女儿写父母之间的故事,父亲写妻女之间的故事,母亲写父女之间的故事,三个部分凝合成一个完整的三口之家。

这是杨绛先生准备写《我们仨》时最美好的设想。

自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他们一起组建家庭,共同抚养独女钱瑗,携手度过了60多年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

“我们仨”在一起简单又平凡,但格外幸福。

可1994年到1995年,随着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杨绛先生最初的期望也就落空了。

1997年,女儿钱瑗走了。第二年,丈夫钱钟书走了。晚年丧夫又丧女,杨绛先生的家没有了。

2002年,她最终还是一个人完成了《我们仨》,回忆着这些曾经的岁月,好像他们还在自己身边。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

我们都老了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1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岁时全家搬去了苏州。

受父亲杨荫杭这个文学家的影响,杨绛自小就爱读书,很有才气,懂事起就立志要上清华大学。

父亲看杨绛平日里总是捧着一本书读,便逗她:“阿季,如果让你一星期不读书你会怎么样?”

小小年纪的杨绛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就活不成了。”杨荫杭听后哈哈大笑,知道自己女儿念书的好苗子。

1928年,17岁的杨绛高中毕业后,顺从心意报考了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很不凑巧,那年清华没有在南方招收女生的名额。

杨绛无奈上了苏州的东吴大学,初入校园,杨绛气质温婉又是才女,自是有不少同学追她,但杨绛那时可没谈情说爱的心思。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2)

她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错过的清华大学。

此时,19岁的钱钟书在1929年以数学15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外文系,低到离谱的成绩让他初入校园便名声大噪。

后来大家才知道钱钟书虽然数学不好,但国文和英语水平极高,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爱才就把他破格录取了。

杨绛有个清华梦,钱钟书就在清华上学,这大概就是俩人的缘分。

1932年,杨绛所在的东吴大学停课,她跑到清华大学借读,因缘际会结识了已经大三的钱钟书,二人志趣相投,逐渐擦出了火花。

钱钟书经常在空闲时间指点杨绛,鼓励她上清华大学外文系的研究生,次年,杨绛果真来到了清华大学研究院。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3)

他们的恋爱也被家里知晓,好在杨绛和钱钟书家里都是书香门第,在一起正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双方父母都很满意。

很快,杨绛就和钱钟书订了婚,1935年,他们在苏州举办了结婚仪式,从此形影不离,再没分开过。

钱钟书后来获得了去英国和法国游学的奖学金,杨绛为了照顾他,就陪着他一起出国。

因为钱钟书是家里的长子嫡孙,打小被宠着长大,所以他的学问虽然很高,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活白痴”。

杨绛清楚地在《我们仨》中记录了钱钟书在国外的糗事。

刚到英国牛津,钱钟书下公交车的时候就磕断了自己的牙,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他还总是会苦着脸告诉杨绛:

“我打碎了墨水,桌布脏了。”“我摔坏了家里的台灯”……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4)

钱钟书自嘲自己是拙手笨脚,但杨绛从来不因为这些事和他生气,每次都是安慰钱钟书:“不要紧。

杨绛不会刻意要求钱钟书去学一些东西,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她乐得为钱钟书收拾这些“烂摊子”。

而钱钟书虽然“笨手笨脚”,却还是早起摸索着给杨绛准备早餐,并端到她的床前。

杨绛一句“这是我吃过最香的早饭”,让钱钟书这早饭一做就是一辈子。

“我在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娶别人,我娶了她之后,从未后悔过。”这句话也是钱钟书点头认下的。

回国后,杨绛和钱钟书一起在大学教书,后来因为文革,俩人又一起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重新回到北京时,他们都过了60岁,仍旧在继续各自的文学创作,就这样互相搀扶着走过了大半辈子。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5)

1994年,84岁的钱钟书生病进了医院,在这一刻,杨绛好似才晃过神:原来一辈子也不是很长,他们都老了啊。

其实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实在谈不上轰轰烈烈,他们的生活也不是都充满着浪漫的情话。

就像杨绛自己说过的: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可就是他们这样细水长流的爱情往往会更长久。

而女儿钱瑗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我们仨

杨绛是在英国游学的那段时间怀孕的,钱钟书当时高兴极了,他总是对着妻子念叨着:“我不要儿子,就要一个女儿,像你的女儿。”

听着钱钟书的话,杨绛自然是高兴的,她内心又盼望着孩子可以像丈夫一些,后来也确实如她所愿了。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6)

1937年5月19日,在夫妻俩的期盼下,女儿钱瑗降生在了英国牛津,杨绛和钱钟书习惯叫她圆圆、阿圆。

对于这个小生命,钱钟书是爱不释手,抱着看来看去,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

杨绛说女儿圆圆是一个斯文的小孩,不像自己小时候那般顽皮,大概是比较像爸爸。

外公家的小孩们爬树时,钱瑗就静静地在树下看着,亲戚们很喜欢乖巧的钱瑗,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圆圆头”。

爷爷钱基博同样喜欢这个“小有学问”的孙女,直呼她就是钱家读书的种子,把钱瑗放在了心尖尖上。

杨绛更不用说了,外出时,她不是把钱瑗抱着,就是拉着她的小手,坐电车时也要让女儿坐在自己腿上。

所幸钱瑗并没有被宠坏,反而自小就十分懂事。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7)

杨绛说她肠胃不好,有一些东西不能吃,别人吃的时候,钱瑗也不吵不闹,就乖乖的一个人玩。

但尽管家里对钱瑗精心照顾着,她还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钱瑗就被诊断出得了骨结核,治疗休养许久才见好。

杨绛当时在清华教书,不放心大病刚愈的女儿在校上课,就把她带在身边,和钱钟书手把手地教她课业。

在父母的熏陶下,钱瑗还是以代数满分的成绩考上了贝满女中,之后又顺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和父母爱情的起始一样,钱瑗也是在大学校园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王德一。

王德一是学校历史系的优等生,钱瑗虽然在外语系,但和他同是美工队的队员,平日里接触的机会自然就多。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8)

当时是王德一首先向钱瑗表达了爱慕之情,但她并没有答应,钱瑗曾向杨绛表达过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我不结婚,我就跟着爸爸妈妈。”

杨绛自然是尊重女儿的,所以钱瑗到30岁还没有谈恋爱,她也不催促。

后来杨绛和钱钟书遭遇了一些事情,她看着女儿孤单一人,才开口劝她找一个伴儿。

而王德一就被钱瑗带回了家,双发家庭随后碰了面就正式确定了关系,1967年底,钱瑗和王德一结婚了。

但这段婚姻仅仅持续了两年多,王德一就因为一些原因上吊自杀了,钱瑗搬回娘家和父母住在一起。

几年后,钱瑗和同是二婚的杨伟成组建了一个家庭,但不同于一生没有生育的钱瑗,当时杨伟成已经有儿有女。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9)

对于继子继女,钱瑗不是个恶毒的“后妈”,她只是像朋友一样和“子女”相处,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所以在生病前,钱瑗倒也度过了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

钱瑗作为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她这一生没有子女,晚年又病魔缠身,但她得到了父母毫无保留的爱。

钱钟书这个文学大家在女儿面前没有任何身段,陪着她肆意玩闹,愿意成为女儿“幼稚”的朋友。

杨绛记得女儿小时候的每一件事情,就像在《我们仨》中,她写女儿最先说的话是“外外”,女儿回国途中变瘦了,女儿会因书中的故事流泪……

其实杨绛在书中并没有怎么提到女儿的家庭,她仅仅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女儿,回忆他们仨在一起的日子。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0)

可以肯定地说,钱瑗和钱钟书都是杨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所以当她和钱钟书一起离开时,杨绛不知是忍着何种悲痛,回忆着曾经幸福的一幕幕,写下了这本温情又带着淡淡哀伤的《我们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1994年,钱钟书住进了医院,就再也没有出来过,杨绛在书中将“关押”着丈夫的医院比喻成了一只船,一只会在水中飘走的船。

她和女儿会从家里出发,登上船去看生病的钱钟书,因为钱瑗还在学校教书,每次都会早一会离开。

看着女儿来回奔波,杨绛开口劝她:“你早该退休的,就说爸爸老了,妈妈也糊涂了。”

钱瑗没法,她爱教书,心里还装着自己的学生,只能安慰母亲周末就来看爸爸。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1)

杨绛眼看着钱钟书吃不下去饭,看着他的假牙脱落,看着他手上满是吊针的痕迹,看着他越来越爱睡觉……她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她满心都是恐慌,害怕今天可以上船看看钱钟书,明天或许就找不到这只载着丈夫的船了,害怕他们此生不复相见。

然而第二年,杨绛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女儿钱瑗也病了。

钱瑗被检查出得了脊椎癌,但她只给杨绛说自己得的是骨结核。

杨绛知道女儿小时候得过这个病,所以钱瑗告诉她只要休养一段时间就能好的时候,她也没有怀疑。

杨绛把这事告诉钱钟书后,夫妻俩还在说这是坏事也是好事,钱瑗可以好好休息一阵了,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在自我安慰。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2)

癌症的治疗过程自然是苦的,钱瑗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得掉,身上插满了管子,但她不敢和妈妈说,更不敢让在病床上的爸爸知道。

钱瑗的癌症到了后期,杨绛才知道真相,她没有告诉钱钟书宝贝女儿病危的消息。

1997年,钱瑗是睡着走的。

杨绛看着空荡荡的病床,感觉自己的心都结成硬块了,不知道它为什么还能跳动。

钱钟书那时大概也意识到了什么,总是问杨绛:“阿圆呢?”

杨绛把钱瑗生病、治疗、离世的事情都告诉了他,最后还安慰般地说道:“阿圆生下来,我们就对她牵肠挂肚的,现在倒不用了。”

钱钟书点点头没有开口,就是不知道心中是何种滋味,此时,只有两个冰冷的手握在一起。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3)

钱瑗死后的第二年,钱钟书也跟着去了。

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杨绛觉得自己就在空中打转,整个人都是眩晕的。

钱钟书和钱瑗都是她的至亲之人,他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一日三餐四季,最后却只剩下了她一个孤零零的老人。

从此,家不是家,只是客栈。

而杨绛虽然伤心,但还是认为她这一辈子过得很充实,很幸福,她有爱她的丈夫,有懂事的女儿,他们仨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的。

结语

杨绛先生给《我们仨》起了三个小标题:“我们都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仅仅是透过这简短的文字,很明显可以看出杨绛先生内心的哀伤。

《我们仨》其实更像是杨绛写给自己的慰藉,她只是想借着这本书再看看丈夫,看看女儿。

杨绛我们仨把自己还给自己(杨绛我们仨生活越简单)(14)

整本书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她像是一个“唠叨”的妻子,讲述了一个简单又平凡的三口之家。

有的人读起来可能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些寡淡,但还有更多人被这本书戳中了内心,被他们的爱情、亲情所触动而感同身受。

杨绛在书中句句不提爱,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文字中快要溢出来的爱。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我们仨”,我们的生活可能过得普通又平凡,但只要是“我们仨”在一起,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很幸福,

参考文献:

[1]杨绛:《我们仨》.

[2]黎虎.《我们仨》里的钱瑗伉俪事略补正【J】.博览群书,2004(02):59-61.

[3]金凤.钱钟书和杨绛的清华之恋[J].青年探索,2002,(01):57-58.

[4]杨绛: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6(06):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