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1)


1 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

早上,才11点10分,还没有到中午休息时间,朋友破例给我打了电话。

她说,刚参加完上午的学校开放日活动,有些揪心,不吐不快。

没待我发问,她便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里显得畏畏缩缩的。他明明喜欢木马,想要上去玩,可是那个霸道的小姑娘,就是占着木马不放,他就只有退到一旁了。他还想要去游戏室,有几个小朋友又拦着他,不让他去,他们还骂他小坏蛋。我感觉他在幼儿园里受到了排斥。

原本,刚上幼儿园时,他特别喜欢举手发言,现在也不愿意举手了。这一堂课,他一次都没有举过手。

我很担心,要是他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伤害,内心扭曲了怎么办?

听起来,似乎问题有点大。

我问她,那据你一早上的观察,孩子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做得好的地方?

她考虑了一秒,表示:还真没有

于是我问:

老师上课时,他有没有仔细听?

有没有经常转移注意力?

小屁股在凳子上能不都坐得住?

她说:孩子上课时,还是能投入的,坐在位置上也挺安分,注意力挺集中。

不过,她马上补充道:班上至少百分之95的孩子都能做到啊,这不稀奇。

是啊,班上百分之95的孩子都能做到,你的孩子要是做不到,那就有点麻烦了,他能做到,说明发展得很正常啊。只不过,没有你希望的那么突出而已。我客观地说。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2)

在我的分析和劝服下,朋友终于放下了揪心,准备更加用心对待孩子的教育。

其实,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校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个人认为,家长本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其次,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具体如下:

2 家长该如何调节和引导

毋庸置疑,妈妈们很爱孩子。

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在幼儿园里,能与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得到老师的宠爱,所有会做的事情,都比别的小朋友做得好。这是妈妈们的期待和梦想。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小朋友表现的有些平庸,不如妈妈们的意。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3)


首先,妈妈们应调整好心态,接纳孩子的平凡。

天赋异禀、天资特别聪颖的孩子,实在是少数,从人口学正态分布规律看,仅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大部分孩子,天资都一般,所以,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没有特别突出或者优秀也属于正常。

其次,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秉性,要尊重。

妈妈们最见不得自己家的孩子受委屈、受欺负。

而朋友家的孩子,天性热爱和平,从小就不喜欢与人争斗,不与别的小朋友争抢,遇到冲突情况,一般都是退让。这在妈妈眼里,孩子吃了眼前亏,会心疼,也会替孩子感到委屈。

其实,这是孩子处理冲突的方式,如果一味勉强他去与人争斗,一来扭曲他的天性,孩子痛苦,也有可能做不好或者做不到。二来,若是孩子真做到了据理力争,凡事都要争个高下,长期看未必有好结果,可能容易受伤、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容易睚眦必报。而且退让通常不代表妈妈们所担心的懦弱,只是孩子不想卷入纷争,是宽容,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4)


第三,认识到孩子是不断成长的。

孩子身上发生了变化,妈妈们不要光从消极角度去担忧,也要从发展角度想问题。

为什么上中班的娃,不爱发言了呢?

这可能包含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或许孩子真是在幼儿园里受到了压制,破坏了表达欲望;另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他更有自尊了。小的时候,积极举手回答,不会害怕回答错误被他人嘲笑,而现在自我意识发展了,孩子不敢举手回答,担心答错被别人笑话。还有,可能是这堂课比较特殊,因为是开放日,有妈妈和很多家长在班级里,他有些不好意思。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5)

第四,不过分高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不能否认,人是社会人,任何人(成人、儿童)都需要与人交往,被同伴群体接纳,受人欢迎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夸大其意义。

一些成功学经验教导我们,成人要懂得构建人脉,与人相处时要能八面玲珑。但成人朋友们只要认真想想,在生活中起作用,能在重要时刻拉你一把,或者帮助你改变命运的人,真的不多。好的人际交往水平,不是与谁都成为朋友,而是拥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择善者交往。一些人天生与另一些人无法成为朋友。

幼儿园时期的同伴交往,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占到最重要位置,同龄人对他们的影响力还不及父母和老师,此时,父母应抓住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所长,培养孩子自信心,日后自然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6)

第五,父母的爱和支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会在生活中面临压力,都需在社会中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有的人面对压力时会自暴自弃,而有的人,反而将压力化为动力,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自信心以及强有力的支持。

朋友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后,心里扭曲。

我认为,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生活中有温暖、鼓励、理解和支持,孩子不会那么容易改变心性,不堪压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爱和支持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帮助孩子发现自身优势,培养他面对问题积极勇敢的态度,比一味告诉他要顺应他人、适应环境重要得多。

毕竟有创造力的个体,通常没有那么合群嘛。

孩子在学校太内向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畏畏缩缩)(7)


综上,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他的自信心,给他最需要的爱的浇灌,就不怕孩子在成长路上遭遇挫折,也不怕孩子会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