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未及雨,泪落却纷纷。今日凌晨,89岁高龄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老师仙逝,与她心爱的越剧和观众告别。从此,周恩来总理口中的“小紫鹃”魂归天国,她带着永恒的美丽与艺术,与自己的恩师——永远的“林妹妹”王文娟老师相会了。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1)

孟莉英

  消息传来,不胜唏嘘,不久之前,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参加了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的专场演出,接受了《可凡倾听》的采访,印象中始终光彩夺目,精神矍铄,爽朗、干练,不改的快人快语本色,更丝毫不见一丝颓态。事实上,老人数年前就动过大手术,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尽管如此,只要是与越剧有关,与“王派”有关的事,孟老师总会积极参与,原因无他,只为她与恩师的情感太深太深。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2)

与恩师王文娟演出《红楼梦·劝黛》

  印象里,这些年与孟老师接触,聊得最多的永远是王文娟老师。言语中,她总是钦佩恩师的高超艺术,某一个身段多么漂亮,哪一句唱腔格外讲究,说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她经常由衷赞美恩师的勤奋努力,哪怕到了古稀之年,却从不停止学习,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地理,都有所涉猎,每周还要两次去学习班学画国画,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更在孙道临老师逝世后拿起笔,一笔一划地用了好几年时间,呕心沥血写成了自传。说起恩师的这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孟老师仿佛是自己出了书那般幸福激动:“老师写得真好!我佩服她!这本书真好看,我不记得自己看了多少遍!”她更会感动于恩师的大爱之心,无论是慈善义演还是慰问演出,只要身体允许,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亲力亲为……而事实上,在孟莉英的身上,恩师的这些珍贵且优秀的品德,她都有。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3)

在嘉善与本文作者王悦阳(右一)、陈晓红做王文娟艺术与人生讲座

  说她的艺术精湛,从她塑造的《春香传》中的香丹、《西园记》中的香君,到《孟丽君》中的荣兰等一系列角色中,观众亲切地称她为“丫头王”,就是最好的口碑。特别是《红楼梦》的紫鹃一角,更是传神、精彩,甚至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与点拨:要她掌握好表演的分寸,甘当绿叶,作好陪衬,依旧可以出彩。她在“焚稿”一场中,着重体现了紫鹃与黛玉非同一般的主仆关系,富有情同姐妹的深厚感情。在“哭灵”一场中,她对宝玉从不满到同情,均表现得层次分明。周总理多次在中南海接见她时邀请她演唱“问紫鹃”,晚年更是经常在病榻前播放这段唱的录音,可见对其欣赏的程度。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4)

与恩师王文娟演出《红楼梦·焚稿》,扮演紫鹃

  说她勤奋努力,更是绝非虚言。1934年12月出生于上海的她,自小聪慧,喜爱越剧,1951年考入杭州民艺剧社学戏,工小旦,业师竺素娥、陈素云。1953年进入上海天鹅越艺社,得到丰富的舞台锻炼。1954年4月,她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师从王文娟,从此结下一生的师生情缘。1955年3月,她与恩师一起,转入上海越剧院二团。要知道,上海越剧院当时可谓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个个都是好角儿,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孟莉英可谓煞费苦心。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5)

青年孟莉英

  她曾和我说过,在越剧院演出,拼嗓子、论演技,绝对不可能超越徐玉兰、傅全香、范瑞娟那样的宗师,如何让自己有光彩,就要动足脑筋。尽管自己演的多是配角丫鬟,但从表演到唱腔,都要动脑筋,争做一片漂亮的绿叶。她的身段表情追求可爱灵动,自然活泼,俏皮中见落落大方。唱腔上绝不飙高音,而是运用自己擅长的清板,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不仅好听,而且朗朗上口,传唱度很高。正是追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使得孟莉英在上海越剧院诸多花旦名家中脱颖而出,只要她演,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戏份,也绝对讲究,总是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她在《西园记》中有一段“十八个赵小姐”的唱腔,可谓脍炙人口,不仅唱得夸张风趣,更唱出了人物俏皮机灵的性格,有很强的喜剧趣味,深受欢迎,无可超越。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6)

《西园记》中扮演香君

  说她拥有一颗大爱之心,更是有上海市“慈善之星”的殊荣为证。晚年退出舞台后,孟老师与一众老友组织了纯公益性质的“笑口常开艺术团”,常年下社区,走基层,特别是敬老院、医院,为老年朋友们带去艺术的享受与欢乐,一干就是几十年,分文不取。获得“慈善之星”后,上海越剧院专门开了一次表彰会,号召青年演员向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学习。年过九旬的王文娟老师也特意前来祝贺,在发言中表示“我要向阿孟(孟莉英的昵称)学习,如果能年轻十岁,我一定也加入艺术团,去为广大老百姓服务!”孟莉英闻言泪湿眼眶,拥抱着恩师,呢喃道:“老师,这都是您教我的,您教我的……”温馨的画面,令人永远难忘。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7)

获得2018上海“慈善之星”,恩师王文娟到场祝贺

  斯人已逝,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难忘,在李旭丹拜师宴上,她半嗔半喜地说:“老师你好偏心!李旭丹,你太幸运了!”言语中都是对后辈的鼓励与肯定。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8)

参加李旭丹拜师仪式

  难忘,在嘉善举办的王文娟艺术展览开幕式,我与她一起做王派艺术讲座,不善文字的她竟然熬夜准备了满满三张纸的内容,悄悄和我说:“观众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就为了多了解一点老师的艺术和为人,所以我要多给他们一点‘干货’!”那天的讲座时间一延再延,观众热情依旧,而她却耽误了用午餐。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9)

与本文作者王悦阳、李旭丹在一起

  难忘,王文娟老师住院期间,《爱歌——王文娟越剧艺术》交通卡首发,她不顾耄耋之年又刚刚动了手术,作为大弟子亲自赶来参加活动,想起病床上的恩师,几度哽咽“老师是一个太好、太好的人!”这一瞬间,让人仿佛看见了潇湘馆里情同手足的林黛玉与紫鹃。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10)

参加《爱歌——王文娟越剧艺术》交通卡首发

  难忘,去年举办的纪念王文娟老师专场演出,她是岁数最大的参演者,一段久违的《劝黛》,悠悠袅袅,“春风会吹老梨花脸,光阴它轻轻在流过……”一开口,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小紫鹃”,这段演唱堪称当晚最佳,可事后她却一直懊恼不已,觉得自己没唱好,因为调门定低了……

童年回忆四声杜鹃(记忆春风吹老梨花脸)(11)

与王悦阳参加嘉善举办的《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

  人生有涯,艺术无涯,孟莉英老师一生的追求,恰好践行了王文娟老师所说的那句话——“台上演戏不怕复杂,精益求精;台下做人只求简单,知足常乐”。她的一众“丫头王”形象,必定永留人间!她的艺术虽未称派,却足称经典!

  (王悦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