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推进过程中,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探究,有助于其音乐素养和美学素养的协同发展。然而,在当下的欣赏课教学中却存在没兴趣、不专注、难深入的客观问题,因此,教师尝试在欣赏课教学中引入“以乐为乐”的新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式欣赏、情境式欣赏和创作式欣赏中,逐步加深对音乐的体悟水平,从中汲取更多的快乐养分,切实助力自身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以乐为乐”,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论文(音乐教学论文范例)(1)

在“十四五”期间,基于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音乐欣赏课构建更为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学习生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完成内在和外在的有机融合,实现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是切实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然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却存在没兴趣、不专注、难深入的客观问题,学生对于欣赏音乐的兴趣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够专注于音乐的欣赏、感悟和体验,难以从中发现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乐,更无法透过音乐本身来感悟思维层面、文化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深刻内涵,进而失去了自身音乐素养和美学素养有效突破的关键契机。面对这种不利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以乐为乐”,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收获乐趣、收获体验、收获成长。

一、游戏式欣赏,享受乐之乐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基于音乐和游戏的有机融合,形成游戏式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享受游戏的快乐,最终建立音乐与快乐的强连接,实现乐之乐的深刻感受和深入享受,真正在欣赏课上找到乐趣,享受乐趣,体验乐趣。

例如,在《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就把音乐欣赏与猜谜游戏结合在了一起,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猜一猜乐器中包含了哪些动物元素?哪些器乐元素?哪些旋律元素?……并与以往所学进行比对,看一看谁能先猜出,谁猜的多,谁猜的准……就这样,欣赏《森林狂想曲》成为猜谜游戏的新战场,学生们你争我抢,纷纷抢答发言,音乐欣赏课变得热闹而有趣。

当经过几轮的音乐猜谜游戏之后,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森林狂想曲》乐曲结构的分析,找到了其中的关键元素,并能对整首乐曲产生一定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欣赏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感到负担,反而从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从此能够把音乐欣赏与乐趣紧密关联在一起,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体验。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音乐 游戏的融合方式,构筑了一种趣味欣赏的新形式。幼儿在这种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兴趣,全身心投入于游戏之中,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完成了对音乐的深入欣赏和综合感知,在收获快乐体验的同时,也领会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还顺带完成了欣赏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这无疑是一种师生共享音乐之乐的创新教学方式。

二、情境式欣赏,体悟乐之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基于情境进行欣赏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深入的体悟乐之乐,教师尝试基于传统情境,开发出具有更强互动性的新型情境欣赏课。在《出发》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并没有进入音乐欣赏的环节,反而是以谈话方式与学生聊起了郊游的事情。由于学生对郊游这种趣味活动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大家积极发言,共商共讨。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现在要去郊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在郊游时又该开展怎样的活动呢?大家跟着老师的引导,在脑海中逐步构筑起郊游的场景,并把自己喜爱的活动,喜欢的同学以及向往的目的地结合在一起,构筑起自己脑海中的郊游画面。与此同时,教师开始缓缓加入配乐,以《出发》这首乐曲来烘托学生的想象过程,由于《出发》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关于郊游的情境描写,具有极强的表现张力,因此,在学生想象郊游活动时配合这一音乐,往往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由内而外的沉浸于一种特定的场景之中。此时,教师还以多媒体方式展现了郊游的场景,接入了郊游的话术,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一次美好的郊游进行深入的想象。在整个音乐欣赏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自己所想象的场景之中,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背景,使这一想象的真实感更为强烈,让学生真正从中汲取了快乐的体验。

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快乐的感知和对于美的体悟都有了显著的增强,也将包含《出发》这首音乐的郊游场景深深烙印于内心深处。除了让学生以想象方式配合多元因素,有效感受郊游情境之外,在有关友谊、爱国、忠诚、勇敢、希望等主题的欣赏课中,教师也经常采用这种想象式情境欣赏教学方式。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想象的情景之后,配合音乐和多媒体真正构筑起一个完整的情境式欣赏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也将音乐所构筑的场景烙印于脑海之中,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和场景共同制造的乐之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更强调学生主动作为的情境式欣赏课,更有助于学生自发自觉的形成欣赏意识,掌握欣赏技巧,更深入的体悟乐之乐。

三、创作式欣赏,掌控乐之乐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手法,基于欣赏感受,进行音乐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也是切实提高音乐欣赏课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深度的创新方式。在《小红帽》这首常见音乐的欣赏课上,教师就引导学生对《小红帽》乐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把旋律紧凑、结构对仗、歌词韵律齐整的特点作为学习重点,欣赏重点和感知重点,让学生真正对《小红帽》有一个完整的音乐感知和创作感知。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小红帽》的音乐特点,来进行自主创作,师生协作创作,用《小红帽》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全新的故事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转变为其对音乐的掌控,在填词、谱曲、演唱、表演的一系列创作过程中,真正把音乐所带来的无限趣味融入到自己生命之中,成为具有鲜明趣味印记的生命标识。

从上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让学生掌控音乐,主动去运用欣赏所得来进行创作表达,往往能给其带来更深刻的音乐感受,更深入的音乐感知和更深切的音乐体验,这种掌控乐之乐,创作乐之乐,所带来的成就感,将让学生爱上欣赏课,从欣赏课中获取更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亚奇. 小学音乐欣赏课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2]刘虹铄.心随音乐 乐伴成长——试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16):85-86.

[3]沈悦.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传统音乐欣赏课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10):109-110.

[4]胡倩雯.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解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33):64-65.

[5]张舒彤.情境创设让小学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J].学苑教育,2019(2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