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下蛊(我看苗疆蛊事)(1)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时,弟弟与表弟夜半三更坐着看《山村老尸》时,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则吓得躲在被子里,毛骨悚然。

那段时间里,他们隔上一天就把这部片子翻出来看一遍,锻炼胆子,还要把那个声音开得很大,让我越怕越不敢睡。最后索性起来跟着看了一遍后,反而就不那么害怕了。

十多年后,因为自己亲自经历过几件离奇的事,我对鬼啊怪啊什么的,又开始害怕。只是,这种怕,是那种又想一窥究竟,又胃部痉挛的怂怕。

为了治愈这个毛病,我上网找那些众网友评论说:“这部小说很恐怖,但又非常精彩,让人不舍”的书,《苗疆蛊事》就上了我的阅读名单。

那时候白天没什么空读,只能是晚饭后一个人在家读。一读就无法放下,于是越读越晚,直到不得不起身上厕所。现在回想起来,这书有什么可怕的啊?天下霸唱的新书我看着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当我看了几遍之后,已经不再害怕什么,于是推荐给了那个时候才刚刚进入六年级的懒羊羊。这个时候的娃娃真是非常好带入坑的,我只简单地告诉他故事很精彩,他看完后,可以和我好好交流。

没想到,《苗疆蛊事》和《苗疆道事》在一年里,就被他看完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苗疆蛊事》有440万多字,《苗疆道事》有514万多字,加起来954万字,懒羊羊花了整个六年级的空余时间,就看完了。

看完后有什么结果吗?当然有,那就是他小升初的时候,成绩下滑得有些厉害,看他有些委屈的样子,我没打击他,也没嘲笑他,反而带着他来到曲靖,在曲靖城里四处逛。

在走路的过程中,比较无聊,于是他说:“妈妈,我给你讲故事吧。”于是,他开始复述《苗疆道事》里的情节。就这样,在初中第一学年后,小升初的分数阴影,就在他给我讲故事的每一个空隙里消失了。

至今,我还在怀念他给我讲《苗疆道事》每个时光。

《苗疆道事》至今我都没看完,因为我不太喜欢陈志城这个角色,而懒羊羊喜欢。但懒羊羊也喜欢《苗疆蛊事》里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

在他初一年级的时候,只要每次出门散步,他都会准备好一些关于《苗疆蛊事》里的一些问题,以充实每一个散步的日子。

“妈妈,你说陆左养的蛊,在现实里有没有?”懒羊羊问我。

“蛊具体是个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但在小说里,它是被放在一特定的地方,与其他毒物互相竞争生存空间后,最终的那个胜利者。在小说里,它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我对懒羊羊说。

“在看这本小说前,我看过几个养蛊的故事,传说是在湖南某些苗族闭塞的村寨里。”我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样的传说可以养活很多以此为主写故事的人。”

“其实,养蛊这样的事,就是生物学的一个部分。如果你将来学好生物学了,就可以了解到其中的一些秘密了。”我对懒羊羊说。

“哦。那么,陆左的金蚕蛊最后飞到了天外,你说,天空是不是有外星人呢?”懒羊羊继续问。

“我认为宇宙这么大,肯定不止我们地球这样一个有生命的星球。哪怕就在银河系里,也应该有无数个充满了各种各样有生命的星球。”我说:“你想,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千里万里人种就不同了,更何况,走出地球,谁知道那些看起来荒芜的星球里,是不是暗藏着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呢?”

“可是科学家们都说,太阳系里的其他星球上都没有生命啊。”懒羊羊说。

“是的,如果以我们的标准去看,确实是没有生命,但我们的标准是唯一的吗?是正确的吗?就算在地球上正确,那么,走出地球就一定正确吗?”我反问懒羊羊。

“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我用我的标准来衡量你,那么你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那么,此时此刻,我能就说你是不好的吗?我的标准对于成长中的你来说,就是唯一的吗?就是正确的吗?如果是唯一且正确的,那么我们怎么还会有矛盾呢?还会常常争吵呢?”我继续反问懒羊羊。

果然,过了没多久,他在看了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及刘慈欣的小说后,就开始和我说液态金属机器人和硅基炭基等多种生命形态来了。

在与懒羊羊讨论《苗疆蛊事》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我真是没想到他会提问:“妈妈,你说陈志城遭遇到的那些陷害,在现实里,有没有别人遭遇同样的陷害?在现实社会上,有没有黑暗?”

我想了很久,才对他说:“小说,都是根据社会现实而改编的,那些社会黑暗的情节,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比这些还过分。凡是涉及到金钱与权利的交易时,各种手段,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那些隐身在黑暗里做不到的。”

“不过,有黑暗就有光明,向往光明的人很多,所以大家就殊途同归,在努力慢慢地把整个社会推向光明。然而,人心不可测,就像日月交替一样,有时候光明占了上风,有时候,黑暗占了上风。但,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向着美好发展的。”我对懒羊羊说。

这样解说的后果就是,懒羊羊开始主动关注社会时事动态,很多社会现状,他都比我知道得多。

在讨论《苗疆蛊事》的那半年里,懒羊羊成长非常快,而且在看完《苗疆道事》之后不久,就出了《苗疆蛊事2》,他看了《苗疆蛊事2》的几个章节之后,就没有再打开这本书,无论我怎么诱劝都不行。

甚至,其他的网络小说根本吸引不住他的阅读兴趣了。他转身看向科幻,看向AI,转向各个学科的学习,并且会根据小说里的一些吸引他的科学说法,去主动查找答案。

三年来,他的兴趣爱好一直在根据自身进行调整,而我也不再干涉他对于自身的决定。

一本都市玄幻小说,在我慢慢的与他沟通交流下,成了发展他方向的一个起点,尽管这个起点,我说不喜欢还是不喜欢,但孩子喜欢,就以他为主。

因势得导,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