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辉,原名钟延圳,曾用名钟玉山。1914年10月27日生于江西省瑞金县黄柏乡瑞兰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时期,历任第十八集团军驻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参谋,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山东分局军事部政治处主任兼分局岸堤军政干校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支队长、兼苏皖边区委员会军事部部长、苏皖区军政委员会主任。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六位在世开国将帅(致敬在宿迁战斗过的开国将帅)(1)

钟辉

全民族抗战时期,钟辉受命创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后改称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是挺进宿迁境内的第一支八路军部队。

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挺进宿迁

1938年12月上旬,为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同时改组苏皖特委,钟辉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李浩然任政治部主任、苏皖特委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南下开辟苏鲁边区,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

1939年初,根据苏皖特委中心任务在陇海路以南的要求,钟辉和李浩然先后派出三批人员到淮海地区重建党的组织。1月,派出的第一批同志吴云培、夏岩到宿迁北部建立了宿迁县委,吴云培任书记。接着,抽调支队三营九连和苏皖特委机关干部,组成陇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李浩然为梯队长兼政委,副梯队长叶道友,政治处副主任胡笳(唐棣华)。4月21日,先遣第一梯队在李浩然带领下挺进陇海铁路以南创建和发展新区,正式进至宿迁境内,先后打击和歼灭了古邳、皂河、窑湾、魏集等地日伪军和维持会,影响迅速扩大。5月,按钟辉和李浩然指示,宿迁县委书记吴云培组建了陇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二梯队,吴云培为梯队长,陈书同为政委。为加强部队武装,吴云培和县区负责同志杨学忠、杨子才、杨湘鄂、徐玉珍、晁福祥、何光启等都踊跃献出好枪,拿出财物。吴云培献出三九式步枪,区委书记杨学忠献出捷克式步枪。不久,晁福祥、徐玉珍等组成长短枪50多支的基本队伍。不久,第二梯队发展到400余人枪,活动于宿(迁)北、邳(县)东南、沭(阳)西等县交界处地区,打击敌伪,发动群众,配合先遣第一梯队活动,对该地区开辟、对敌伪的打击和配合主力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9年1月,苏皖特委派出的第二批同志余耀海、孙朝旭在东(海)灌(云)沭(阳)组建了海属临时工委,不久撤销成立海属中心县委,周瑞迎代理书记,后由张克辛任书记,分别建立东海、灌云、沭阳县委。此前的1938年九十月间,汤曙红在家乡汤沟串连邻县抗日武装,成立了东(海)灌(云)沭(阳)涟(水)边区抗日游击队总指挥部,汤曙红被选为总指挥。钟辉、李浩然等支队领导帮助周瑞迎、孙海光、张克辛等,在抗日游击队总指挥部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陇海游击支队第三团,总人数约1500人。任命汤曙红为团长,周瑞迎为政委,张克辛为副团长,陈飞为政治处主任。第三团在组建前后积极打击日伪,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精诚爱戴和拥护,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训令各县务必采取非常措施限制和扑灭这支抗日队伍。7月17日,国民党顽固派将年仅24岁的团长汤曙红骗至国民党乡公所暗害。汤曙红烈士被害后,由张克辛代团长,杨纯兼政委。在党的领导下,第三团最终成为主力部队,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以及抗美援朝中都作出了贡献。

1939年2月,苏皖特委派张芳久等到淮阴、淮安、涟水、泗阳一带开辟工作。不久,组建了以张芳久、杨汉章等为主要负责人的淮(阴)淮(安)涟(水)泗(阳)中心县委。6月,经钟辉、李浩然指示,在地方抗日武装基础上组建陇海游击支队第八团,吴觉为团长,张芳久为政委,夏如爱为参谋长。此后,又发展组建了第九团,并自称为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三梯队,统一指挥第八、九两团。先遣第三梯队发展到最多人数时近千人,后对外改称淮河大队,在当地坚持和日伪顽军斗争,为迎接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军苏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年9月,八路军苏皖纵队成立,江华为司令员兼政委。陇海游击支队奉命改编为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11月,钟辉率南进支队在苏皖纵队编成内挺进皖东北归仁、赵庄,先后组建了许宝庭泗洲大队、蔡玉辉宿迁大队、叶道友运河大队等千余人的抗日武装。1940年二三月间,钟辉率部在宿迁、沭阳等地区活动,在东西鲍围子、邵店、五华顶等地作战数次,给敌顽以沉重打击后,适时撤回陇海路北休整。

六位在世开国将帅(致敬在宿迁战斗过的开国将帅)(2)

上世纪80年代老同志合影。左起:吴献贤、粟培元 、钟辉、李浩然、吴献贤。

激战江桥、归仁集

1940年3月,抗大一分校副校长兼教育长韦国清调任陇海南进支队政委,加强了南进支队领导力量。4月,钟辉和韦国清接到八路军第一纵队急电,令南进支队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急速南下皖东北,与新四军彭雪枫、张爱萍部一起,迎击进攻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保卫发展皖东北根据地。钟辉和韦国清立即率南进支队整装出发,赶赴皖东北指定地点。进军途中,正在皖东北视察指导工作的刘少奇给钟辉和韦国清等发电报,提出建立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以刘瑞龙、金明、黄春圃(江华)、张爱萍、胡炳云、田维扬、韦国清、钟辉组成,以刘瑞龙为书记,负责决定军事政治重要问题。

5月上旬,钟辉和韦国清率南进支队赶到皖东北后,立即向刘少奇报到,随即参加了苏鲁豫一大队、南进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等部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干部会,由刘少奇亲自做反顽斗争动员报告。在刘少奇亲自指挥下,反顽斗争取得全部胜利,使皖东北根据地初步得到了巩固。

6月13日,苏皖纵队在驻地江桥召开淮北党政军干部会议,刘少奇作形势和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报告。15日,日军从泗县、睢宁、宿迁同时出动向江桥扑来。其中,从宿迁来犯之敌近200人,乘10辆汽车首先扑到江桥桥东,遭到纵队警卫营顽强抗击,使敌无法过桥,掩护刘少奇和纵队机关、服务团等单位安全转移。位于归仁集的钟辉和韦国清,得知苏皖纵队领导机关遭日军袭击,指定教导大队大队长严光负责指挥留下的部队,依托归仁集围墙做好防御准备,他们立即带领第一团跑步前往救援。

钟辉和韦国清根据从望远镜里观察到的敌人情况,带领部队由江桥西侧迂回到敌人侧后,第一团二连连长宋连珠机智灵活,在河堤上指挥机枪向江桥东侧日军猛烈扫射,给敌人以很大杀伤,粉碎了日军想夺占大堤的企图。进犯的敌人在南进支队机步枪密集火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余敌迅速爬上汽车向埠子据点方向撤逃。

当日中午,江桥战斗刚结束,泗县、睢宁日军400余人又乘12辆汽车向南进支队驻地归仁集西北方向扑来。守在围内的部队在严光指挥下,依托围墙及水壕顽强抵抗,严光亲自操持重机枪向冲锋的日军猛扫,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日军采取迂回战术,以一部兵力先占归仁集西侧坟地,直抵归仁集街南,占领南门围墙外的一些民房作依托,继续向归仁集围内进攻。严光指挥第九连用步枪、手榴弹坚决抗击,敌人多次攻击均未能突入围内。至黄昏,日军一部收缩于归仁集南门外的几幢民房内据守。

钟辉和韦国清带领第一团刚打退日军对江桥的进攻,得知归仁集正遭日军进攻,立即带领部队跑步回援归仁集。当晚,钟辉和韦国清组织第一团一营围歼占据归仁集南门外民房内之敌。当第一营部队开始运动接近敌人时,该地守敌将据守的外围房屋和草堆点燃照明,冲锋受阻。钟辉和韦国清见守敌火力很猛,硬攻会增大伤亡,加之部队已激战一天一夜,十分疲劳,于是果断决定于拂晓前主动撤出了战斗。这次日军对江桥和归仁集的突袭合击,以伤亡200余人惨败告终。

6月下旬,八路军苏皖纵队第一团与陇海南进支队合编,番号仍称陇海南进支队,钟辉仍为司令员。就在这时,八路军总部决定调整苏皖边地区指挥机关,苏皖纵队番号撤销,司令员兼政委江华和纵队机关调回山东。钟辉奉命率第二团的三个连护送江华和纵队机关干部回山东,不久奉调延安抗大学习,正式离开了由他创建的陇海南进支队。(赵连军 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