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发布活动圆满落幕,一场针对谣言的战役以胜利告终。一起来回顾战斗中的精彩瞬间和幕后故事。
文/记者 李乃麟 摄影/张星海
图文编辑/李乃麟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2018年1月6日下午六时许,北京百度科技园报告厅以“智止流言 传播真知”为主题的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榜发布活动落下帷幕,一场针对谣言的战役以胜利告终。
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过去一年中最蛊惑人心的十大“科学”流言,被十位来自物理、医学、食品安全领域的院士大咖一一揭穿,无处遁形。
谣言披上“科学”外衣真假难辨“2017年,你有没有对朋友圈里各种提醒你注意,或者恳请你转发的‘科学忠告’感到过困惑?”
经过2017这一年的梳理,有10个说法占据了最让人难辨是非的前10名。
• 浙大已研制出“量子隐身衣”;
• 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
• 山东产妇中暑死亡,坐月子绝不能吹风;
• 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御能力,受冻会导致关节炎;
• 癌症筛查获重大突破,一滴血就能“测癌”;
• 西安女子被狗咬伤注射疫苗后仍死亡,狂犬病疫苗无用;
• 热传视频揭露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
• 引力波对人体有影响,需穿“防引力波辐射服”;
• 霍金警告“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 人的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
对于教育水平在提升中的民众来说,早先的那些属于“封建迷信”、“怪力乱神”范畴的“低级”谣言可以轻松应对。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谣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识别的难度增大了好几倍。
因为科学如此深奥浩繁,我们确实了解得太少,太浅。
对普通人来说,探寻一个真相,要么非常艰难,要么成本高昂。
专业人士挺身而出加入战斗幸运的是,不少专业人士都愿意站出来,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答案。
他们当中,有相关领域的资深从业者——
安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军告诉我们,“坐月子”的概念早已今非昔比,不但不能过分“捂汗”,更要适当通风;
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孙铁铮的澄清斩钉截铁:关节炎有100多种,没有一种是由寒冷受冻导致的。
也有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高校教授——
你还记得去年风靡朋友圈的“左右脑测试”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沈政这样驳斥“左右脑分工理论”:你可以分别举起左手右手,但绝对无法做到‘只用左脑说话’,或者‘只用右脑看电影’。老教授年过八旬,仍然奋斗在科普一线。为了演示更清晰,他专门带来了大脑模型。
还有权威机构的负责人——
中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纠正了“滴血测癌”的误区:以目前的技术,单一的肿瘤标志物还无法诊断肿瘤。
针对注射了狂犬疫苗仍死亡的新闻事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狂犬病室主任助理卢学新解释说,免疫失败案例并不能代表疫苗无效,按规范尽早注射疫苗是完全可以预防狂犬病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带来了紫菜和粉条,通过实验告诉大家,这些东西能燃烧一点都不奇怪,并不能说明它们是塑料做的。
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则郑重声明:月球表面就是一片荒芜,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但相信和他一起上台做游戏的科学小记者汪嘉小朋友,心中一定中下了一粒科学的种子。
当然,最让人感到激动和鼓舞的是几位“超重量级”的人物。
第一位是中国量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
为了还一个“干干净净”的量子,郭光灿院士从合肥风尘仆仆赶到现场。对于和量子有关的喧嚣尘上的各种“神话传说”,郭光灿用一句话给予“团灭”:
“现在很多东西都加上量子的噱头,量子水、量子肥料、量子药、量子眼镜……我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假的,根本跟量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另一位是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和郭光灿院士一样,关于西瓜使用防腐剂,陈君石院士干脆坚决地予以驳斥。
“如果通过西瓜皮把它(防腐剂)注射进去,那西瓜马上就烂了,这个我们都做过实验。所以西瓜加防腐剂,这个纯属谣言!防腐剂已经被妖魔化。我今天就把这个科学道理给大家解释清楚,我想大家通过我的讲解,清楚认识到这个完全跟防腐剂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一位则是“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
张双南的演讲极具感染力,他用这样一句话调侃了“防引力波辐射”——
“实际上,我们每呼吸一口气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甚至对我们周围人的影响都远远比引力波对我们的影响要大得多得多。所以引力波不需要防,也没办法防。”
解剖谣言后发现规律困惑虽然是解开了,但是谣言的流行,其背后的逻辑和动力仍然令人好奇。
☞第一问:为什么这些流言会跑得这么快?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所有流言都有三个特征,一是口耳相传,二是有某种话题性,所谓话题性是人们感兴趣。三是有社会性,诉诸人的情感。
具备了这三个特征,流言也就有了传播的基础。而渠道和方式的升级,为流言的传播铺就了“高速公路”良好基础 高效的方式和途径 对内容人为的“优化”,大范围的传播是必然结果。
☞第二问:究竟是哪些人最关注流言的真相?
对于这个问题,百度搜索用户运营总经理张娜在现场公布的百度搜索大数据或许可以给出回答。25岁35岁的女性,特别是做了家长的父母,最关注流言的真相。
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的发布只是一场线下活动,实际上与谣言的斗争,每月“科学”流言榜已经坚持了整整四年。四年,将近50个月,一群专家和评审,在北京市科协的召集下,每月都会定时聚首,认真评选出当月最流行的“科学”流言予以澄清,并随后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发布。至今,已经发布“科学”流言423条。
科学在进步,流言也不会停止。但只要你已经具备了一双识破谬误的“慧眼”,一切流言都会无处遁形。
智止流言,传播真知。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带着2017的收获,2018,“科学”流言榜和你一起继续与流言的斗争。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采编制作。转载授权请联系“科学加”微信公众号,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