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1)

“不管你有多么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心灵。”封面上这句话直抵人心的最柔软处,让人立刻想翻开书阅读。

这样富有哲理的金句,总在欧阳婷赏花、看树、观鸟时,不经意地说出来,渗透到平常日子里。喜欢她温暖的文字、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情感、豁达的感悟……

《北方有棵树》作者欧阳婷,是媒体工作者。严寒、冰雪、雨季,一年四季追随大自然的脚步,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然之美,按月归类。

她以浓厚的热情、职业的敏感、细致的探索倾注于自然观察,阅读、写作和学习也专注于自然科学、自然文学领域。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2)

01 喜欢植物的人,内心都很简单

花花草草的范畴,似乎总是被看作闲趣,是无用的学问。有人认为养花种草是老年人的生活,观察植物是小朋友写作文的应付,实在是狭隘。

当斜射的阳光照在树群上,松针闪闪发亮,你能感受到缪尔所说的“如神殿般”的树木所传达出的庄严感,整个世界都寂静了。

即使是世界上最迟钝的眼睛,也会情不自禁地眼前一亮。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3)

才知道悬铃木不耐寒,所以冬天要截顶才不致冻伤。它的萌生系统很强,生长很快,来年春天又会再度发出新枝。我曾和作者一样,看到树被截顶而伤感,如今不禁窃笑,自嘲“无知的矫情”。

难怪古罗马哲学家看到一棵疲惫、长寿、智慧、孤独的老树,会说出“树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过渡者”这样深思的句子。

经常遇到园艺师修剪树木,便大大方方上前讨要还有些许生机的花枝。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石榴花、秋天的月季花、冬天的腊梅,拿回家延续它们的生命,装饰我的茶几和阳台。

今年的初冬是温暖的,绵长的晚秋似乎弥补了武汉短暂的春天。

各种色彩的树,在深秋纵情的谢幕,好像一个盛大的乐章到了末尾。

确实,喜欢植物的人,内心都很简单。

与植物在一起,每天都很有意思。而人呢,不会伤春悲秋,只会越活越开朗。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4)

02 我爱那棵树,它和我情同骨肉

拍照时发现,有些树是成排成片栽种的,显得壮观;有些树是套种的,错落有致。你看,喜树与枫树一高一矮,枫树与栾树一前一后,好像在友好对话,那么和谐。

阿南史代《树之声》中有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大多数庄严挺拔的古树,都与某处古庙或古村落有着联系。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5)

是啊,时光赋予它们尊严,以及一种特有的宁静的力量。

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写过一段对树的感悟,特别切合北京的深秋景象:

时间被树用各种形式保留着贮藏着,当人身临其中,可体会千姿百态。树的谨慎和耐心让人深有感触。……任何人,走进树林,便知道这是一片呼喊和回应的场地。色彩、轮廓和质地在目光中呼应,让人应接不暇,秋日榆树铬黄的叶子在画眉的瞳光中找到对应的颜色。”

看到几棵普通的加杨,长得均匀,粗壮,亭亭如盖,夕阳把它们镀上一层金,投向那里的一瞥感到非常沉稳、可靠,忽然间理解了作家普里什文对树的情感:“我爱那棵树,它和我情同骨肉,只不过我不喜欢将此道破……”

“是不是我们的爱也要像北方冬天的树干一样清晰、勇敢、坚强?”

树与树之间轮廓变得清晰,像是彼此间有了客气的距离,有了缝隙和呼吸。苍绿的油松、侧柏当中间植着山桃、酸枣、栎树等等,几乎每一棵树的冠幅都完整地展现在此前,有如优美的不同形状的云团或花朵,堆在一起而形成一件巨大的装置作品。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6)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7)

光线好的时候,感到阳光像金箔片般闪烁着,从心底升腾起巨大愉悦也使人跟山和树紧紧地融为一体。背阴处又是完全相反,浓郁而深沉的树的色彩使人感动一种清肃与寂静。

就算是同一植株,叶色也不尽相同,有的直接变成纯粹的深紫红色,有的是明黄、青绿,有的则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掌心”中央一轮黄圈,就像树枝上挂着太阳,余晖一般。

让我想起最近特别喜欢的埃贡.席勒画的一幅斜阳,荆条的叶片如果竖立起来,也如同画中那棵枯瘦的树枝一般。

03 不管你有多么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的心灵

欧阳婷在自己的书中,隆重推荐了《心灵的慰藉》这本书,分享了她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悟。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8)

《心灵的慰藉》并不是一本单纯描写自然的书,正如副标题所言,“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本书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双线叙事:大盐湖和候鸟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变化,作者特丽·威廉斯的母亲因患癌症,也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书中,特丽将母亲病重期间的历程与大盐湖生存的鸟类穿插在一起,这种交错书写的形式非常别致,展现了她的生态自然观——自然在消长,生命有终结,湖、鸟、人都是不可分离的主角。

特丽的家族在大盐湖畔繁衍了六代,她写了数百本日记,涵盖她从北极到非洲的田野记录。对她来说,若无一支笔,就无法思考;若不记录,它就等于不存在。

特丽把大盐湖,母亲,候鸟保护区,家庭,洪水,癌症……这些关键词分类重组,试图用写作厘清思绪。讲述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为了医治自己内心的创伤。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9)

在母亲即将离世的那一夜,悲伤到顶点的特丽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厌恶死亡,我渴望生命,我想在夏日灿烂的阳光下,让成群的白鹈鹕围绕着我飞翔,我渴望有人能拥抱我,将我从这痛苦之中解救出来……”

“失去了母亲 ,你永远不再拥有做孩子的奢侈”。特丽的书中,每个章节都以一种鸟的名字为题,母亲去世后的那一章是天堂鸟。

所以欧阳婷在藏书归类时,把特丽·威廉斯的《心灵的慰藉》和琼·狄迪恩的《奇想之年》,放在“失去之书”这个标签里。

走进自然给心灵找个驿站(追随大自然的四季)(10)

今天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莲花开了姐祝你周末愉快。

享受双休时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好好放松,愿风景能抚慰你的心灵!

@莲花开了姐愿以积极心理学助您提升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