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我们现在五花八门的方式,古人表达起爱意来,同样让人惊叹不已。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哪些独特的定情信物吧。

红豆:此物最相思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1)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又称“相思子”“鸳鸯豆”“郎君豆”。用红豆寄托相思之情,古已有之。唐代诗人王维一首《相思》,更使红豆成为相思的代名词,成为青年男女互赠信物的重要选项。

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红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佩戴用红豆串起的手环或项链,象征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结婚后,夫妻枕下各放六枚红豆,祈求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花椒: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2)

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花椒作为传统香料植物,多籽粒,气味芬芳,色彩鲜艳,往往被赋予众多吉祥的寓意。“多籽”与“多子”谐音,累累果实象征着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所以可作为男女定情之物。

在《诗经·东门之枌》中便描写了一对相遇、相恋的青年男女。在男子眼中,心爱的姑娘就像葵花一般美丽,而女子则以赠送一束花椒的方式直接表明了对男子的欣赏与爱慕。在情感的最初,便以赠送花椒表达对婚后儿女绕膝的生活的向往,看来古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有时也是直接得很啊。

同心结:结爱务在深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3)

结爱

[唐]孟郊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永结同心”之意。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有这样的习俗,新娘被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以表达对夫妻能够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爱情追求。

除了婚仪上,同心结更多出现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孟郊的《结爱》便细腻地描绘出离别之际,女子编织同心结赠与男子时的那一份牵挂和希冀。

发簪:有所思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4)

乐府杂曲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簪子是中国古代用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一般为单股。古代男女皆蓄发,为梳理发髻,就要用发簪连贯。在古人看来,头发是父母精血的结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用来束发的工具便是最亲近的物件,便有了情感寄托的意蕴。

除此之外,簪还象征着尊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后妃有过错要退簪。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周宣王知道皇后的心意后大为惭愧,从此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在情感与尊严的双重寓意下,簪作为定情之物便是一件自然的事了,《鼓吹曲辞·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得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可见,女子的全部爱与慎重都凝聚在簪子中了。

戒指:相思见环重相忆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5)

与李章武赠答

[唐]王氏妇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戒指是现在最常见的首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但戒指并非现代人的专利,事实上,戒指定情的习俗由来已久且沿袭至今。

戒指在东汉就已经成为男女定情之物,东汉繁钦《定情诗》中写道“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约指”指的就是戒指。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由男子赠与女子,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后世。

南朝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中所包含的深情与慎重跃然纸上。

臂钏:瘦觉宽馀缠臂金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6)

恨别

[宋]朱淑真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臂钏,是古人常见的一种首饰,用条形金银盘绕成螺旋状,圈数不等,一般在三圈以上,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将其戴在手臂上,无论从什么角度观看都是互不关联的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因臂钏是女子专属佩戴之物,所以其含义也和戒指一样郑重和亲近。

东汉《定情诗》中提到““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中的金环,朱淑真诗中写的“缠臂金”都是臂钏,朱淑真诗中,恋人为她戴上盟誓的臂钏,二人却长久别离,诗人因为思念而日渐憔悴,消瘦,以至于臂钏都松脱了。

香囊:消残半襟兰麝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7)

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

[元]白朴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春霜底事扫浓华。

埋玉向泥沙。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

香囊是古人重要的配饰之物,起源较早,古时亦称“香包”“荷包”。唐宋时期,香囊非常流行,明清时男女佩戴极为普遍,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常常把它作为信物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而逃,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发现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如昔,便把香囊取下复命。

太上皇唐玄宗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两人相爱的见证却只剩一个香囊。后来诗人张祜有感于此,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梳子:新妆又得水苍梳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8)

虞美人

玉梳赠内子

[元]姚燧

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

新妆又得水苍梳。

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

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

尚惭犹未十分全。

听取明年环佩戛?

古代,青年男女互赠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对方白头偕老的意思。元代诗人姚燧曾填词《虞美人·玉梳赠内子》,这首词言明赠送给妻子梳子的功用与苦心,平实无华,天然无饰。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赠送梳子是情人之间相许一生的郑重承诺。

玉佩: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古代人的13种定情信物(最相思古人的定情信物)(9)

诗经·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玉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种配饰,正如《礼记》曰:“古之君子必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把自己的佩玉送给自己心爱的人,象征着愿与其缔结良缘,共享身份带来的荣耀,故玉成为古代男女之间私定终身的爱情信物也是合乎情理的选择。

《诗经》中众多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如“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杂佩以赠之”“报之以琼琚”“报之以琼瑶”“报之以琼玖”等。

本文经楚尘文化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