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2)

高培村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北部,记者驱车二十公里来到高培——再一次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的人们。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3)

初识高培,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第一次去高培,我从大浪乡政府码头乘下午两点钟的船出发,乘船是当时高培村群众出门的唯一工具。一个多小时后,船到达下乌梅码头,我们由水路转为陆路开始爬山,山路凹凸不平,像游龙般向上伸延。一路走走停停,我惊叹于高培的高,据说村名就是源自村子的高山远水。村民们告诉我,天黑了,肚子饿了,老寨就到了。

当天,在太阳落山前我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老寨屯,站在老寨村口,一眼便望得见天边,云朵就在头顶漫游,寨子的农舍都是木质结构,吊脚楼像山里人的脚丫子,村民交流全都是用苗族语言,村干部也说着夹生的柳州话,我的苗语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习的。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4)

▲高培老寨屯。

后来因工作缘故,我又去过高培好几次,逐渐对高培熟悉起来。听村上的老人说,高培老寨、上寨、下寨三个大寨是湖南迁徙而来,这里的村民淳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苗族刺绣、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苗族喊酒、苗族婚礼等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和习俗。九十年代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看不到一座砖房,逼仄的石板巷道让人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柴米油盐都靠一根扁担双肩挑起,家家户户厨房的木板被烟火熏得发亮,风一吹,呛人的烟味令人流泪。“高培住在山窝窝,出门三步就爬坡。”这句谚语是那些年高培的真实写照。

得益于国家的惠民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的帮扶,高培村9个寨子全都修通了水泥路。站在白云山顶俯瞰,一条条通屯公路像一条条彩带串联起家家户户,路通了,村里有了直通融水县城的客车,老寨、上寨、良培红瑶寨修建了停车场,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成了历史。路修好了,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走进来,寨子里瓜果蔬菜的叫卖声穿透了苗寨三十年的时光。

“现在,寨子通了水泥路,通了产业路,车子可以开到地头,出门就是公路很方便。”给我带路的村支书贾安和是一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说起高培的故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几分自豪。

在高培随意走上一圈,能看到风格各异的楼房,太阳能路灯、文化活动室、芦笙广场、亭台楼阁,书写着苗寨的新篇章。我不禁感叹,这高大的白云山被扶贫东风轻轻地就翻过去了。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5)

▲高培村子里的新建楼房。

高培人懂得感恩。他们知道村里的变化离不开国家富民政策的大环境和建行广西分行的倾心帮扶。梁宗问、潘朔练、黄瑞洪......一个个建行人的名字,村民如背家书。走进高培村民宿栈,客房电视、空调配套齐全,一楼大厅的电子大屏上反复播放着高培的特色产业、民俗风情、山村风貌、美食美景,我在这些画面中寻找着建行人在高培扶贫的点滴,找到了高培换新貌的答案。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6)

▲高培种植的五指毛桃。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7)

▲高培药谷种植的白芨。

2015年秋,建行广西分行派驻高培村的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梁宗问来到村上,放下简单的行李,就在村委所在地的三个苗寨转了一圈。当时进村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老寨、下寨一千多名村民缺水,有劳力的村民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儿童。老寨、良培、下寨、高蚌、上乌梅,梁宗问走到哪里,迎接他的都是群众困惑而又期待的目光。

此后的几年里,建行人一步一个脚印,输血又造血,为高培量体裁衣,打造适合高培发展的致富路。修路、种药材、养鱼、建文化活动场所、建垃圾池、装太阳能路灯、建高培民俗旅游客栈,建行高培职业培训学校,一个个项目在苗家侗寨落地生根。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8)

▲建行在假期组织大学生在高培实践。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区建行层层落实帮扶责任,补齐短板,围绕村民通路、照明、饮水、住房、出行等问题,为高培村发展注入活力。

扶一把,送一程。几年来,建行人使出浑身解数,找到了偏远山区高培村致富振兴的良方。现在的高培村洋溢着新农村的气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林下散养的土鸡,高山泉水养殖的土鸭、田螺等各种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好的日子已经到来······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9)

▲高培农舍田园风光。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0)

▲高培民宿客栈。

在高培采访的日子里,不断被勤劳的高培人感动,不断被倾心奉献的建行人而感动,此薄诗一首,献给高培这片热土和为这片热土流汗的人们:

《高培往事》

去高培药谷的路上

有多少温柔的风

拔高了路边的楼房

从解放鞋到小车轮

寨子里卖果卖菜的声音

小贩的吆喝,洞穿了苗寨时光三十年

我知道,在无数个夜里

白云山的小鸟会轻声召唤你

那长着长长胡须的糯谷

澄黄的颜色,引着我走向梯田的深处

山谷弯腰的钩藤,钩走了往日的嶙峋

傍晚,收工回家的农妇

手在衣袋里摸索,掏出闪光的钥匙

启开大门,日子跟随楼梯在升高

干净的灶台,煤气灶冒出蓝色的火焰

三十年来,一碗飘香的油茶

轻轻啜饮,高培在我的体内逐渐变暖

小巷的笑语,再次留下了黄昏

现在,夏天正忙着往秋梢赶

白云山的水,温柔地把我抚摸了一遍

村委乡村振兴的示意图

农家旅游的四条线路清晰明朗

融江河的鱼群,跟随清澈的溪水回溯

白芨粉红的脸蛋,令蜜蜂忘记了归巢

如果可以,我就藏匿在白云里

蹲在仙女塘周围百里的村寨

看人们在木楼火塘里获得慰藉和爱情

让风生出彩笔,在五指毛桃的阔叶上绘画

像今夜,踩堂翩翩的苗妹

让你走进梦境里,让你彻底失眠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1)

图文记者丨通讯员:韦仕尤

值班编辑丨陈慧娴

责任编辑丨龚祥友

责任监制丨梁 洲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2)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3)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4)

走进战旗村感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篇之三十四)(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