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音。

在娱乐中传承,在传承中娱乐。

这期与大家分享的是:《传统音乐中的“腔事”之黄腔不黄,官腔好听,高腔真高》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1)

提到“黄腔”,绝大多数人是相当讨厌的。特别是女性朋友,对于一些爱开黄腔的男性,几乎是深恶痛绝。甚至于,有些借着黄腔玩笑而到了骚扰女性的地步。这相当令人不齿!

在传统音乐的概念中,也有“黄腔”这个词,却并非在现实中被人人喊打的“黄”。

黄腔不黄

黄腔是“二黄腔”简称,有时也是“皮黄腔”的简称,就是包含二黄和西皮。

补充小知识:

关于“黄腔”这一说法的来源。

(1)一种说法认为,黄腔始于湖北黄陂(多音字,用于地名读pí)和黄冈(就是后来以“考题”成为学子深刻记忆的黄冈),所以叫“二黄腔”。

这种说法见清朝道光年间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

(2)一种说法认为,黄腔就是湖广腔。“黄”为“湖广”反切(反切是古人一种注音方法,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这种说法见王芷章《腔调考原》。《腔调考原》是戏曲论著。这是对清代戏曲声腔源流作全局性考证的第一部专著作。在声腔研究领域有开拓之功。

PS,不管是哪种说法,说明始于湖北是无疑的。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2)

官腔不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开黄腔的人让人讨厌,那么打官腔的更是让人痛恨了。

大话、空话、套话,冠冕堂皇的话,模棱两可的话,还有大义凛然的话,等等,都是官腔特有的——总结就是“官腔太装(和谐字)”!

不过呢,在传统音乐中,官腔非但不装,还非常好听呢!

官腔,是指明清时用官话(常泛指通用语音)演唱南北曲的声腔。

比如,在明刊曲集《群音类选》中,昆腔所唱“传奇”即被归于“官腔类”(昆腔用当时通用语音演唱)。

昆腔多好听呀,是不是?

不过,问题也来了——进阶小知识:昆腔、昆剧、昆曲是同一种音乐表达形式吗?

1、昆剧,是戏曲剧种。以昆腔演唱传奇而形成的剧种。

元末及明前期文人已创作传奇(剧作),明嘉靖时魏良辅创成水磨昆腔,随后用于传奇演唱,作为剧种的昆剧由此确立。

名词解释:

(1)传奇,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

(2)魏良辅,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3)水磨昆腔,又称昆山腔,始于元代末年,昆曲的主流唱腔。

2、昆腔,南北曲声腔。也称昆山腔。

魏良辅不满于南曲的旧有唱法,改创出一种被称为水磨腔的新唱法。因他是昆山人,所以这种唱法被称为昆腔或者昆山腔。(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水磨腔是在前期昆山腔的基础上改进的,所以被称为昆腔和昆山腔。)

昆腔比较能体现出文人在歌唱方面的审美追求,所以在传统音乐中,长期占据着“正声”“雅调”之位。

3、昆曲,以昆腔演唱的南北曲,其中以水磨腔所唱南曲为主。

既可以在戏曲里演唱(主要用于传奇),也可以清唱(唱散曲或剧中摘出之曲,亦称清曲)。

昆曲,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入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3)

官腔有时候也指宫廷之类背景的声腔。

如明初宫廷教坊曾创制“弦索官腔”——也就是用弦索乐器伴奏、用官话演唱的南曲之腔。

又如清李光庭《乡言解颐》所记:“京班半隶王府,谓之官腔,又曰高腔。”这是用官话演唱的京腔(北京高腔)。

补充小知识:

1、弦索,指的是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另外也可表示弹奏弦乐。 金、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弦索”,一般多指北曲。

2、京腔,参见书影音之前发过的:京腔、京调、经调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说得明明白白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4)

高腔真高

高腔,也是戏曲声腔。高腔之名的由来就是因为演唱音区常很高,所以称为高腔。也有些地区称高腔为高调或者大腔等。(备注:弋阳腔之名曾沿用作为此类声腔的代称。)

高腔起于明代南北曲俗唱弋阳腔、青阳腔(明嘉靖时由弋阳腔流传至青阳演变而成)等,清代继续流衍于南北许多地区,先后形成众多分支,并在不同地区有过种种不同称谓。

高腔演唱形式的突出特征为一唱众帮、徒歌加锣鼓,这种帮腔、独唱与打击乐三位一体的组合一些地区称为"帮打唱"。

演唱的作品多出于元明戏文传奇,但已明显“俗化”,场上处理很自由。大量加入滚唱和文词多用口语,体式已大大突破旧格而自由化。清代前期北京的高腔(京腔)因宫廷影响,曾有某些规范和雅化趋向,但是对民间高腔影响不大。总体风格粗朴质直、形式自由不羁。

高腔兴盛于明至清中叶,其后在梆子、皮黄等声腔先后崛起的局面下,高腔因“音乐性”不及其他声腔而转向衰落。高腔总体上是流行时间很长,流布地区甚广的一大声腔系统。

浙江“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安徽“岳西高腔”,湖南隆回“辰河高腔”,湖南“常德高腔”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5)

进阶小知识:高腔与高腔山歌的区别

1、高腔是戏曲声腔;高腔山歌是民歌、山歌。

2、高腔得名参考上面文字;高腔山歌因旋律多在高音区和(he)唱时采用假噪唱法而得名。

3、流传地区和题材范围不同,高腔参考上面文字。

高腔山歌有两种,一种是是专指流行于湖南益阳、湖阴、桑植、平江、株洲等汉族地区及花垣苗族聚居区的一部分俗称为"高腔"的山歌类别。一种是泛指各地采用假声唱法,音调高亢、自由,以男女私情为主的一部分山歌。有的也另择别称(如江西九江的过山丢、隔山拖等)。主要流行于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及甘肃、青海等地。

彩蛋:高腔山歌与高山调、高山歌有什么区别呢?

高山调就是过山调,是客家民歌,也是山歌。

(如果有对:过山调、过山丢、过山溜、过山声区别有兴趣的朋友,留意小音近期发的微头条或者本文评论区)

高山歌就是拉发。

参考之前发过的: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拉骆驼不是去卖,拉魂腔真是好听 传统音乐相关的小知识之拉发、拉花、腊花、拉骆驼、拉魂腔

花腔的演唱特点(传统音乐中腔事之黄腔)(6)

从今天开始,小音会分几期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与“腔”有关的那些事。

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传统国风,关注传统音乐(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