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1)

炎炎夏日,喝一口又冰又甜的饮料让人身心倍儿爽。然而,糖能带来快乐,也悄悄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2)

据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为1.164亿。由此足见,我国已沦为糖尿病大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或许从国人“糖越吃越多”中可以窥见一二。

“糖越吃越多”,不患糖尿病才怪!

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人均一年吃掉的糖已达到19.6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并且每人每日的摄入接近53.7克,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0克。

另外,相比目前能看到的“糖吃的挺多”,更值得担忧的是“糖越吃越多”。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3)

据调查,中国居民含糖食物消费率由2002年的20.4%上升到2012年的26.9%,消费率相对増长了31.9%,并且还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并且这十年间,速食食品、含糖饮料和乳类及制品的消费频次不断增多,其中含糖饮料的添加糖摄入量增长了41%,而且其增长速度仍在加快。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瓶装可乐、奶茶、酸奶、绿茶,几乎都是含糖的。因此,对于不能管住嘴的或者不太注意饮食习惯的人来说,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糖吃多了危害不少,也真的会伤“心”

“一口糖从上到下毁全身”, 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近年来关于糖危害身体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自然》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对于危害健康,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循环》杂志也曾发表文章表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死亡风险就越大

还有很多专业研究揭示了糖对心脏的危害,其中比较让人震惊的是,2017年,PLOS Biology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揭秘了糖业研究基金会的一个黑暗内幕——刻意隐瞒了糖可能引发心脏病和癌症的研究。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4)

文章提到,早先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已发现,大量摄入糖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但是糖研究基金会在了解到研究结果后,停止了资助,导致这项研究没有发表任何文章。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5)

这么多年,不知道多少心脏病患者因为糖遭受疾病。仅在2012年度,美国就有702308例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其中已被证明有10.8%的冠心病死亡及14.8%的糖尿病死亡与含糖饮料相关。

另外,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糖还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密切相关。

总体来说,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吃多了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风险,详情见下表。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6)

如何戒糖?每天要吃多少糖才健康?

糖吃多的危害都懂了,但“戒糖”很多人表示真的做不到啊!其实只要控制量,同样能愉快地吃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每天不吃零食、认真吃3餐,从主食和谷物中获取的糖就将近50g了。如果再稍微喝一点点饮料,摄入的糖分肯定会超标。除了要管住嘴少吃高糖食物外,生活中“隐形糖”也要注意。

1.含糖和“无糖”饮料

含糖饮料中糖分较高,一般随便喝1瓶就可能让糖摄入量超标,大家可能也会有所警惕。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7)

然而,“无糖”饮料中含有的甜味剂(比如阿斯巴、安赛蜜、含糖蜜素等),升血糖的效果绝不逊色白糖,所含热量也并不比白糖更低,一定要高度警惕。

更健康的饮料就是白开水!白开水!白开水!

2.膨化食品

这类零食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并且不含有能够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纤维,一旦吃多了,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过快,人也容易口干、发胖等。

3.酱汁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8)

食品生产商在酱料和调味品中添加的糖分比你想象的要多。所以能少吃就少吃吧!

4.粉糊类食品

在市场上,黑芝麻糊、核桃粉等粉糊类食品含有不少的糖分和淀粉,要少吃。

5.肉干类食物

糖摄入过多症状(糖摄入过多确实会伤)(9)

一些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6.精制碳水食物

例如:白米,白面包和白面。这些食物大多都经过漂白和碾磨能够很快地被人体消化掉,吃后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造成身体能量的失衡。尽量吃糙米或初加工食物。

>欢迎个人转发或分享<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科普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参考资料: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 9th edn. Brussels, Belgium: 2019. Available at: http://www.diabetesatlas.org

2.李冬华, 于冬梅, & 赵丽云. (2014). 中国九省成人含糖饮料消费及添加糖摄人量的趋势分析. 卫生研究, 43(1), 70-72.

3.刘素, 于冬梅, 郭齐雅, 王寻, 许晓丽, & 贾凤梅, et al. . 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 卫生研究(3), 398-401,共4页.

4.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ISRF, International 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 NEJ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SRF, 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

5.Effects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on Microvascular and Macrovascular Function in a Healthy Population.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17;37: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