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父神田郑辉打了电话,提前祝爸爸生日快乐,没有遗书,日本35岁女艺人突然消失,几个小时后坠楼身亡。

她是曾红遍亚洲的知名女歌手松田圣子之女,神田沙也加,年仅35岁。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1)

警方调查发现,神田沙也加是在北海道札幌市一家酒店的22楼,坠落到14楼的阳台上,有房客入住时,发现她倒在地上,浑身是血,经抢救无效身亡。

警方初步判断,可能是自杀。日本自杀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日本常年高居全球自杀率榜首,所以提起自杀问题,人们也常常会想到日本。日本的社会生存环境,和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自杀倾向几乎成了刻在很多日本人骨子里的“气质”

2011年前的14年里,日本每年自杀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平均每天就有85人轻生。在日本警方的竭力管控下,2019年前的8年时间里,日本自杀率有所下降。从去年开始,日本自杀人数又开始回升。

来看一组数据,去年全年,日本有21081人自杀身亡,其中男性14055人,女性7026人。和2019年的数据相比,日本自杀男性减少了23人,女性增加了935人,其中381人是职业女性,140人还是女学生,日本女性自杀人数激增,相当不寻常。

而且仅在去年10月一个月时间里,日本就有2153人自杀,比当时日本的新冠死亡人数还要多,其中女性自杀率同比2019年激增了近83%。

日本政府给出的原因是,疫情改变了日本的劳动环境,职业女性工作没有保障,最终导致自杀。这种表面的说法似乎没有说服力,在外人看来,日本人如此轻易就自杀了,其背后还有很多诱因。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2)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治安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就这两个方面来看,日本人应该很有安全感才对,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相反,正因为社会发达,日本人生存压力也更大,再加上自然,宗教,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日本人谨小慎微,凡事隐忍的性格鲜明。

自然环境和宗教直接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四面环海面积小,资源少,且频遭自然灾害,地震基本是日常,日本人也习以为常了。10年前的一场大地震,差点吞没了整个东京,直接验证了日本人的生存状态是不稳定的。

这也让日本对生命有了不同认识,即死亡意味着回归自然。类似的,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其民族宗教神道教认为,万物死后将成为神的观念,也让日本人不惧死亡,甚至崇尚死亡。

这一点在艺术家等特殊群体里体现的尤为明显,比如日本有不少的文豪就死于自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都是自杀身亡的。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3)

值得一提的是,三岛由纪夫是切腹自杀,这和日本的武士精神关联紧密。

中国的抗日神剧中,人们就会经常看到日本“小鬼子”切腹自杀的剧情。在我们看来,选择切腹自杀的日本人通常是因为战败或任务没有完成,因羞愧和耻辱而自杀。

比如当代很多日本人会因为失业,破产和债务太重而自杀。

这种说法主要是来自于日本传统文化中,把自杀当做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以死谢罪。通常那些遭受重大打击,犯下了某种不光彩或不体面罪行的人,会以切腹自杀的形式结束生命,以保住最后的名誉。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4)

但要论及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却与带着耻辱谢罪没有半毛钱关系。日本武士会在自己真正领悟了生死,判断自己达到人生顶峰,获得满足的时候,追求自我升华而切腹自杀。

所以日本也流传着把武士比作樱花的说法。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一开一落,大概在十天左右。花开盛极一时,花落凄美浪漫,而非哀伤。樱花盛开已经实现了生命中的最大价值,不惧凋零,武士走到人生顶峰也不惧生死。

这些文化因素,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死观。而直接导致日本人产生自杀倾向的,主要是生活在如此文化氛围中的人的性格,和一些社会因素。比如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绝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性格观念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日本人通常会有强烈的集体意识。进入一个集体,日本人必须要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集体利益,要远远大于个人利益,如果因为格格不入,脱离了集体,就很容易遭到孤立或排斥,这样的人通常会感受到巨大压力。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5)

这种现象,和日本校园学生落单,被视为“怪胎’,遭孤立欺凌的情况类似,时间久了很容易导致一个人抑郁,从而产生自杀倾向。

日本人还有一个特点是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个人来解决,绝不愿给别人添麻烦,这样往往会因为活的很累,忍耐到不能忍的时候绝望自杀。

日本已故知名男演员三浦春马,活着的时候曾公开说,开口求助别人,需要很大的勇气。

他于去年7月份,在家中自杀身亡,震惊亚洲影迷。

因为不愿给被人添麻烦而自杀,听起来很荒诞,但很多日本人就是这样,甚至连死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比如一些日本人自杀要等到财政年度结束,把自己生前一整年的事务处理好再自杀。更有心的,自杀还要考虑,不能死在出租屋,以防造成房子贬值,给房东添麻烦。卧轨自杀,日本人还会担心造成电车晚点,要等到末班车再自杀。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6)

还有最受日本轻生者喜欢的是青木原树海,又称自杀森林。那是一片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的茂密森林,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发现了有超过500日本人在那里自杀后,日本作家松本清张将其称为自杀森林。日本警方以及志愿者,每年都会组织举行一次搜寻自杀者的活动,一起进入树海寻找尸体。

2002年一年时间,他们在树海发现了78具尸体。

这就好像给日本人提供了一个自杀场所一样,轻生者选择树海,简单快捷,还方便警察找寻。

不给人添麻烦,是小心谨慎的一个方面,在日本职场,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谋生,保住一个岗位,人人都要小心谨慎,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在演艺圈也是一样。

日本演艺圈和中国演艺圈不同,当日本演员,通常是一项普通且被动的工作。接邀约,读剧本,背台词听从导演的指导。这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反复被动执行,直到得到认可为止。

如果在工作过程经常遭到导演的训斥,得不到认可,身为一名演员,他们表面上笑着,只能忍,思考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日本失踪的名人(35岁女艺人突然失踪)(7)

日本艺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断地通过工作,来提升自身的价值,以获得外界认同。倘若长期忍耐,工作力不从心,也无法得到理解时,和退出相比,选择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更为容易些。

去年,三浦春马在家中上吊自杀后,不到3个月,日本芦明星,藤木孝和竹内结子等知名演员也都先后自杀了。

所以外界也经常调侃日本自杀是会传染。而所谓传染,就像是一颗颗绝望或疲累的心,突然产生了共鸣。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活不下去了,真的想死,但这通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而是想要逃离痛苦。

日本的社会条件,和日本人的性格刚好把这条逃离的路堵得死死的,那么自杀就成了唯一的出路,而日本的文化,也刚好给这条出路,赋予了某种仪式感。这或许就是日本人,为什么爱自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