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长在农村的我,从小见惯了父母们犁田过程,深知种田的艰辛和不易,特别是我们丘陵地带就更加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小孩子从小到大,都吃得苦,都知道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每看到每年收完水稻后,本应是停下一年忙碌的脚步,可以休息的时候,可我们这里的人们却完全没有休息下来的意思,而是仍在忙碌着。他们为来年有一个好收成做着准备,忙着把刚收完水稻的田灌水秋耕。

有人说,秋耕是无用之功,明年还不是要再梨一次才能插秧的,可是又有谁知道,身处丘陵地带的我们,年年插秧都没有水整田,你越是需要水的时候,老天却偏不下雨,搞得人们眼睁睁的看着秧田的秧苗长老,长高。到最后终于有水整田,秧苗却长成大秧了,弄得人们年年都只能插大秧,很多时候,还要把秧苗割断一节才能能插秧。秧苗错过了最佳的插秧期,导致最后大面积的减产。为了来年没水整田,我们这里的人们,年年都要秋耕。看似秋耕是多余的,实则好处多多,保证来年不但能及时插秧,还会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秋耕工序繁琐,首先要铲田埂,接着要挖田脚,然后要裹边。裹完边要叫人马上扯田脚和糊田帽,才能让水田稳水。下面我就细说秋耕的步骤,详情如下: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1)

铲田埂杂草

第一步:铲田埂杂草

水稻收获后,田埂上有很多杂草,需要人们用锄头把它铲掉。铲田埂上的杂草时,需要把一些顽固的杂草单独捡走。特别是过河草(稻李氏禾)及革命草,它们的植株遇水就能活,一个节就能繁殖一大片,不管陆地和水地都能生长,所以要防止它们串生到水田去,免得田里有太多的杂草。以后秧苗插下去后,它们和秧苗抢吸营养,影响长势。秋耕把杂草除干净了,明年就不用担心田埂上的杂草问题,人们行走在田埂上方便,不受杂草的阻碍。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2)

挖田脚

第二步:挖田脚

挖田脚可能好多人不 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跟修房子要修基脚一个意思。要想水田稳水,就必要要挖好田脚,田脚是稳水的第一步。水稻收获后,田埂有的会塌下去,有的已经裂口,有的还有黄鳝打的洞等等情况,我们用锄头把田埂挖1/3的泥土到田里去,挖的时候要把田埂挖整齐,不要一些挖得多,一些又挖得少,看起来缺缺凹凹的。 同时也要把那些顽固杂草捡走,任何时候有顽固的杂草,一定记得捡走,不要留下后患在田里。看到缺口的地方,要同时把它给堵上,方便有水时好关水犁田。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3)

正在裹田边

第三步:裹田边

田里有水了,就要开始裹田边了。如果不及时裹田边,挖好田脚的水田,很容易垮田坎,这样又要重新筑田坎,多出更多的麻烦活出来。因为挖好田脚的水田,稳水功能不完善,水一多就会从一些缝隙里往外浸,把田坎泥巴浸涨了,很容易垮掉。裹田边的好处,就是进一步加强田埂稳水的功能。通过用犁田机在田边多走几个来回,让犁田机的耙把一些缝隙及黄鳝洞给瘀合,并把田边的泥巴泥出浆来,变成浆糊的泥巴有糊田功能,这样田的稳水功能就很好,到次年插秧时田里都有水,就不用担心田里没水插不了秧的情况。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4)

裹好的田边

第四步:扯田脚

裹完田边就要扯田脚。如果人手不够,犁田的人要停下犁田,马上用耙锄扯田脚了。扯田脚就是把先前挖的1/3田脚补回去。用耙锄抓刚裹好边的泥浆往田埂边搭,如果耙锄的齿太稀,抓不起来泥巴,就要用刨锄抓泥巴糊在田埂边上。它的好处就是让田埂变回先前的宽度,重要的是刚抓上来的的泥巴糊在田埂上,又能增加一道稳水的功能。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5)

扯田脚

第五步:糊田帽

扯完田脚,再把田犁完。犁完田7天左右,就要给田埂加上田帽了。加田帽的好处就是又增加一层漏水保护措施,让水田彻底不漏水。请看下图,扯好的田脚和田埂之间是不是有裂缝,糊田帽的好处,就是把这些裂缝给堵起来,让田脚、田埂以及田帽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结实的田埂。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6)

② 用耙锄把水里的泥巴抓起来糊在田埂上,并用耙锄的齿来回的搓泥,让泥巴牢的粘在田埂上。下图就是糊好的田埂。你看,糊好田帽后,扯好的田脚和田埂合二为一了,变成了结实的田埂了。不过田帽糊上后,要隔15天后,人才能踩在上面,不然人会陷下去,也会把农民辛苦筑好的田埂踩坏。

农民争田水(丘陵水田铲田埂)(7)

糊好的田帽

总结:丘陵地带水田铲田埂、挖田脚、裹田边、扯田脚、糊田帽,一样不能少,少了一样水田都关不稳水,影响水稻的产量。以上我详细介绍了我们丘陵地带水田秋耕的五步骤,不知道您看完有什么感想,期待您在下面留下宝贵意见。

【留守傅姐】原创于2019年10月9日晚9点30分,原创不易,看完点个关注再走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