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清唱书生,交流传统文化

生命之书观后感800字(生命之情血泪之书)(1)


(一)《史记》的光辉

《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一个个光辉的荣誉,足以说明《史记》的地位。

1.“史家之绝唱”——建立了史学传统

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无韵之《离骚》”——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生命之书观后感800字(生命之情血泪之书)(2)

(二)司马迁的忍辱负重

然而,就是为了写这样一部光辉的《史记》,司马迁却经历了千辛万苦,甚至遭受了生命的屈辱。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史官,曾著《论六家要旨》。公元前126年20岁的司马迁游历全国,为协助父亲司马谈著作《史记》做准备。到过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利用一切机会调查研究,核实史料。

湖南,考察舜的葬地事迹。

江西,登庐山,了解大禹疏九江的传说。

浙江,控禹穴。

江苏,访淮阴父老,搜集韩信的传闻写《淮阴候刘传》。

山东,观孔子遗风,调查孔子身世和学术,写《孔子世家》。

河北内蒙:访秦长城,写《蒙恬列传》。

四川:出使巴蜀,写成《西南夷列传》。

安徽:垓下,了解考察,写成《项羽本纪》

想象得到,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司马迁经历了多找舟车劳顿。

然而,这对司马迁来说,还是小的困难、阻力和考验,来源于他的一次仗义直言。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被虏,司马迁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但是正想建功立业的汉武帝面前,投降是最忌讳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说清,必须杀一儆百,谁说清谁一并遭殃。所以司马迁因替李陵讲话被捕入狱,判死刑。法律规定,若要免去死刑,必须用50万钱去赎罪,司马迁没钱赎罪。公元前98年李陵被灭族。司马迁为著《史记》忍辱苟活,自请宫刑。公元前97年司马迁被赦出狱,任中书令,发愤著《史记》。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把自己所有的爱、恨、愤、怨、恨,一直满腔的血和全部的泪,都倾注笔端,谱写出一曲曲英雄悲歌。

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公元前90年,司马迁约死于此年。死因不明。


生命之书观后感800字(生命之情血泪之书)(3)

(三)《报任安书》:生命之情,血泪之书——这篇文章是打开《史记》的钥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他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是一封迟写了两年的回信。虽然只是一封信,但是确实司马迁的生命之情和血泪之书,也是打开《史记》的钥匙。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侯,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对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回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先以沉郁的笔锋叙述自己的尴尬难堪处境,自说刑余之人,哪里还有资格“推贤进士”!这是对任安见责的问答。接着叙述李陵败降事件,依然写出李陵的义勇英杰,国士之风,不讳言。亦不避锋芒,官吏之风范,再下叙写自己因为李陵执言而遭腐型的奇耻大辱的经过以及愤懑难言的痛苦心境,慷慨沉痛,荡气回肠,令人惨不忍读!最后明志,所以忍辱屈生的动力是写成《史记》,完成世代相继的史家职责。文章问世以来,一直是享誉极高的名文,也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研究司马迁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全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洁,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中感情自现。这个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最神圣最有代表性的生命之情。“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期待;“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些语句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催人泪下,这些富有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死角,开始了生与死的思考。而在《报任安书》,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之情,它是灵魂的拷问,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作者高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前人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

当我们把这些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读懂《史记》,《报任安书》是打开《史记》的钥匙。


生命之书观后感800字(生命之情血泪之书)(4)

(四)《报任安书》翻译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生命之书观后感800字(生命之情血泪之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