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兄弟情深未见有过“二苏”者。翻开苏轼与苏辙的诗词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之作。苏轼几乎每到一处任所就要给弟弟苏辙寄去诗词,晚年被贬谪时更频繁。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苏轼差知密州时,思念弟弟所作。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更是在狱中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苏轼冷门一首词(苏轼半夜被雨惊醒)(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便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众多诗词中的一首词。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苏轼由定州贬往惠州。途经江西虔州的时候,苏轼登上郁孤台,夜宿造口。三更半夜,苏轼被雨惊醒,想到凄凉的处境,于是满怀深情地给弟弟写下了这首扣人心弦的词作。

苏轼冷门一首词(苏轼半夜被雨惊醒)(2)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词的开篇两句“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苏轼化用了唐代词人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同样是三更半夜的雨,温庭筠所抒发的是“不道离情正苦”,而苏轼这里表达的却是“惊破梦魂无觅处”,即一场秋雨,惊破了苏轼的梦魂。可见此刻的苏轼眼前除了离情,别无他物。

苏轼冷门一首词(苏轼半夜被雨惊醒)(3)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意思是说,睡着竹床上已经能够感受到夜的冰凉,才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着妇人赶快纺布。表面上是在写环境的凄冷,事实上是在着重刻画人心的凄冷。它是苏轼身不由己,处境苍凉的表现。而寒蛩的声音,可以看作是苏轼泰然的一面,它表现的是一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关心,可见苏轼并没有消极避世。

苏轼冷门一首词(苏轼半夜被雨惊醒)(4)

下片前两句“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则是苏轼来一路上的美好回忆。意思是说,还能清晰地知道梦中来时的路,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也就是说,苏轼对自己被贬的这条漫长的路,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尤其是到了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了好友的宴饮享受。看似聊家常到话,却是兄弟情深最真挚的表达。

苏轼冷门一首词(苏轼半夜被雨惊醒)(5)

最后两句“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即我在参加宴饮享受的时候,必定有询问你的人,而原因则是我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由此可见,苏轼即便是在和他人聊天的时候,也会主动说到兄弟情。如果进一步深入的话,陪伴苏轼度过漫长贬谪岁月,肯定离不开浓浓的兄弟情。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寓情于景,巧妙地传达了他思念弟弟苏辙的离情之苦。虽然平实,却语短情长,足以说明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深。总的来说,苏轼半夜被雨惊醒,写给弟弟的这首词,是一首扣人心弦的千古名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