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国的二战电影似乎又成为导演们较为热衷的题材,在《决战中途岛》上映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以4000万美元的成本,仅在中国大陆就揽获了4.26亿的漂亮成绩,大大超越同档期的其他影片。

血肉横飞的场面让人们从战争当中感受到了一种生理上的抵触感。因此,该片在豆瓣获得了8.7的高分成绩,在IMDB也获得了8.6分的成绩,原本只有两个星期的排片期,被破例拿到了“延期密钥”,一直从2016年12月持续到2017年2月。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

2017年影片《敦刻尔克》

随后一向以科幻悬疑类电影见长的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也一反常态,携着自己的二战电影《敦刻尔克》杀入奥斯卡,该片同样备受赞誉,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诺兰只擅长悬疑科幻类电影的偏见,其中,“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三线融汇一点”的叙事方式令人叹为观止,那种紧张的让人手心出汗的氛围营造的十分到位。

而2109年11月,曾执导过《独立日》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也拿出了自己的二战电影《决战中途岛》,了解二战战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海空战。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2)

2001年影片《珍珠港》

对于这种题材电影,人们很快就能联想到2001年的《珍珠港》,在很多人眼中,好莱坞电影剧本可以烂,演员可以烂,唯独视觉效果不能掉链子。但其实对于《决战中途岛》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制造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该片的成本却非常有限,预算甚至还不如十八年前的《珍珠港》,好莱坞的电影成本向来是肉眼可见来的,花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花多少钱就出多少钱的效果,1959年代的《宾虚》耗资1亿美元,那毫无疑问,在当时绝对是顶级制作,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赛马场面背后就隐藏着一个惊人的数字,他们动用了43部摄像机、78匹马、18辆战车、就连覆盖地面的细沙都是从地中海的海滩运送而来,总重量达6万3000吨。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3)

1959年影片《宾虚》

当然,最终这部影片也不负众望,拿下了奥斯卡11项大奖,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38年,直到1997年才被《泰坦尼克号》所追平。

当然不是所有的高投入电影都会有高回报,1995年的《未来水世界》投入两亿美金的成本,最终却在本土只收回8800万美元,最终导致了导演兼主演的凯文·科斯特纳心灰意冷,选择了隐退。

凯文·科斯特纳的“滑铁卢”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很多电影制作成本控制的非常严格,在后来2016年翻拍的《宾虚》当中,那些在1959年老版本中的经典镜头全部被电脑特技所取代了,人们几乎在沉睡中就度过了那个影片当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场面。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4)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而正在上映的《决战中途岛》在一定程度便延续了这样的思路,虽然主创人员强调这部电影的技术已经远非十八年前的《珍珠港》可比,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爆炸贝”(迈克尔·贝)只能利用一些模型来制造那些战争场面。

而如今的影片《决战中途岛》当中的大场面镜头全部用电脑特效代替,可技术的升级未必就能给观众们带来更加逼真和刺激的体验,在片中,战机、航母、驱逐舰、潜艇这些钢铁猛兽难以给人一种金属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浓的塑料感,尤其是片头“偷袭珍珠港”的部分,大兵从两个战舰中间爬绳索,腿部燃烧的火焰质感很差。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5)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相比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如炼狱的场景显得刺激的多,让人血脉喷张,原因就在于梅尔·吉布森在处理那些爆炸和燃烧镜头中,常常是“真枪实弹”的上镜,真实的炸弹在离人很近的指定地点被引爆,而“日本兵”经过一些处理,在军装里做了隔热的物理装置,火焰就在他们身上熊熊燃烧,人们在火堆里打滚,一群举着灭火器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一旦一个镜头拍摄完毕,就赶快冲上去灭火。

用这样复古的方式进行拍摄,效果却出奇的好,因为假的真不了,真的也绝对假不了,我们常说,真实情景是电影的第一生产力,最好的表演不是演出来的,是通过演员自身进入到角色当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表达才能真正的打动人,而对于二战电影来说,最好的特效其实就是尽量少用特效,将电脑特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6)

2016年影片《血战钢锯岭》

所以片中的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就曾评价说:“《血战钢锯岭》的场面逼真得无法超越,不管多厉害的特效都无法做到,你无法模仿人全身着火”

但《决战中途岛》展现的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海空战,这个题材就限制了将电影大部分需要处理的镜头进行物理处理的可能,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有如游戏CG一般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并且由于成本有限,很多战争场面并没有进行的很彻底,导致很多情况下,影片的战争场面前期的铺垫靠氛围来营造,而到了“毁天灭地”的高潮阶段镜头却戛然而止,后面的场面需要靠观众们自行脑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主打电脑特效的电影也并非无所不能,至少缺少预算的特效电影确实难称完美。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7)

影片《决战中途岛》

对于很多“视觉控”来说,这样一部电影没有IMAX版本也令人觉得遗憾,如果在中国想要利用一些其他观影厅来取代IMAX的话,可能相对中国巨幕和保利自己的POLYMAX从技术上是较为接近的,但对于一部二战电影来说,声音过于纯净反而不及普通激光2D那种“粗粒”感所带来的震撼大。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8)

中途岛的具体位置

当然吐槽了这么多特效方面的问题,我们也要赞扬这部电影剧情方面的成功,首先,影片摒弃了珍珠港那种用大量爱情戏去填充电影内容的行为,影片主要还是着重于还原战争事件本身,并采取了一个“众生相”的“散点透视”模式,这样的方式更加能让影片具有一些史诗气质,让这个重大的时代背景能够更加立体化。也让整个战争看起来不是某位超级英雄飞上天空大喊一句:“我要打十个!”就把敌人炸的粉碎。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9)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影片从情报部门人员莱顿、再到飞行员贝斯特、机枪手布鲁诺·盖多、以及指挥官哈尔西、尼米兹等多方视角来传达一个观点:战争的胜利是依靠集体力量而获取的。

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大型行动全部按照史实去进行,并没有放飞自我,这体现了主创人员们一种非常职业化的表现,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0)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我们以前看到很多电影不把敌人当做一个“人”去刻画,这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对方不可理喻的认知,而当你把敌人当做一个“人”去刻画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他的逻辑性。例如对敌人“与舰同沉”的精神给予该有的正面描述,这让观众们能够体会到即便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身上也能体现出一些有价值的精神所在,在尊重史实的条件下也能让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得到提升。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1)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所以这部影片最了不起的方面就体现在他不丑化敌人,不弱化战友。影片中还用了些许篇幅展现了中国军民不畏牺牲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美国在二战期间给予了中国很大的物资援助,并封锁了日本战争资源的进口通道,所以日本人为了让美国人付出代价,在珍珠港给了美国人沉重的打击,为了唤起民众的信心,以及对日本战斗意志的粉碎,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让日本人尝尝“山姆大叔”的厉害。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2)

于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东京轰炸”行动被批准,杜立特轰炸机队接到了轰炸东京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美军的轰炸机续航能力不足以供美军在轰炸完东京后进行返航,所以他们决定在完成轰炸任务后直接从东京向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滑行,直到燃油耗尽后他们采取弃机跳伞的方式降落在中国所掌控的战区内,但当时的中国很多沿海地区已经沦陷,美军只能听天由命,当他们成功落地后,看见的如果是中国人,那说明他们就能获救。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3)

2019年影片《决战中途岛》

最终,除了8名飞行员不幸落在了日军所占领的沦陷区内,大部分飞行员都降落在了日军和中国军队交错的统战区,因此,中国军民为了保护美国飞行员,遭受了极大的牺牲,为了抓住参与过“轰炸东京”任务的飞行员,日军不惜一切代价对美军可能降落的地区进行了大扫荡,有整整25万平民在这场行动中遭到了杀害。

在影片当中同样有对于该事件的描述,在浙江地区,日军的轰炸机疯狂的向撤离的老百姓队伍中投下炸弹,降到到战场的轰炸机指挥官杜立特向一个能讲英语的中国人问道:“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这位中国人答:“平民”。杜立特听到后非常内疚,他不住重复着那的话:“平民,平民,平民,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

决战中途岛中的道具(决战中途岛展示出了)(14)

历史中的杜立特和战友

在影片最后,杜立特送给了那位帮助他的中国人一个zippo打火机。

中途岛海战最终以日本人撤退而收官,但影片中的杜立特再也没能见到那位帮助他脱险的中国盟友,因为日本人后来在搜查的过程当中在那位中国人身上搜到了美国人才有的zippo防火打火机……

影片的最后,主创人员以字幕的形式感谢了中国百姓英勇无畏的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伟大行为。最后,小编还是要对这部电影给予一个很大的肯定,尽管从技术方面该片算不上一个特别优秀的作品,但影片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内核,一部真正好的战争电影只会展示一个民族不畏惧牺牲的钢铁意志,但从不会粉饰战争,也不会丑化敌人,更不会无视盟友对战争最终的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