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一本对自己很有用的书,也是很喜欢的书,叫《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作者吴军。

起初是给大女儿买的,她偏理科生一些,想让她多了解阅读写作。但是吧…她就只看了一眼书名,就告诉我,你愿意看你看,我不看。我自己语文成绩自己心里有数。咱也不敢多说也不敢多磨叽,毕竟初中这可怕的叛逆期还是要顺时针转动的。

这本书有点小贵,看目录的内容第一感觉是值得购买。老母亲就看着这本书的价格也不能让它闲置,而且,上网查了一下作者,是位很有说服力的学者。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属于工具类书籍,像教科书一样,但它不同教科书那般学术目的性强,内容饱满耐读。整本书分上下篇,而后有细分章节,每一章又很多小节。

上篇主要讲的是阅读写作的类型和基本技巧,很细致。比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日记、简历、工作邮件、论文报告等等。还有如何听、说、看、感悟并理解作者的真正含义,达到你以后在写作时候如何表达自己,与你的读者是否能产生共鸣。

我记得有一节课里面一段文字挺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你想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读五篇左右综述文章,你应该就会有一些判断力,别人忽悠你就会很难。但是有些人宁可被忽悠或者不懂装懂,也不会费心找文章来先研究一下,毕竟能忽悠你的人,也是建立起一些信任基础的,会给你一些优越感,再去忽悠你。

对于了解历史,吴老师重点讲了很多。喜欢阅读的人,历史这一块是绕不过去的,很多名著尤其外国名著,你要多少了解一些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要不然读的好像皮毛,不彻底的感觉。但,终归读就是好的。像是《红楼梦》咱们读起来就很容易,因为大部分人都了解点儿中国那个时候的政治历史。所以咱们不只是能感受里面的儿女情长,绵绵哀怨。还会为这个大家族是如何从兴盛到衰败感到遗憾和痛心,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为了解,读者都会有一些代入感,所以爱读。

在这我必须惭愧的说明一下,我是喜欢读书,但是《红楼梦》没有读过,是小时候看电视剧知道的,87版的。后来和女儿完成学校作业一起听的评书,慢慢有些懂得了这部名著。现在电子产品、视频、网络游戏五花八门。孩子如果读不进去厚厚的名著,建议听评书,讲的很好。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下篇,讲了很多经典案例,也就是各个国家的名人名著。这些著作能更好的让想写作的人看到一个大方向。而且有一些名人名著是如雷贯耳,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只是磕磕绊绊的了解一些。在这本书里,吴老师把这些名人名著展开讲述,就算你一点都不了解,你也会明白个大概。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些,会觉得,原来这些作品是这样出现的,原来这个作者是这样表达的…就是有种清晨雾蒙蒙的天,你走在村间上学的路上,慢慢看见雾散之后的阳光和天气晴朗。

像是《牡丹亭》,对我来说就是以前看电视戏剧台里面的戏剧,后来发现这是一部很长很长的小说,有点像聊斋。看了吴老师讲这节课才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可以与莎士比亚并肩的伟大戏剧作品,讲的是一段魂牵梦绕的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结局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对于国外的名著,有很多是通过电影了解的。我喜欢书里的一节讲但丁的《神曲》一课。吴老师从几幅名画开始讲述《神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几幅名画,可以眼见但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加上吴老师的解读,对作者真的心感钦佩。当然,讲之前吴老师会带你了解但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社会。我读完这一课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教你如何忏悔和救赎自己的一个过程。

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歌德的《浮士德》、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等。都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当时的社会动态,拓宽眼界,使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坚强的面对一切困难……

最后我想说,要好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写这一篇文章也是完成吴老师的作业,也是检验自己是否认真读了这本书。

2021年12月2日

辽宁·沈阳 中午 晴天

关于读书的具体事情(关于读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