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备考学习规划(教综备考之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许慎最早在《说文解字》中解释。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二)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即: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引发教育产生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

“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说法正确

教育者必备的条件:明确的教育目的、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

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综合

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

二、教育的功能

1、含义: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 1 页 共 76 页2、分类:

依据对象—个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依据方向—正向功能(促进)和负向功能(阻碍)

依据形式—显性功能(明确的目的)和隐形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利托尔诺、

沛西.能

(二)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三)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

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

会现象。---马克思

(四)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四、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非独立性---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无阶级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

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时期划分: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共同特征:

阶级性---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道统性---“核心价值体系”

刻板性---教育方法死板

象征性----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教育内容的丰富,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第 2 页 共 76 页第 3 页 共 76 页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各国教育的发展

教综备考学习规划(教综备考之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

四、中国的古代教育

(1)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序”、“校”。

(2)西周的教育。建立的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学体系,显著特征为“学在官府”。教育制度发展较

完备,有“国学”“乡学”之分。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学科为“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

数。

(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

盛。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是学术自由。

(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

专制的文教政策。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重、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设置专门的学校,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6)隋唐时期的教育。唐代从忠言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科举制。

(7)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论

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五、印度古代教育

1.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2.公元前 9 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

3.公元前 3 世纪以前,佛教得到广泛发展,佛教教育随之发展起来,佛教的教育目的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通过修行,追求虚幻的来生。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4.婆罗门教与佛教都主张禁欲修行。佛教讲究普度众生,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信徒,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并一直延续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六、古代埃及教育

1.古代诶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教育。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利,教授尊重。

2.古诶及教育一大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七、欧洲奴隶社会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古代雅典教育: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教育目

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2)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八、欧洲封建社会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教会教育:教育内容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各科都贯穿神学。

(2)骑士教学: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

投枪、下棋和吟诗。

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

九、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欧洲资产阶级社会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出的心得文化和世界观。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

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 维多利诺(意大利)

伊拉斯谟(尼德兰)

拉伯雷、蒙田(法国)

近代教育的教育

新大陆的发现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763)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宗教、政党不再干涉教育

4、教育的法制化。---《义务教育法》(1986 年 4 月 12 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现代社会的教育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的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