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5月1日,北京,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的舞台上,热烈的掌声与闪耀的聚光灯下,他庄严地说出了带领更多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学习技能,产业致富的誓言。

他是中建新疆建工四建技术质量员吾买尔·库尔班,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荣获2022年“最美职工”称号。

26年前,新疆和田地区恰帕勒兰干村,这位青涩的小伙子成为村里同龄人中唯一一个通过高考走出来的大学生。

26年间,从普通话都说不利落到如今诸多荣誉加身,吾买尔·库尔班反复强调着:“这不是个人的荣誉,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新时代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奋斗在路上之最美职工)(1)

致富带头人:跑项目找订单让深度贫困村整体脱贫

“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情况了解多,想为父老乡亲们做出一点贡献。”离开多年,吾买尔·库尔班依旧割舍不下对农村的牵挂。

2017年,吾买尔·库尔班主动请缨,从乌鲁木齐远赴1700公里外的南疆深度贫困村——喀什地区荒地村,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当时,荒地村里有493户、2230人,其中贫困户178户、829人。“条件非常艰苦,不仅没水没电,住的地方都是现盖的。”吾买尔·库尔班回忆到。

看着萧索的荒村、贫困家庭的生活,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切。

作为工作队中仅有的双语干部,白天吾买尔·库尔班逐门逐户收集信息了解情况,晚上伏在案头梳理汇总资料。贫困户每家的情况各不相同,乡亲们的需求他都记在心里。“有些人对合作社不了解,他们担心是否有收益,我们每周都去宣讲,鼓励大家投入进来,让生活过得更好。”

看似平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凝聚着对村民的深情厚意。3年时间,吾买尔·库尔班和其他队员们申请了60多个扶贫项目。村里先后成立了裁缝、养殖等6个专业合作社,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脱贫。

木工合作社成立时,带头人阿不都热依木是贫困户,有几年的木工经验,对自己的手艺有把握,但是担心没有帮手,压力很大,想来想去,还是不敢当这个带头人。

吾买尔·库尔班看出了他的顾虑,把村里会做木工活儿的人找来,让他来定人。大家给合作社起名叫:自强合作社。政府为他们购置了一台五万元的雕刻机,工作队帮他们找订单。

合作社6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大伙儿对吾买尔·库尔班说:“你们让我们学会了做沙发、柜子,建庭院、盖房子,我们样样精通!亚克西!”

日子越过越好,一些村民便升起了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念头,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把店铺开起来,吾买尔·库尔班带着大家跑流程、办手续,村民们的餐厅、商店、服装店相继开了起来,吾买尔·库尔班却黑了、瘦了。

星光不负赶路人。2019年底,荒地村整村脱贫。

技术领路人:带徒授艺让大家都拥有获得感

高中时,吾买尔·库尔班每年暑假都在工地打工,推过灰浆,当过小工,懵懂少年的心中有一个梦想:以后要学会建高楼大厦。

毕业后,他加入了中建新疆建工四建。“不干了,回家去吧。那个时候我的普通话特别不好,想着这么下去会被淘汰的。”吾买尔·库尔班说着自己初出茅庐的样子。

然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天中午,公司经理让他晚上不要安排工作,原来一个生日派对正等着他。

“我很少过生日,觉得很温暖,大家的关心让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第二天开始我就特别努力工作。为了感恩,我想做得更好。”时隔多年,提到这件事,吾买尔·库尔班的眼眶仍然红了起来。

中建新疆建工四建绿色建筑发展分公司先后接收了69名少数民族务工人员。2020年,吾买尔·库尔班带着30名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学起了技术,成为了他们口中的老师。“看见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有人担心学焊接对眼睛不好,吾买尔·库尔班一边科学引导,一边鼓励他道:“一技傍身,不管到哪去都有工作。”

会的多、却没架子,徒弟们闲暇时喜欢找他请教问题。吾买尔·库尔班也总是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讲。

“我只是给他们指导操作工艺,做示范,不知不觉就成老师了。”吾买尔·库尔班腼腆地笑着,“没有徒弟和师傅这些称呼。”

为鼓励大家学习多种技能,吾买尔·库尔班提出竞赛教学法。他把车间工人分成小组,组织各班组开展对抗赛。在一次制作基坑防护栏时,其中一人切割立杆短了3毫米,只能重新下料。“下料-组装-施焊-打磨-质量检查-码放验收,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大意,一个失误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还耽误下个工序。”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学会了电焊、切割、维修、喷漆等技能,18人考取了电焊工操作证。在乌鲁木齐市2021年度建筑领域技能大赛中,他的3个徒弟获得焊工组第二名;新疆建筑领域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中,3人获优秀奖。

“他们超过我,我的脸上也有光!”

手艺学到手,钱袋子也鼓了。2021年,30名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3个家庭还购置了汽车。

传帮带导师:让小创新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制作的东西简单,没那么高大上,但是只要能发挥作用,都值得创新。”吾买尔·库尔班坚定地说。

2020年3月,吾买尔·库尔班结束了驻村工作。重返岗位后,他拥有了新的身份,“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当时,单位有12万多平方的钢模板,反复使用过程中染上了灰浆,人工清理比较麻烦。一位老电工找到吾买尔·库尔班,想做一个清理钢模板的机器。他们一边做一边改进,机器投入使用后效果相当好。

“一个人加班加点一天能清理80块钢模板,但是机器一天可以搞出来400到500块。”吾买尔·库尔班骄傲地说。

“那位老电工两年后退休,他还想到要做这个东西。这本不是他的职责,但他还是坚持要做。”老电工给了吾买尔·库尔班走上创新之路的决心,“从那以后,我也想做出一些东西,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吾买尔·库尔班带动工作室其他人发明革新,他负责电脑制图、对比方案、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督导。为了修改一个方案,他时常苦思冥想,加班到深夜。

创新的灵感在切磋技艺、探索试验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维修班班长经常会因为某个问题和大伙儿争论。吾买尔·库尔班说:“争论就是好事啊!说明大家在动脑筋、想办法。”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方法。

创新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为了做一个维修螺旋栓的卡具,吾买尔·库尔班都要带着大家反复尝试。

“特别简单的一个卡具,我们做了三次才成功。第一次,卡具尺寸小了,螺旋栓很难放进去。第二次,好多变形的放不进去了。第三次才成功。”吾买尔·库尔班介绍道,“用这个卡具,库房一年下来无法维修的两万多套镀锌接头扣件全都修好了。”

经过头脑风暴,吾买尔·库尔班带领大家利用闲置物资制作成标准化周转料具,变废为宝,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技术每年更新,你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致富带头人、技术领路人、传帮带导师……多样“角色”让吾买尔·库尔班像工作线上永不懈怠的齿轮,不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