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

河洛千载,伊水九曲。

漫过诗经册页,从历史深处淙淙而来的伊河水,在帝都洛阳南部,在古陆浑戎地,汇成了一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湖泊。一眼望去,渺渺万顷湖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湖中渔舟点点,沿岸芦苇青青,鸥鹭翔集,景色宜人。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更幽。环顾库区,其周边熊耳、伏牛、外方三山环绕,中有伊水经流。其实,历史上这里并没有这片偌大的水域,而且“陆浑”这个名字,与中原地区的风物人文好像也没有什么瓜葛。那么,为什么又名曰“陆浑”呢?

陆浑在嵩县,但比嵩县名气大。作为嵩县人,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譬如,当我们介绍自己是嵩县人的时候,往往接下来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句:“啊,知道,你们嵩山少林寺很有名的!”

人家错把“嵩山”当作“嵩县”,也着实让嵩县人不好意思。不过,说起来嵩县和嵩山还真的有着很深的渊源,并且,嵩县境内的陆浑,其文化底蕴之厚和历史名气之盛,绝不亚于中岳嵩山。

按《嵩县志》的说法,嵩县名“嵩”,不是因为山高,而是因为嵩县境内的外方山乃是中岳嵩山的起脉。这,才是嵩县之名的正统来由。

那么陆浑之名呢?这得从历史上的唐尧、虞舜时代说起了。

史载,陆浑至三涂山之间伊河两岸,古时为一湖泊,大禹治水疏通陆浑口后,湖泊消失,但仍是一片水泽,其间到处生长莘草。莘草,是一种中草药,味甘,无毒。生山泽,如蒲黄,叶如芥。有莘氏居其地者以地名取姓为莘氏,在夏王朝时期建有莘国,到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开发,但相对于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来说,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偏远地区仍十分落后。那里的人们以游牧为生,披长发、穿兽皮,野蛮彪悍,经常骚扰周边国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平王迁洛后,废有莘国,时称“莘地”。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秦、晋两国为了扩大各自在河洛地区的地盘,同时抵御南方强大的楚国北进,便驱使原本生活在今甘肃敦煌附近的少数民族陆浑戎之允姓部落,经长途跋涉,迁到了伊河中上游伊河川地﹐以陆浑名之,从此嵩县地区才有了陆浑村、陆浑岭、陆浑县、陆浑关、陆浑山、陆浑水库等系列地名。

陆浑虽然离周王朝的京畿之地不远,但当时仍是一片蛮荒之地。陆浑戎自迁入伊河流域后,逐渐舍弃其游牧生涯,而改事农耕生活,并生存了下来。如今,嵩县田湖镇有个古城村,就是陆浑国故城所在地。

平王东迁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为了实施北扩计划,出动大军,意图剿灭陆浑戎这一障碍。陆浑戎人生性彪悍,擅长骑射,但不懂征战兵法,结果大败。随后,楚军长驱直入,直到洛河之滨。此时的洛邑城内,周王室上下早已惊恐不已,只有周大夫王孙满勇敢地站了出来,表示愿以慰劳楚王的名义前往楚军大营,探其虚实。

楚庄王对王孙满骄横地问道:“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一听楚王竟打探这一标志着天子尊严的国家重器,知其有灭周之心,便义正词严地答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于天。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闻此,大为震惊,没想到周天子麾下还有这样的人才,他明白取代周王室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挥师而退。这便是“问鼎中原”这一历史典故的由来。

那么,陆浑山的地望到底在哪儿呢?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陆浑山,俗名方山,在县西五十五里”,可知即今西岩山,古又名方山、孤山,今名思远山、白果树山、磨钟山。古籍中,陆浑山通常也泛指陆浑县内的大山。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有这样的记载:“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

陆浑位于伊河中段,历史上曾设伊阳县。伊阳其实是唐先天元年(712年)从陆浑县分出的一个县。《新唐书》载:“伊阳,畿。先天元年析陆浑置。”其管辖范围大约包括今之嵩县大章、旧县、车村及栾川潭头,县衙在今之旧县街。嵩县的旧县镇之名即来于此。后伊阳县置撤销又复设,在明初前所称之伊阳县。明成化十二年,朝庭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隶属汝州直隶州。明清时属于汝州直隶州的下辖县。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伊阳县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历史上,陆浑山深林密、道路险阻,易于设防布阵;胜可驰骋中原,败可回山休兵;若遇兵事急需,西出卢氏走商洛,南经南召窥南阳,北越宜阳、洛宁撼陕、潼,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武德二年(619年),唐军与郑军王世充在伊阙陆浑发生争夺战;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唐军与安史之乱叛军在陆浑一带展开拉锯战;元和十年(815)正月,唐军于伊阙陆浑剿灭淮西叛军及魁首圆净;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李自成率数百骑兵攻破万安、陆浑、田湖等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陆浑均有激烈的争夺战。

陆浑故地,史为京畿。陆浑山是东都洛阳的西南屏障,清流洞邃、风景秀丽,再加上与古都洛阳近在咫尺,这里便成了高人隐遁之处,人文荟萃之地。西晋文人郭文、胡昭,都是著名佛学家,先后都隐居陆浑山。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陆浑屏凤庄讲学著书,大儒邵雍则常至陆浑与“二程”会文。唐代的陆浑山,更是文豪云集,一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宋之问、岑参、白居易、韩愈、皇甫湜及名相李德裕等,都先后在陆浑寓居和游历,使陆浑成了文化荟萃之宝地。唐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诗之一:“远闻房太尉 ,归葬陆浑山 。” 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陆浑之屏凤庄讲学、著书,并定居于陆浑之耙耧山下,死后葬于陆浑之白虎山东;大儒邵雍常至陆浑与二程会文议事,死后葬于陆浑紫荆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死于徐州,择葬于陆浑万安山。

伊河两岸水草丰美,伊河流域曾是鱼米之乡,最著名的当属伊河鲂鱼和陆浑稻米了。北魏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这样描写道:“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大诗人白居易更是动情地写道:“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疱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吃陆浑稻,品伊水鲂,让大诗人忘掉了世间的一切美味。

陆浑之南有温泉。宋之问《陆浑南桃花汤》诗云:“氛氲桃花汤,去都三百里……”。韩愈在《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中,亦有“陆浑桃花间,有汤沸如烝”的诗句,可见诗中的“桃花汤”指的是一处温泉,并且还比较有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对伊水陆浑段温泉也有记载。此温泉所在地为当为今之饭坡镇曲里村,当地百姓还习惯俗称之为“汤池沟儿”。“曲里温泉”为嵩县古八大景之一。

陆浑湖东面的九皋山,则更有历史情韵了,山川壮美,钟灵毓秀,峰奇石秀,林泉幽美。《诗经》里记载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写的就是这里。

陆浑,是中国诸多典籍中频频提及的一个地方。陆浑以其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卓然不群的历史海拔,成为洛阳乃至中国的一个著名的文化高地。

陆浑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嵩县古时有“八大景”,基本都与陆浑有关。即陆浑春晓、伊水秋声、三涂雾雨、七峰叠翠、源头活水、曲里温泉、鹤鸣九皋、西岩戴雪。其中的“陆浑春晓”,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陆浑附近的山岩、墙垣上长满了迎春花,每年花开之时,恰巧就是农历的立春之日,不早不晚,年年如此。每逢此时,四方人士纷纷前来争睹春色,人称“陆浑春晓天下奇”。而“伊水秋声”,说的是陆浑的水也妙不可言。据村里的老人讲,过去在附近十余公里的山涧中,每逢夏秋,伊河水流湍急,静夜里细听,水声铮铮如琴韵。

一湖碧水千年影。今天,当我们站立陆浑湖畔,谁能想到,在这片平静的水面下,曾经是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人吼马嘶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谁能想到,历史上楚庄王伐陆浑戎“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现在,陆浑湖已经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风光旖旎,游人如织,被誉为“洛阳南湖”、“中原红海湾”。2014年端午节,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绿蒂及大陆是人汪国真等专程游历陆浑,并参访了位于陆浑湖畔的二程故里,对陆浑的历史文化积淀深深折服。地灵人杰的嵩县,也拥有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在扫花文学网,本县建立文集的作者达400多人,其中嵩县田湖镇的阎连科,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颇具实力的著名作家,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卡夫卡世界文学大奖。2008年,嵩县文联创办了一个文学刊物,名曰《陆浑文学》,作为这本杂志的编辑,怀着对陆浑的殷殷之情,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万顷一碧烟浩渺,波光潋滟拂柳梢。

伊水千载昼复夜,桑田沧海寻梦遥。

弥望湖中蟹鱼肥,不闻楚王马萧萧。

问鼎中原古戎地,来者谒此堪凭吊。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2)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3)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4)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5)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6)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7)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8)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9)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0)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1)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2)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3)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4)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5)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6)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7)

问鼎天下是成语吗(陆浑问鼎中原)(18)

云徘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