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还是“0蔗糖”,

你分得清吗?

最近,一则升级声明让元气森林陷入舆论风波,也引发了网友对于“0糖”“0蔗糖”等概念的高度关注。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宣传“0糖”“0蔗糖”“0添加”等概念的产品比比皆是,不少消费者因未能够准确解读食物配料表,而被商家过度渲染的文字和广告语所误导。

一边是高举“健康”大旗制造各种概念的商家,一边是不留意或者看不懂食物成分表的消费者,谁该为各种概念背后的认知偏差“买单”?

01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1)

元气森林一份“迟来的升级”,打翻了藏在饮料瓶里的“糖罐子”,也凸显出不少消费者对于“0糖”“0蔗糖”等产品的认知还不到位。

“看到元气森林的道歉,才知道‘0蔗糖’不等于‘0糖’”“原来自己一直喝的是假无糖”“商家不但骗我钱,还骗我长胖”……无糖产品的出现直戳消费痛点,很多消费者被这些自带健康光环的宣传字眼吸引,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类标榜“0糖”“0蔗糖”“无糖”产品,多名被访消费者表示难以分清其中的区别。

事实上,“0蔗糖”和“0糖”是两码事,“无糖”也并非普通消费者理解的完全没有糖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糖”单纯理解为蔗糖,或者说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但在食品营养领域,“糖”是各种单糖和二糖的统称,除了蔗糖,还包括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所谓“0糖”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的甜味食品。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预包装的相关要求,“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也就是说,“无糖”并不等同于完全不含糖,而是含糖量低于标准。

市面上的“无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含糖也不用甜味剂;另一类是不含糖,但是使用甜味剂来产生甜味。很多“0糖”产品之所以有甜味,便是因为加入了“代糖”(糖的替代品),即甜味剂。因为既可以减少糖的摄入又可以满足口感,代糖产品备受欢迎,但甜味剂是否有害健康,目前还有争议。

所谓“0蔗糖”是指生产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添加蔗糖,但不代表不含有其他的糖。正如范志红所言,无蔗糖,不等于不含有葡萄糖和果糖,也不等于不含有各种糖浆,“0蔗糖”不等于无糖,也不等于有益健康。

从现实来看,虽然很多商家标注了食物的成分和添加剂,但有些消费者不会看成分表,或者即使看了也看不懂,本是为了健康却迷失在各种“零”当中。

02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2)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随机调查了市场上以“0糖”“无糖”“0蔗糖”“0添加”等为宣传点的50多种饮品,发现不少产品的标签大有门道,如果消费者不加留意可能就会陷入“甜蜜陷阱”。

有些产品号称“无糖”,但口感却很甜,因为里面添加了代糖,即甜味剂。例如,有的“0糖”气泡水中使用了赤藓糖醇,有的“0糖”可乐中使用了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要注意,“0糖”饮料并非完全健康,国际上已发现,摄入甜味剂会对人体的糖耐量及血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有些产品虽然标注“0蔗糖”,但却含有其他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糖。例如,最近引发争议的元气森林乳茶,主打“0蔗糖”,配料表却显示添加了结晶果糖;还有的酸奶号称“0蔗糖”,但同样使用了结晶果糖。要注意,蔗糖只是糖的一种,食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不代表没有别的糖,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有些产品包装和宣传物料不一致。例如,有的酸奶在包装标注“0蔗糖”,却又在官方微博及旗舰店的活动海报上多次提及“0糖”,极易让消费者混淆“0蔗糖”与“0糖”的区别。

有些产品标注“无糖”或“0糖”,其实原料中有糖。以有些奶制品为例,凡是哺乳动物的奶里都有乳糖,并且乳糖含量高低不同,有的4%左右,有的6%左右,但往往有些厂家并不会将此计算在内。要注意,食品中的糖,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为添加的,糖含量低于规定数值才是无糖产品,要留意这些“0糖”产品是否真正达到了无糖标准。

还有很多产品标榜“0添加”,例如“无食品添加剂”“0添加糖”等。在范志红看来,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绝对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并不一定带来安全和健康;而没有添加糖,不等于完全不含有糖,不等于不含有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不等于不会升高血糖,不等于营养价值很高。

针对五花八门的“零”式卖点,范志红认为,消费者的食品营养知识水平差异很大,不可能指望每个消费者都能辨认清楚各种说法的意义,企业应避免利用这个“弱点”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03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3)

那么,对于各种“零”概念,法律怎么看?如何避免认知偏差?

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界表示,以元气森林乳茶事件为例,其号称“0蔗糖”,同时又宣传“奶茶控不怕胖”等暗示性内容,这种“组合拳”式广告,已经足以引起一般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无糖”的误导性认识,该行为涉嫌违法;若给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还须承担民事责任,为普通消费者的认识性偏差“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细化,力求更有效约束各种营销行为。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加以强调。

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孔磊认为,食品包装上的添加标识已是管理焦点,这也提醒个别商家,不要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利用消费者知识缺失和认知偏差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兜售“伪健康”概念。

孔磊建议,对于“零”式产品的各种概念、化学成分、含量标准等,相关领域应有更严格的要求,明晰各种概念的使用门槛。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加重处罚,多管齐下解决各种炒伪概念、玩文字游戏等营销问题,不让监督“留白”。

同时他也提醒,消费者应提高辨别能力,在购买食品时要观察配料表中的营养成分,防止被营销话术所蒙蔽;企业应采用清晰易懂、不会引起误解的产品标签和广告宣传,少一些营销套路,多一些规范和自律。以法为基、以诚为本,提供更好更健康的产品,才是企业经营的“正道”。

附:市面上52种常见饮品调查情况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4)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5)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6)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7)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8)

哪些是0糖饮料(0糖0蔗糖)(9)

制图:白榕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聪冉 武杰 见习记者 邹星宇 郝雅欣

来源|法治日报

来源: 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