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演员表演 大爷大妈自组小剧团(1)

“这支新疆舞,跳得真不赖!”

“是啊,这曲京东大鼓《忆铁人》,看了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呀。”

9月15日下午,在东风新村万宝三区小广场上,居民们一边观看演出一边动情地讨论着。

整齐的服装、多样的曲目,欢快的舞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来了专业演出团队呢,其实,当天参演的6支队伍,都是社区居民,仔细一看,大家都是左邻左舍。原来,这是万宝小区万兴社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大庆建市40周年举行的社区文艺汇演,同时也为居民奉送了精神食粮。

小剧团演员表演 大爷大妈自组小剧团(2)

30余位大爷大妈自编自演

当天参加演出的6支队伍中,有秧歌队,剧团、杂耍班……有一支队伍一亮相,立即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是‘夕阳红剧团’,是我们社区的‘草根明星’。他们拉得多好,快看,那是我家邻居老张!我说他前几天怎么天天拉二胡呢,原来是为这场演出做准备啊。”居民李先生激动地指着演出队伍对记者说。

仔细观察发现,居民热捧的“草根明星”队,一共有30人,清一色是大爷大妈,这些演员的平均年龄,已是60岁了。最大年龄的刘宝霞阿姨,已是74岁,担任这次演出的主持人。

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万宝小区的居民,平时都在万兴社区内排练,舞蹈在一楼,乐器在三楼。而在演出现场,6支队伍又合成一个“大家庭”。大合唱《歌唱祖国》、《大姑娘美》、《打靶归来》、《人民军队忠于党》等就是几支队伍共同完成的。

一个人能歌善舞,这不新鲜,几十人能唱能跳,而且能把一个个难度不小的曲目演得像模像样,真是不容易。难道他们都专门学过吗?

“夕阳红剧团”成立于2018年,现有演员30余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区居民,成员平均年龄60岁,最大的74岁。

剧团的队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他们中有的人,原来是社区秧歌队的,有的连秧歌都没扭过,大部分人边学边演,“自学成才”。

“小剧团排练以大合唱、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还有大鼓书、二胡、碟子舞,也会穿插一些情景剧及流行音乐。我们的演出,主要反映社区以及国家的新变化等,让大家感受原汁原味生活的同时,也传播正确的生活态度。”小剧团团长崔智颖说。

义务出演10余场备受欢迎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段时间,小剧团自编自演了一部情景剧——《养儿防老》,给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讲的是一位老母亲养了两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两家轮着养老母亲,把老人轮得筋疲力尽,生无可恋。最后,孙女看不下去了,联合亲朋好友一起站出来,教育两个儿子,最后,两个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好好孝敬老母亲。

“我最爱看他们表演了,每次演出,我都不落。”万宝小区居民万老先生说。

67岁的剧团团长崔智颖说,他们都居住在万宝小区,最初的时候,夏天吃过饭,四五个人就在广场上扭一扭,唱一段。时间一长,很多有表演特长的老人陆续加入进来,小剧团就这样发展起来。

开始时,剧团在小区内演出,后来,演出的场次越来越多,质量不断提高,演出范围也由本小区,拓展延伸到外小区及公共场所。他们曾到过未来城小区,去过敬老院,到过林甸等地,不到一年的时间,将10多场好戏义务送到更多人的家门口。

非遗项目京东大鼓进剧团

在演出的同时,剧团也狠抓演员素质和节目质量的提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大庆建市40周年,剧团赶排了一个节目——京东大鼓《忆铁人》。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说唱艺术,属国家非遗项目。京东大鼓董派第二代传人王宝滨老师,将京东大鼓唱遍了龙江大地。

经专业人士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排练,夕阳红剧团演奏的京东大鼓《忆铁人》,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进入复赛。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需要不间断地付出,小剧团也不例外。

夕阳红小剧团对艺术的追求,从戏服上可见一斑。30多名队员,每个人光戏服就做了五六套,个别特殊演员,服装就更多了。

“整个剧团加起来,长衫、大褂、旗袍等,各种戏服超过200套。”崔团长介绍说,这些衣服,都是大家自掏腰包置办的。

“大家除了衣服多,化妆品也多。”崔团长说,团里的每个队员,年龄都60岁上下,大家平时别说化妆了,有的人连雪花膏都不抹,但为了演出效果,腮红、眉笔、口红等,每个队员都不止一套,即使是男队员,上场演出时也要画上红脸蛋和粗眉毛。

小剧团成大家心中“草根明星”

“现在小剧团一来演出,我们都特别高兴。”65岁的居民王先生说,他看过剧团的好多次演出,虽然是一群老年人,但从服装到节目都很正式,内容也很新颖,接地气,节目真正演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他们在社区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演出的情景剧、小品反映群众心声,生动活泼,亲切感人的生活气息,为居民们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社区工作人员也给予了小剧团高度评价。

现在,小剧团正在排练《小拜年新唱》,他们计划着,在十一国庆节前,将这个节目作为礼物献给祖国。

“不管多大年龄,都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崔团长告诉记者,队员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虽然自己做衣服,自己掏车费,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但大家的热情依旧不减。

这个小小的社区剧团,不仅娱乐了社区居民,也让队员们在有生之年,有一个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地展示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风采。

大庆晚报记者 陈晓华 图片由剧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