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给孩子的承诺都兑现了吗?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张歆艺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母亲曾对她承诺,只要她考试取得相应的成绩,就给她买一双梦寐以求的小白鞋。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1)

那段时间,从来没有那么用功念书的张歆艺,几乎牺牲掉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一门心思地全扑在学习上。

但当她拿着考到约定名次的成绩单找妈妈时,妈妈却食言了。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2)

于是白球鞋成了她抹不去的执念。长大后,她给自己买了无数双白球鞋,只为了弥补当年的失望。

许多网友留下了感同身受的评论:被父母“放鸽子”,太常见,也太难以释怀。

父母的毁约有什么影响?

还记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吗?

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员在不同的孩子面前放置了棉花糖,并告诉孩子只要不吃掉眼前的棉花糖,等待15分钟后再吃,就得到两个棉花糖,以此来测试孩子的忍耐力对于未来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3)

在此基础上,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Celeste Kidd,增加了对照组,以此验证成人的言而无信对孩子影响。

孩子被分成A、B两组,和大人一起画画。

此时,大人会让所有孩子在此等待,并且承诺自己会带回漂亮的画具。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4)

几分钟后:

A组:实现承诺。大人拿着画具回来了;

B组:毁约。大人和孩子们道歉。

第二次是许诺有新的贴纸,但是同样的:

A组:实现承诺。

B组:毁约。大人再一次道歉。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5)

经过这两次铺垫后,Kidd又进行了“棉花糖”实验。

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是的,毁诺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让大人在孩子面前失信。这种失信除了直接影响大人的权威,也容易成为孩子的“不良示范”——下次我承诺的事,也可以轻易毁约吧?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6)

除此之外,敏感的孩子也能察觉到大人毁约背后的轻视和欺骗,当这样的情况长期发生在家庭内,孩子还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攻击性”。

比如外向攻击,采用极端的方式“对抗父母”,并最终影响亲子关系;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7)

或者是内向攻击,认为自己是无关紧要之人,所以才会持续被欺骗,并被这种“不配感”和“无价值感”伴随一生。

实在要毁约,应该怎么办?

虽然毁约的代价很大,但总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让家长无法兑现承诺。

对此,爸爸妈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尽量让伤害降到最低:

#01 诚恳道歉

道歉非常重要,得先让孩子知道父母想反悔不是自己的错,也不代表父母对自己轻视和不尊重,能为修复亲子关系奠定基础。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8)

#02 解释原因

除了道歉,家长也应该和孩子解释自己不能够兑现承诺的原因,不要敷衍、推脱和辩解。

比如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不兑现承诺是“为你好”,这不仅不能显示父母的权威,反而更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诚恳地跟孩子解释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补偿方案,征询孩子同意与否会是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9)

#03 一起复盘

当整个事件结束后,在孩子理解和表达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可以找个恰当的时间邀请孩子一起复盘。主要目的是讨论亲子间承诺的界限。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不会承诺的事情,并询问孩子最在意的承诺是什么,避免在此类型上爽约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