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就是说明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1)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晏子春秋》晏子的一段话:“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不仅识时务,还要通机变。这里,很显然说的是本意。

这段话中“识时务者”明显是褒义,指的是对人间大道、天下大事洞察于心的人物,才能针对“时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才能被称为“俊杰”。

不过书本上的知识进入世俗就发生了改变,毕竟咱们平头老百姓,能有多大的机会去识别天下大势?对咱们来说,明白人情世故,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所以,“时务”慢慢地就变成了了“世故”。

所谓“识世故者为俊杰也”,不过都还是知道“世故”、“圆滑”的意义并不好,是对大道追求和世俗利益的妥协,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也就慢慢地产生了贬义。

用在妥协方,那是无奈的语气。而用在强势方,那简直就是带有威胁的口气了。你不识时务,我就办了你。

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就是说明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2)

最终这句话就变成了“明哲保身”的意思了。

“识时务”的本意可能和“世故”正好相反,是对大道有自己的认识,并坚守,不世故、不圆滑,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俊杰”。

不过世道艰难,作为普通老百姓,把“时务”理解成“世故”,我们也只能表示谅解并慢慢接受,这类句子的变化意思也就慢慢滴取代了本质意义了。

像这种情况非常多,如“道貌岸然”、“无奸不商”、“无毒不丈夫”等等,都是这种世俗流传之后的语意转换,只是因为约定俗成,大家都能够理解,渐渐地也就得到官方的认证而改变了他的本质意义。

这些词、句子的本质意义也就只在我们阅读原文的时候需要了解并理解,才能不对古文原文产生歧义。

现实生活中,大家还是“识时务为俊杰”吧,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就是说明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