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注入人心
今天听到王德峰老师讲的一个哲学课程的片段,他说这个世界是一个他乡而已,我们到头来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个他人则也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终极关怀虽然时常注入内心,但人生可以努力达到很多目标、理想、成果,唯有一件事情不好办:那就是死亡。一些宏大的计划,一些伟大的事业,一些个人的成就都将在这最终的一死之中化为乌有。当我意识到我终将死去的时候,也意识到我是我,不是别人。自我意识成立的这一刻,也就是对死的领悟的这一刻。
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每时每刻在面对死亡,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这些宏大的选择。也许很多事情对于作为一个哲学老师都没法清晰而自由地表达出来,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并进行基于环境和自身意识、自我条件认知下的选择,不管大小事都如此。由此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小的话题是,当我们的未来和结果不一定为自身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时候,我们的结果有那么重要吗?
基于这种意识,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选择,以及对于自由的认知和向往可能要尽快摆上日程。简而言之,对自己的极有可能产生苦难的境地、可能难以选择的环境难题,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规避这种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悲伤、失败,那么拥有一个至少在思想上以及在行为上一定程度的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之前课文中“若为自由故”的涵义,到中年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活在哪里不重要,想要怎样活着和实现怎样活着才是第一位的。
晚上跟一位媒体朋友互动,他说今年很快去北美,在为润出去做一些准备。这位热爱足球的朋友,是个极具媒体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的行动家,真为他高兴,也许这样他可以做领域内更多的事情。
米兰·昆德拉有本著名的作品《生活在别处》,在宏大的历史变故面前,人是极为茫然和无奈的,就像书中所说的,“人是在雾中前行的人。”面对迷雾,人只能看清眼前的狭小空间。在他的面前有若干条路供他选择,面对滚滚碾来的历史车轮,他不得不(或无意识)在不明前路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这样自由的选择有一种必然性即会令许多人走上歧途,走入堕落,走向毁灭。
但是当后人评判他们的时候,已经看不见道路上的雾,乐观一点的视角是上帝视角,但仍后人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在朝前走,看见他们的错误——后人不一定给你或我们每个人一个宽容的态度——被评价的前人和在评价的后人每个人身上的恶都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恶会忽略时代大背景下的每个人的无辜,然后判断其有罪。
我们可以摆脱身边人的羁绊,可以摆脱思维的困扰,也可以摆脱一些自身的孱弱或戾气,但我们也许摆脱不了大环境的恶与逆来顺受的沉默。
#人生##历史##人到中年35岁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和身边人的优秀?##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