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10月初,乔冠华如期率团参加第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联大。在联大期间,乔冠华从国内发来的电讯中,得知一个震惊的消息。

乔冠华随即匆匆赶回国内。此刻,他看到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鲜花如潮,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盛大场面。与之相反的是,乔冠华被撤职了,他本人也变得沉默了。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1)

龚澎的去世,使乔冠华的身体垮下来

1968年底,乔冠华恢复工作。但是在他恢复工作不久,一个致命的打击向他袭来。1970年9月20日,56岁的龚澎去世了。

龚澎去世前后的情况,龚和乔冠华的老友韩素音是这样描述的:

“1969年,我终于能够再一次去中国,我又见到了龚澎,她是那样消瘦,那样疲弱,我简直不敢相认了!但是她的目光还是和以往一样柔和。”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2)

在韩素音的印象里,乔冠华和龚澎虽然都是才华出众,但夫妻俩的性格却不尽相同。

乔冠华锋芒毕露,当工作中遇到他不满意的地方时,“老乔”的批评总有点儿“尖酸刻薄”,不免让人难堪;而龚澎稳重、谦和,在部门里人缘颇好。据说,正因为龚澎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有一段时间,乔冠华竟对自己的夫人有些许嫉妒之意。

在龚澎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乔冠华哀痛欲绝。在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后,乔冠华会拿着放大镜一张张地看龚澎的照片,边看边哭,甚至惊动了邻居也不止。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3)

龚澎的去世,使乔冠华的身体垮下来。1971年夏,乔冠华因患肺结核被送进了医院。很巧,陈毅也在同一处出院。两个私交甚厚的老友,有谈不完的话题。

9月13日这天,周总理把乔冠华找去,让他和《人民日报》的崔奇一起写一份重要声明。议事完毕,不待休息,乔冠华就特意跑去301医院,向陈毅报告这一好消息。

“老总,你不是讲‘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么?我今天特意来告诉你,报应到了!到了!因为有纪律,我还不能说明,先让你高兴高兴。”

陈毅目不转睛地盯着乔冠华,良久,从乔的脸上从未有过的喜悦,他凭直觉猜出了七、八成。他惊喜地问:“真的么?”

乔冠华笑着说:“我只能相告,还不能回答。”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4)

过了几天,陈毅收到了上面下发的正式文件,乔冠华又特地赶来医院。两人谈论着,爽朗地笑着。

这段日子,乔冠华像是吃了灵丹妙药一般,身体恢复地特别好。

乔冠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1971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博士第二次访华。乔冠华陪同周总理在钓鱼台接待了基辛格一行人。

谈判完毕,乔冠华送基辛格去机场,在路上,乔冠华问,中国什么时候能进联大?基辛格说,要等到明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方可。乔冠华爽朗一笑,丢下一句:“我看,不见得吧。”

基辛格上了飞机,不久就收到了美国那边的报告。基辛格看过后,又想起了乔冠华刚才那抹“狡黠”的笑,不自觉地变了脸色。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5)

外交部这边,围绕“去不去联大?”、“该派谁率团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乔冠华回来后,毛遂自荐,吵着要做前锋。此时,同仁们对他颇有微词,说‘好事’总是他,未免太不客气了。最后,毛主席拍板:

“派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

“时势造英雄”,乔冠华的辉煌外交生涯即将进入巅峰时期。出发的前两天,已患病的陈毅为乔冠华设宴践行。出发的前一天,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给乔冠华作指示。

11月9日,乔冠华和他率领的代表团就要飞往纽约了。在北京机场,周总理、叶剑英等党政领导人,首都4000多群众,以及江青、张春桥等都来为乔冠华率领的代表团送行。据说,这是开了先例的,这种规格是最高一级的国家代表团的规格。

2天后,代表团抵达纽约。乔冠华不等休息,次日就去拜访了本届大会主席。随后几天,乔冠华又探望了在养病的联合国秘书长,以及22个提案国的代表。期间,为乔冠华开车的外国司机说:“我来了以后,从来没有见过他皱眉头。”

11月15日,乔冠华率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大。会前,美国代表布什主动走到乔冠华跟前打招呼,乔冠华礼貌地作出回应。

大会开始后,许多会员国都把时间用在发表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演说上。美日的贺词都很短,且表面化。相比之下,法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终于结束了。”这样的话,才更加直白、真实。

最后登上讲台的是乔冠华。乔的发言中,抨击了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谴责了前美国、日本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在裁军等问题上维护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结束时,热烈地掌声长时间回荡在联合国大厅。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6)

当天,路透社记者说:“乔冠华的发言震动了联合国。”

在联大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乔冠华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笑。在联大的一个议题里,乔冠华驳斥了苏联代表的裁军提案。当苏联代表又登上讲台无力地挥臂为自己辩解时,在台下的“老乔”,竟面对自己的对手辛辣地大笑起来!苏联代表霎时目瞪口呆!

更多的时候,乔冠华在微笑。由于他的大笑或微笑都具有那般不可抗力的魅力,纽约的一家报社专门为他写了一篇评论,名为《乔的微笑》。

乔冠华在二十六届联大的活动,可谓是“发出灿烂的光芒”。因此,自1971年到1976年的历届联大,我国都是派乔冠华为首的代表团“出征”!

乔冠华回国后,周总理表扬他,外交部同仁钦佩他。连江青也对他百般赞誉。就在乔冠华春风得意,处在“人生顶点”时,他的儿子乔宗淮却不动声色地对一位老同志说:“别看他现在这么红,他早晚要犯错误!”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尼克松与基辛格起草的联合公报的会谈,被称为最艰巨的会谈。那些天,乔冠华与基辛格都忙着在钓鱼台细细地推敲公报里的每一个字。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7)

乔冠华与美国人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40年代他在重庆就与美国人周旋过;抗美援朝期间,他是板门店谈判的高级顾问;就在2个月前,他还在联大对美国人秀才华……因此,这次会谈,乔冠华是颇有信心的。

2月22日,乔冠华与基辛格的“乔基会谈”正式启动。会谈中,双方代表据理力争、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而每到相持时刻,双方都会把绷紧的弦放松。对于调解氛围,一贯风趣外向的乔冠华显然更胜一筹。

“基乔会谈”为公报文本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在具体的一个措辞上,乔冠华提出最好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而不用“前提”。他给出的理由是,用“前景”,含义积极些,显示出双方的意见,而用“前提”仿佛是华盛顿单方面强加的东西。

2月28日,意义深远的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了。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8)

那些天,乔冠华劳累不堪,但心情是愉悦的。自重新工作后,老乔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份喜悦,他多么希望龚澎在身边与之分享。夫妻间能讲几句对外人不敢吐露的心里话,但这已是不会有的事了。

这期间,乔冠华结识章含之有一阵子了。章含之聪明伶俐,加之英语水平高,所以深得“老乔”之心。

1973年12月31日,乔冠华和章含之结了婚,不久就一起搬到了新家去了。1974年,乔冠华出任外交部长。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9)

乔冠华一失足成千古恨

乔冠华爱喝酒,不论是高兴,还是苦闷,酒瓶就放在沙发边,随手可拿。74年的一天,老同事晚上去乔家串门,发现乔冠华一个人在闷头喝酒,桌上没有菜肴。同事问他怎么了?乔冠华满面泪痕地摇摇头。

那段日子,乔的同事、朋友们发现,大概由于乔身居要职,公务繁忙,再加上新婚燕尔,“老乔”似乎对昔日一些常来往的老友淡漠了。大家也很少在看到昔日那个谈笑风生、热情奔放的乔冠华了。

尽管这期间乔冠华人情味淡漠,但他在专业领域上,仍然不减风采。1975年,时年62岁的乔冠华第五次率团出席联大,他用几乎“即兴式”的讲演,再次震动了联合国大厦。

1976年10月,乔冠华第六次率团前往纽约。这期间,他收到了一个重大消息,赶紧回了国。2个月后,乔冠华被突然撤职,由他的下属黄华接替外交部长一职。

黄华接到任命的消息后,赶紧回了国。黄华一落地,看到了李先念等高级领导干部。当黄华不解地向李先念询问,试图解开这个疑惑时,李先念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见状,黄华也不再追问了。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10)

乔冠华回国后的表现是沉默的。作为乔冠华的老友,刚回到中国的韩素音在见闻录里写了以下这些话:

10月20日我申请去中国。大使馆内人人笑逐颜开,所有的阴霾都烟消云散了。

但我心里仍有一件事放心不下,烦恼不已。这就是,乔冠华怎么样了。他怎么会迷了心窍在4月份参加‘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示威游行呢?也许他总是被迫的,这种一时的闪失一定可以得到宽恕。

我到中国后,发现乔冠华情况很不妙……

“乔”沉默的另一原因,由于长期烟酒过度,用脑过度,多种疾病一起向他袭来。1977年3月,乔冠华又突发心肌梗塞,被送进了医院。

出院不多时。1978年8月,他又被诊断为肺癌。乔冠华在得知自己病情后,由震惊慢慢地转为达观。在住院治疗期间,乔冠华常常在院内散步。他每天早、中、晚散步3次,极有规律。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11)

散步时,乔冠华喜欢背诵宋代名词佳句。尤其是苏轼的那首《赤壁怀古》跃然口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乔冠华的未了心愿

1980年秋,乔冠华“化疗”后在家休养。他由大忙人变成了清闲人。这时,有不少老友去家里探望他,惊讶地见他消瘦、苍白,豪气已非当年。

这时期,乔冠华被安排在对外友协工作。平日里,除了见见老友外,他在家仍然在勤奋地看材料。乔说:“我是搞外交的,国际上风云变幻,如果忽略了一些情况,我是有责任的。”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12)

乔冠华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写一部回忆录。同时,他也在为这个心愿,积极地收集着资料。但由于旧作散失零乱,整理不易,乔冠华颇为懊丧。后来,当好友冯亦代把乔冠华27岁时出版的第一部文集《争民主的浪潮》找到,并送到乔家时,乔冠华热泪盈眶,说他再写回忆录就有所参考了。

1982年春,乔冠华的病情更加严峻了。他与伺候在旁的妻子说,重新回到医院里,自己想起了很多的往事:想念周总理、想念符浩等老友,想念去世的前妻龚澎……

这年秋,乔冠华拖着病体出院了。在这年岁末的几天,他为《乔冠华国际述评集》写了一千多字的序言。与此同时,他撰写回忆录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可惜,他没有等到文集的出版,也没来得及写回忆录,他没料到自己的病情发展得如此迅猛。

乔冠华前妻(76年乔冠华被撤职)(13)

1983年9月22日上午,乔冠华去世。次日,《人民日报》的第四版中间位置上登出一条简短的讣告: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乔冠华同志因患肺癌,于今日上午10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这短短的讣告,相比乔冠华才子的才气、大起大落的人生,显得那么地简洁,又是那样的深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