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没有戚家刀(中原最强冷兵器)(1)

日本武士入侵了江南,大举进攻辽东、山东、江南.....

抗日名将戚继光:“遭之身多两断”,被砍者多被两断

明军手中的兵器常遭精良的日本刀磕折,死伤极重,尔后发展出厚背砍刀相抗,虽不再易断,但一经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甚至不能伤敌,况且器又沉重,远不如日本刀的灵动沉猛。

53人日本武士杀伤4000明军,横行80余日,战死包括明朝的御史、县丞......

郑若曾:“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

这就很奇怪了,不杀平民,不劫财富,不奸淫妇女,这伙日本武士只杀明军。

“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正常海盗不应该躲避官兵追击吗?这伙日本武士专门攻打明朝官兵

“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

武艺高强,日本武士空手接箭。

可以推测出,为决斗而来,这伙日本武士的目标就是明军,挑战中原高手。

“竟搏杀明军千人,自己不折一人”,武士刀力战千人,日本武士竟没死一人。

“ 军卒月请粮八万”“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号称8万明军,竟然被53个日本武士围困在南京城,简直是奇耻大辱。就连文人都看不下了,要注意这个战绩,是中原文人所记载,可以排除日本人造假的嫌疑。

明军死伤4000人才全歼53名日本武士,明朝震惊。

十八路兵器皆不敌武士刀,中原兵器严重落后武士刀

史上有没有戚家刀(中原最强冷兵器)(2)

戚家刀

抗日名将戚继光,重新打造中原兵器,“铁要多炼、刃用纯钢” 用百炼钢做刀身,纯钢做刀刃,做到整体刚柔并济。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中原兵器在战争中达到一个高峰

戚家刀,从锻造结构看,多为身软刃硬的嵌钢结构,异于倭刀外硬内软之包钢结构;从热处理和淬火看,利用了铁无法淬火的原理, 整体加热,不需似倭刀之敷土淬刃,工艺节俭,但效果相同

戚家刀学习了日本刀的姿态,整体一改往日风格,刀姿从手柄上一尺开始成弧线,我们称之为反,有些戚家刀比较直

明军不用像倭寇那样注重单个刀体的研磨,更加注重整体的功效和制造成本,不像造价昂贵的日本刀,根本无法大规模普及。这样类型的明刀整体强度都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规模战场的格斗

“此刀一出,再无武士。”

戚继光不仅学习了武士刀精髓,同时融入了中原锻造技术,中原剑客和日本武士二者合一,打造出真正的剑圣。

史上有没有戚家刀(中原最强冷兵器)(3)

戚家军,总兵力四千人,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

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 新河 、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

福建之役,全歼五千敌人,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全歼五千敌人,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 、 仙游 、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全歼两万敌人,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全歼三万敌人。

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戚家刀力战武士刀,十三战十三捷。

日本武士自知不敌戚家刀,满足了战斗欲望,逐北归。

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基本结束的嘉靖倭乱,对东南沿海诸如浙江、江苏、福建以及广东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 杀伤人民百余万。守土以丧地被逮,总师以失律受诛者无数,仅参将以下武职而战死的就达107人。

“军民之死,军需之费,不可胜纪”。

史上有没有戚家刀(中原最强冷兵器)(4)

戚继光吸收倭刀的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的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栋,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

1573年,戚家军北上抗击蒙古,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在喜峰口烧杀抢掠,击败3万蒙古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逼董狐狸扣关请罪。长秃率兀良哈5万蒙古铁骑攻打,活捉长秃。 蒙古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史上有没有戚家刀(中原最强冷兵器)(5)

可惜中国不让贩卖制造,如此名刀竟无人知晓,反倒是武士刀成了世界名刀。

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日本一样合法贩卖制造,中原刀具出口全世界,戚家刀不亚于武士刀之勇,成为世界名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