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膠(脂胶),◆油脂膠漆一類黏合劑○《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脂膠、丹漆,毋或不良”○[唐][沈亞之]《移佛記》:“堅之以脂膠,飾之丹漆五色,然後形神儼然成其像”○[宋][周邦彥]《汴都賦》:“金角丹漆,脂膠竹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绿水鬼表公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绿水鬼表公价(翏膠090)

绿水鬼表公价

脂膠(脂胶),◆油脂膠漆一類黏合劑。○《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脂膠、丹漆,毋或不良。”○[唐][沈亞之]《移佛記》:“堅之以脂膠,飾之丹漆五色,然後形神儼然成其像。”○[宋][周邦彥]《汴都賦》:“金角丹漆,脂膠竹木。”

折膠(折胶),◆1.《漢書‧晁錯傳》:“欲立威者,始於折膠。”○[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以為候而出軍。”後因用以指秋冬時節。○[宋][夏竦]《和太師相公秋興》:“原上西風馬力生,折膠時候正淒清。”○《南齊書‧曹虎傳》:“[樊][漢]無幸,咫尺殊風,折膠入塞,乘秋犯邊。”◆2.形容嚴寒。○[北周][庾信]《擬詠懷》之十五:“壯冰初開地,盲風正折膠。”○[宋][蘇軾]《玉石偈》:“當觀熱相無去來,寒至折膠熱流金。”○[清][冒襄]《影梅庵憶語》卷二:“當大寒暑,折膠鑠金時,必拱立座隅。”

魚膠(鱼胶),◆1.用魚類的鰾或鱗、骨、皮等熬製而成的膠。黏性強。用作黏合劑,也可以製照相的膠片。○《舊唐書‧突厥傳上》:“﹝[頡利]﹞為[大恩]所挫,於是乃懼,仍放[順德]還,更請和好,獻魚膠數十斤,欲令二國同於此膠。”○[宋][何薳]《春渚紀聞‧買煙印號》:“[黃山][張處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製墨為世業,其用遠煙魚膠所製佳者,不減[沈珪]、[常和]。”參見“鰾膠”。2.方言。魚的鰾。特指黃魚的鰾。

陰膠(阴胶),◆指炮製藥膏時附着在器壁上的一種膠狀物。○[宋][洪邁]《容齋四筆‧雷公炮炙論》:“知瘡所在,口點陰膠……陰膠即是甑中氣垢。點少許於口中,即知臟腑所起,直徹至住處知痛,足可醫也。”

煙膠(烟胶),◆熏烤拌有灶上或瓦窯上黑灰的牛皮而製成的膠劑。可作外用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土‧煙膠》﹝集解﹞:“此(煙膠)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燒瓦窯上黑土也。”

香膠(香胶),◆膠名。○[晉][張華]《博物志》卷二:“[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餘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後從[武帝]射於[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乞以所送餘香膠續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膠為以住斷弦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唐][元稹]《六年春遣懷》詩之四:“玉梳鈿朵香膠解,盡日風吹玳瑁箏。”

西膠(西胶),◆指學校。○《晉書‧儒林傳序》:“東序西膠未聞於弦誦。”○《陳書‧徐陵傳》:“東序西膠,皆尊耆耋。”

萬能膠,◆有多种功能的胶水。比喻善于纠缠的人。○映泉《桃花湾的娘儿们》:“你得尽量严肃,跟那些婆娘们不能有好颜色。一个个都是他妈的万能胶。”■亦比喻样样都会一手或样样都有兴趣的人。○刘绍棠《暮春》:“她虽不是文学爱好者,但是个万能胶,对参加社会活动有异常的兴趣。”

脫膠(脱胶),◆1.物體上的膠質脫落;用膠質粘合的物體脫落。◆2.去掉附着在植物纖維上的膠質。

投膠(投胶),◆猶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語本《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唐][杜甫]《陪諸公上白帝城頭宴越公堂之作》詩:“英靈如過隙,宴衎願投膠。”○[明][張居正]《寄胡劍西太史》詩之二:“投膠約在終相憶,附驥才慳卻自知。”

桃膠(桃胶),◆桃樹樹皮上所含的一種脂膠,中醫用來治痢疾,工業上可做粘合劑原料。○[晉][葛洪]《抱樸子‧仙藥》:“桃膠以桑灰汁漬,服之百病愈。”○[唐][李賀]《南園》詩之三:“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桃膠》:“桃茂盛時,以刀割樹皮,久則膠溢出。”◆补证条目■桃树树皮上所含的一种脂胶,中医用来治痢疾,工业上可做黏合剂原料。○范若丁《旧京,旧京·大姨老师》:“我背后是一棵树干上凝着一疙瘩一疙瘩桃胶的桃树。”

松膠(松胶),◆指松脂。○[唐][白居易]《題洛中第宅》詩:“松膠粘琥珀,筠粉撲琅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松》:“松脂,別名松膏、松肪、松膠。”

樹膠(树胶),◆1.某些樹木分泌的膠質。○[晉][嵇含]《南方草木狀‧熏陸香》:“薰陸香,出[大秦],在海邊,有大樹,枝葉正如古松,生於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採之。”◆2.指橡膠。多指經過初步加工的半透明膠片,通稱生橡膠。◆补证条目■某些树木分泌的胶质。○《文汇报》2007.8.23:“可树胶最终并没有代替橡胶,却被发明成了口香糖。”

鼠膠(鼠胶),◆用鼠皮熬成的膠。○《周禮‧考工記‧弓人》:“鹿膠青白……鼠膠黑。”○[鄭玄]注:“皆謂煮用其皮或角。”○[賈公彥]疏:“惟鹿用皮亦用角……自餘皆用皮云。”

世膠(世胶),◆人世的矛盾糾纏。○[明][方孝孺]《贈瑄薀中序》:“去人群,遠世膠,不獲從名人勝流講說,咨叩以廣其業。”

食膠蟲(食胶虫),◆食松脂的蟲。○[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蟲篇》:“食膠蟲,夏月食松膠,前腳傅之,後腳攝之,內之尻中。”

擾擾膠膠(扰扰胶胶),◆紛亂貌。語本《莊子‧天道》:“膠膠擾擾乎。”○[成玄英]疏:“膠膠、擾擾,皆擾亂之貌也。”○[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二:“回思向者之事,擾擾膠膠于身,初無少異,所謂如夢覺如醉醒。”○[吳恭亨]《諸將》詩之一:“誰翻擾擾膠膠局,此號堂堂正正旗。”◆补证条目■纷乱貌。○宋李吕《凤栖梧》词:“擾擾膠膠勞百慮。究竟思量,没箇相干處。”

秋膠(秋胶),◆《周禮‧考工記‧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鄭玄]注:“三材,膠、絲、漆。”○[賈公彥]疏:“幹、角、筋須三材乃合,則秋是作弓之時。”後因以“秋膠”指弓弩或射藝。○[唐][鄭損]《藝堂》詩:“堂開凍石千年翠,藝講秋膠百步威。”

皮膠(皮胶),◆用動物皮熬成的黏性物質。○[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上》:“皮膠十兩,銀一分八厘。”

牛皮膠(牛皮胶),◆用牛皮熬製成的膠塊。加熱後可粘合物體。古代亦用以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黃明膠》﹝正誤﹞引[蘇頌]曰:“今方家所用黃明膠,多是牛皮……但今牛皮膠製作不精,故不堪用,止以膠物耳。”◆补证条目■用牛皮熬制成的胶块。加热后可粘合物体。古代亦用以入药。○《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説到種地做莊家,那心裏便玲瓏剔透的;一説到書上邊去,就如使二十斤牛皮膠把那心竅都膠住了的一般。”

牛膠(牛胶),◆即牛皮膠。○《周禮‧考工記‧弓人》:“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鄭玄]注:“皆謂煮用其皮或用角。”○[孔穎達]疏:“惟鹿用皮,亦用角,今人鹿猶用角,自餘皆用皮。”○[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鍊煎並為重采,鬱而用之。”○[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過糊》:“凡糊,用麵觔內小粉為質,紗羅所必用,綾綢或用或不用。其染紗不存素質者,用牛膠水為之,名曰清膠紗。”參見“牛皮膠”。

明膠(明胶),◆有機化合物。白色或淡黃色的薄片或顆粒,半透明,在熱水中容易溶解。用牛、驢等動物的皮、骨等熬製而成,工業上用作黏合劑,也用於製造照相感光材料,醫藥上用作止血劑,也供食品工業用。

鸞膠鳳絲(鸾胶凤丝),◆指續娶的後妻。○[明][陳汝元]《金蓮記‧湖賞》:“雖然如此,只怕春風暗裏恨棄魚,當壚偷寫[文君]句,謾重尋鸞膠鳳絲,謾重尋鸞膠鳳絲。”參見“鸞膠”。

鸞膠(鸾胶),◆據《海內十洲記‧鳳麟洲》載,西海中有[鳳麟洲],多仙家,煮鳳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名續弦膠,後多用以比喻續娶後妻。○[五代][劉兼]《秋夕書懷呈戎州郎中》詩:“鸞膠處處難尋覓,斷盡相思寸寸腸。”○[清][金捧閶]《守一齋筆記‧龍虎山道童》:“﹝[劉侍郎]﹞喪耦,欲續鸞膠,聞[裴撫]女賢且美,議婚。”○[郁達夫]《無題》詩之一:“催妝何必題中饋,編集還應列外篇。一自[蘇卿]羈海上,鸞膠原易續心弦。”

鹿角膠(鹿角胶),◆白膠的別名。用鹿角熬製的膠,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鹿》:“今人呼煮爛成粉者為鹿角霜,取粉熬成膠,或只以濃汁熬成膏者為鹿角膠。”

鹿膠(鹿胶),◆用鹿角熬的膠。○《周禮‧考工記‧弓人》:“鹿膠青白,馬膠赤白。”○[鄭玄]注:“皆謂煮用其皮,或用角。”○[孫詒讓]正義:“用皮謂馬、鼠,用角謂鹿、牛、犀也。”○[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漆姑汁,鍊煎並為重采,鬱而用之。”○[宋][何薳]《春渚紀聞‧煙香自有龍麝氣》:“[西洛][王迪],隱君子也。其墨法止用遠煙、鹿膠二物,銑澤出[陳贍]之右。”

孔膠(孔胶),◆很扎實、牢固。○《詩‧小雅‧隰桑》:“既見君子,德音孔膠。”○[毛]傳:“膠,固也。”○[鄭玄]箋:“其教令之行,甚堅固也。”○[高亨]注:“孔,很,膠,牢固。”

膠著(膠著),◆1.牢固地黏住。○[宋][何薳]《春渚紀聞‧丹陽化銅》:“須臾,銅中惡類如鐵屎者膠著鍋面,以消石攪之,傾槽中真是爛銀。”○[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九章:“可是當這種愛情同革命志向膠着在一塊,二者互相鞏固、互相發展的時候,就產生出一種頑強的力量。”◆2.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進行,猶如黏住。○[郭沫若]《羽書集‧致華南友人們》:“敵人西侵的部隊在[長江]的南北兩岸都呈着膠着狀態了。”○[理由]《青衫濕》:“我為了修改一個劇本,正月初三就動身去南方,工作處於膠着狀態,做衣服的碴兒早忘在腦後。”

膠柱(胶柱),◆膠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調節音的高低。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三國][魏][邯鄲淳]《笑林》:“[齊]人就[趙]人學瑟,因之先調,膠柱而歸,三年不成一曲。”○[唐][李紳]《拜三川守》詩:“改張琴瑟移膠柱,止息笙篁辨魯魚。”○[明][張居正]《答薊鎮巡撫劉百川書》:“[薊][永]事勢,與他鎮不同,若俟賊已見形,而後調兵支糧,則無及矣。事有權宜,不宜膠柱,惟公裁之。”○[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輟耕投筆日,膠柱刻舟嗤。”參見“膠柱鼓瑟”。

膠舟(胶舟),◆用膠黏合之舟。○《舊唐書‧李密傳》:“主上南巡,泛膠舟而忘返;[匈奴]北熾,將被髮於[伊川]。”按,此喻處境危殆。參見“膠船”。

膠滯(胶滞),◆拘泥;不超脫。○[明][宋濂]《送季芳聯上人東還四明序》:“吾佛之學,明心而已矣。然心未易明也,結習之所膠滯,根塵之所蓋纏,沈冥於欲塗,顛倒於暗室,而不能自知。”○[孫犁]《致鐵凝信》一:“你對生活,是很認真的,在濃重之中,能作淡遠之想,這在小說創作上,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膠滯於生活。”

膠致(膠致),◆猶密封。○《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乃轞車膠致,與王詣[長安]。”○[張守節]正義:“謂其車上著板,四周如檻形,膠密不得開,送致京師也。”

膠執(胶执),◆固執;堅持。○[宋][歐陽修]《論楊察請終喪制乞不奪情札子》:“豈可不通人情,膠執舊弊,推祿利之小惠,廢人臣之大節。”○[明][劉若愚]《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鄭之惠]﹞且替名下官人[何東鳳]報二十一年夙讎,當道者多為講解,竟膠執不息,大為輿情所薄。”○[清][紀昀]《戴氏<考工記圖>序》:“余獨慮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膠執舊聞,沾沾動其喙也。”○[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九章第七節:“若參議院諸公必欲膠執成見,事久變生,誠恐以一時未審之謀,貽全國無窮之禍。”

膠着(\胶着,◆見“膠著”。

膠折(胶折),◆語本《漢書‧晁錯傳》:“欲立威者,始於折膠。”○[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後因以“膠折”指秋高氣爽,宜於行軍之時。○[唐][虞世南]《從軍行》之一:“全兵值月滿,精騎乘膠折。”○[宋][楊億]《駕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膠折之候,輒為鳥舉之謀。”

膠掌(胶掌),◆合掌。○[唐][黃滔]《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乾寧]二年,忝登甲科,東還薦造金地,歲周二紀,膠掌而拜影堂,腹槁而銘遺美。”

膠棗(胶枣),◆蒸熟的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又有托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栗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之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棗》:“煮熟榨出者為棗膏,亦曰棗瓤;蒸熟者為膠棗。”

膠言(胶言),◆詭辯之言。○《文選‧左思<魏都賦>》:“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踰侈。”○[張載]注:“[李剋]書曰,言語辨聰之說,而不度於義者,謂之膠言。”

膠牙(胶牙),◆指(食物)堅硬難嚼。○[清][錢謙益]《燈樓行壬寅元夕賦示施偉長》:“憐君旅食山城下,鐘罷爐殘守僧舍。膠牙生菜粥不糜,蜇鼻村酤酒未笮。”

膠序(胶序),◆[殷]學名序,[周]學名膠,後即用為學校的通稱。○[南朝][齊][王融]《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虯書》:“膠序肇修,經法敷廣。”○《隋書‧煬帝紀上》:“優德尚齒,載之典訓,尊事乞言,義彰膠序。”○[明][袁宏道]《壽存齋張公七十序》:“而尊人[存齋公],少困膠序,老為邑博士,未期月挂冠去。”

膠水(胶水),◆黏東西用的液體的膠。

膠乳(胶乳),◆橡膠樹皮割開後流出的白色乳狀液體。○《詩刊》1977年第7期:“不熱,哪有雪白的膠乳,金色的芒果?”

膠擾(胶扰),◆擾亂;攪擾。○[宋]程俱《過方子通惟深》詩:“塵中等膠擾,念此將焉從。”○[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三》:“世言[王荊公]嘗延館一修行僧於家,當胸次膠擾時即就僧語,語輒釋然。”○[明][高啟]《寓感》詩之六:“膠擾得喪間,若與方寸仇。”○《孽海花》第十八回:“原來[雯青]還是昨日上午抵埠的,被腳靴手版膠擾了一日,直到上燈時,方領了[彩雲]進了洋務局公館。”

膠讓(胶让),◆堅辭。

膠清(胶清),◆1.一種流動性較大而沒有雜質渣滓的膠。○[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雌黃治書法﹞乃融好膠清,和於鐵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陰乾。以水研而治書,永不剝落。”◆2.亦作“膠青”。指已製成顏料或染料、色澤比較純凈的膠質。○《朱子語類》卷四:“[伊川]言氣質之性,正猶佛書所謂水中鹽味,色裏膠清。”○[明][李贄]《觀音問‧答自信》:“又謂之色裏膠青。蓋謂之曰膠青,則又是色;謂之曰色,則又是膠青。膠青與色,合而為一,不可取也。”

膠青(胶青),◆1.一種含有膠質成分的黑色顏料,可用以染鬢。○《宣和遺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膠青刷鬢,美衣玉食。”◆2.見“膠清”。

膠淺(胶浅),◆指舟船擱淺。○《明史‧陳德傳》:“[太祖]舟膠淺,[德]力戰,身被九矢,不退。”○[清][錢謙益]《<太祖實錄>辨證二》:“[友諒]驍將[張定邊]欲犯上舟,舟適膠淺。”○[清][魏源]《籌漕篇》下:“沿途販售,所至輒留,稍加督催,輒稱膠淺。”

膠片(胶片),◆又稱軟片。塗有感光藥膜的塑料片,用於攝影。○[冰心]《寄小讀者》十八:“此時我曾用幾個盛快鏡膠片的錫筒,裝了幾張小紙條,封了口,投下海去,任它飄浮。”

膠泥(胶泥),◆含有水份的黏土。○[宋][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紅樓夢》第二七回:“像你上回買的那……膠泥垛的風爐子兒,就好了。”○[梁斌]《紅旗譜》三十:“我捉摸了個法子:先把它碾爛,使些膠泥和起來,用板子拍得一方塊一方塊的。等曬乾了,把它壘成院墻。”

膠目(胶目),◆蒙住眼睛。○《呂氏春秋‧贊能》:“[桓公]果聽之,於是乎使人告[魯]曰:‘[管夷吾],寡人之讎也,願得之而親加手焉。’[魯君]許諾。乃使吏鞹其拳,膠其目,盛之以鴟夷,置之車中。”○[漢][劉向]《說苑‧雜言》:“[管夷吾]束縛膠目,居檻車中,自車中起為仲父,則其遇[齊桓公]也。”○[南朝][梁][沈約]《佛記序》:“未有不知厥路,莫辨伊人,膠目闇踐,自與理合。”

膠木(胶木),◆在橡膠中加入適量的硫磺,加熱製成的硬質材料,多用做電器的絕緣材料等。

膠密(胶密),◆1.猶密封。○《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乃轞車膠致,與王詣長安”[唐][張守節]正義:“謂其車上著板,四周如檻形,膠密不得開,送致京師也。”◆2.猶言糾纏不已。○[唐][柳宗元]《吊萇弘文》:“疹蠱膠密兮,肝膽為仇。”

膠口(胶口),◆閉口。○[宋][王禹偁]《別長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膠口而不敢談;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見。”

膠卷(\胶卷,◆用於攝影的成卷的軟片。有黑白和彩色兩種。

膠結(胶结),◆1.如膠之凝結。常喻事物不易分解。○[晉][干寶]《<晉紀>總論》:“理節則不亂,膠結則不遷。”○[唐][道宣]《續高僧傳‧義解一‧法護》:“解釋膠結,每無遺滯。”○[明][方孝孺]《深慮論五》:“天下之民膠結而不可解。”○[康濯]《東方紅》第八章六:“[麒麟莊]更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直到如今,村裏的戰鬥都還膠結着沒取得勝利!”◆2.指糨糊、膠等半流體乾燥後變硬黏結在一起。

膠膠擾擾(胶胶扰扰),◆紛亂不寧。○《莊子‧天道》:“[堯]曰:‘膠膠擾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成玄英]疏:“膠膠擾擾,皆擾亂之貌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三:“問:當官事多膠膠擾擾,柰何?曰:他自膠擾,我何與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夫人在世途,膠膠擾擾,緣不知此生如夢耳。”○《飲冰室詩話》二七引[嚴復]《辛丑三月和熊季廉作》:“膠膠擾擾何時已,新舊二黨方相攻。”

膠膠角角(胶胶角角),◆象聲詞。雞鳴聲。○[唐][李廓]《雞鳴曲》:“星稀月沒入五更,膠膠角角雞初鳴。”○《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還沒有盤算得完,那四面的雞子,膠膠角角叫個不住。”

膠膠(胶胶),◆I1.雞鳴聲。○《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唐][李益]《聞雞贈主人》詩:“膠膠司晨鳴,報爾東方旭。”○[清]《雨後放舟》詩:“漠漠煙中柳,膠膠午後雞。”○[王闓運]《愁霖賦》:“信詩人之思晦兮,雞膠膠而不已。”◆2.泛指禽類的鳴聲。《後漢書‧馬融傳》:“鳩之乎茲囿之中,山敦雲移,群鳴膠膠,鄙騃譟讙。”◆II慌亂。○[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此為余第一次見玉人啟其唇櫻,貽余誠款,故余膠膠不知作何詞以對。”參見“膠膠紛紛”、“膠膠擾擾”。

膠加(胶加),◆乖戾;纏繞無緒。○《楚辭‧九辯》:“何況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王逸]注:“賢愚反戾,人異形也。”○[三國][魏][嵇康]《卜疑集》:“世俗膠加,人情萬端。”○[南朝][梁][沈約]《與徐勉書》:“而[建武]肇運,人世膠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北史‧郎基傳》:“積年留滯,案狀膠加,數日之中,剖判咸盡。”

膠合板(胶合板),◆俗稱夾板。用膠黏合的板形木料,多用單數的薄木片在加熱或不加熱的條件下壓製而成。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等。可節約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

膠固(胶固),◆1.牢固。○[漢][王符]《潛夫論‧務本》:“器以便事為善,以膠固為上。”○[三國][魏][曹冏]《六代論》:“而天下所以不能傾動,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諸侯強大,盤石膠固。”○[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一》:“越旬日而巢成矣……雜木枯枝,縱橫重疊,不知何以得膠固無恙?”◆2.鞏固團結。○《後漢書‧鄭太傳》:“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埶,猶以烈風掃彼枯葉。”○[晉][陸機]《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周書‧崔猷傳》:“則表裏膠固,人心易安。”○[鄒魯]《中國同盟會》:“國之藉以膠固者,其力常在於民,主治者其末矣。”◆3.固陋;固執。○[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寧臣膠固,所宜膺荷。”○[宋][蘇軾]《再上皇帝書》:“自非見利忘義居之不疑者,孰肯終始膠固不自湔洗。”○[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大道冥冥,固非一知半解者所能妄測,若必以膠固之見解之,謬矣。”○[郭沫若]《文藝論集續集‧文學革命之回顧》:“前衛者的一群如[周作人]、[劉半農]、[錢玄同]輩,卻膠固在他們的小資產階級的趣味裏。”◆4.互結不解。指某種集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伏以國家設文學之科,求貞正之士,所宜行敦風俗,義本君親,然後申於朝廷,必為國器。豈可懷賞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謂門生,遂成膠固。”◆5.指密相勾結。○《舊唐書‧德宗紀上》:“丁丑,[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與[朱滔]等四盜膠固為逆。”○[明][葉子奇]《草木子‧雜制》:“嗟乎![世祖]設是官,本以防權姦膠固、黨與盤結之患,使之有所防範,擊刺以正國勢。”

膠革(胶革),◆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質。○[清][唐甄]《潛書‧太子》:“如置膏澤于冶火之中,如置膠革于淫雨之中,豈有幸哉!”

膠附(胶附),◆謂如膠之黏合。比喻關係密切。○[唐][陸龜蒙]《寒泉子對秦惠王》:“[齊桓]、[晉文]之伯也,始若膠附,終若冰拆,豈連雞不能俱止於棲而已哉!”[清][梅曾亮]《江亭消夏記》:“隱一字為鵠,而出其上下字為媒,因媒以中鵠者不飲。然所出字,皆與鵠綿褫判散,不可膠附。”

膠帶(胶带),◆1.塑料製成的磁帶。用於錄音、錄像或數據記錄等。◆2.塑料和膠製成的帶狀物。

膠船(胶船),◆用膠黏合的船。○[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濟於[漢],[楚]人惡之,乃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後用為比喻無濟於事或無所作為之典。○[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宋][黃庭堅]《定風波》詞:“自斷此生休問天,白頭波上泛膠船。”○[金][元好問]《甲午除夜》詩:“已恨太官餘麴餅,爭教[漢水]入膠船。”

膠車(胶车),◆用膠黏合的車。膠車遇雨則解,故亦以喻分解。○[漢][焦贛]《易林‧遯之益》:“膠車駕東,與雨相逢,五楘解墮,頓輈獨宿,憂為身禍。”○[漢][桓寬]《鹽鐵論‧大論》:“諾,膠車倏逢雨,請與諸生解。”

膠菜(胶菜),◆[山東]出產的白菜。膠,古[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以產白菜著名。○[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膠布(胶布),◆1.塗有黏性橡膠的布,多用來包扎電線接頭等。◆2.醫用橡皮膏的俗稱。

膠版(胶版),◆膠印的印刷底版。○[阿英]《從清末到解放的連環圖畫》:“到了[民國]年代,印刷事業更趨發達,膠版、影寫版、彩色版、捲筒機,這些有利的條件,促使連環圖畫獲得新的進步。”○[潘吉星]《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第十一章:“該本以[明和]八年(1771)[菅生堂]本為底本,照原樣作膠版影印,分九冊線裝。”

黃明膠(黄明胶),◆用牛皮或鹿皮熬成的膠。黃色,透明,用於膠物或調製顏料,亦可入藥。○[宋][晁貫之]《墨經‧膠》:“凡鹿膠,一名白膠,一名黃明膠。墨法所稱黃明膠,正謂鹿膠,世人多誤以為牛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黃明膠》:“黃明膠即今水膠,乃牛皮所作,其色黃明,非白膠也。”

黃膠(黄胶),◆黃色的膠。○《洞冥記》:“[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於鳳喙之膠也。”

湖膠(湖胶),◆謂湖水封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又一個道:‘只怕這雪還要大哩。’又一個道:‘風太急了,住了風,只怕湖膠。’”

寒膠(寒胶),◆指秋天的膠。膠喜乾惡濕,秋季弓黏結牢固,雖折而膠不解,故以“寒膠”喻指勁弓。○[北齊][樊遜]《禍福報應對》:“三折寒膠,再遊[金馬]。”○《北齊書‧文襄帝紀》:“今寒膠向折,白露將團,方憑國靈,龔行天罰。”○《升庵詩話》卷十引[隋][江總]《折楊柳》詩:“塞北寒膠拆,[江]南楊柳結。”參見“膠折”、“折膠”。

骨膠(骨胶),◆用動物的骨頭熬成的膠狀物質,可以做黏合劑。

鉤膠(钩胶),◆鳥鳴聲。○[宋][鄭俠]《幽居》詩:“幽禽隔樹鉤膠語,異草搖風合和香。”

弓膠(弓胶),◆製弓六材之一。用以黏合弓幹。○《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弓膠昔幹,所以為合也。”○[裴駰]集解:“言作弓之法,以膠被昔幹而納諸檠中。”

割膠(割胶),◆把橡膠樹的外皮和韌皮部割開,使橡膠樹的膠乳流出來。

對膠(对胶),◆古時一種製造優質墨的方法。製墨時用膠乳同煙粉混合,凝固而成。墨質堅硬,書寫有光澤,經久不變。○[宋][何薳]《春渚紀聞‧漆煙對膠》:“﹝[沈珪]﹞每云:[韋仲將]法,止用五兩之膠,至[李氏]渡[江],始用對膠,而祕不傳,為可恨。一日,與[張處厚]於[居彥實]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斷裂。○[彥實]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棄,遂蒸浸以出故膠,再以新膠和之,墨成,其堅如玉石。因悟對膠法,每視煙料而煎膠,膠成和煤,無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銘云‘[沈珪]對膠,十年如石,一點如漆’者,此最佳者也。”參閱[宋][米芾]《墨史》卷上、[宋][張淏]《雲谷雜記‧王象先作畫》。

東序西膠(东序西胶),◆見“東膠西序”。

東膠西序(东胶西序),◆《禮記‧王制》:“[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鄭玄]注:“東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在西郊。”東膠、西序本為[夏][周]之小學、大學,後用以泛指興教化、養耆老的場所。○《陳書‧儒林傳‧沈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於西京。”○[唐][楊炯]《大唐益州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東膠西序,雲閣蓬丘;國號[陶唐],家成[鄒][魯]。”○《舊唐書‧太宗紀上》:“釋菜合樂之儀,東膠西序之制,養老之義,遺文可睹。”亦作“東序西膠”。○《陳書‧徐陵傳》:“巡省方化,咸問高年,東序西膠,皆尊耆耋。”

東膠(东胶),◆[周]代大學。○《禮記‧王制》:“[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詳“東膠西序”。

傳致膠(传致胶),◆阿膠的別名。○《重修政和證類本草‧獸部上》:“阿膠……一名傳致膠。”

蟲膠(虫胶),◆一種天然樹脂。由紫膠蟲的分泌液凝結在樹枝上經乾燥而成。色紫紅,略透明。經加工提煉即成蟲膠片,可供製造塗料(即泡立水)、唱片及絕緣材料等用。又稱紫膠。

不乾膠,◆黏上后不会干燥固结的胶纸。○《北京日报》1991.4.10:“把日期印在不干胶上不牢靠,过期了可以换掉。”◆不会干燥固结的黏合剂。○《南方周末》1999.6.18:“各个厂家所用的黏合剂有所不同,有用不干胶的,有用胶水的,有的干脆用浆糊。”

冰膠(冰胶),◆冰凍。○[明]《見隻編》卷上:“余從[關中]聞一縉紳談,邊欲造戰艦數百艘,以阨[青海]之要。開府[沈公]詰之云:‘虜犯多在寒候,冰膠柰何?’其人思惟少頃曰:‘聞[西寧]暖水流入[清海],當無患也。’開府為之絕倒。”○[清][倪承茂]《苦寒行》:“[燕山]九月即飛雪,玄冬寒氣更慄烈。河西冰膠午不開,山頭凍雀眼流血。”

白膠香(白胶香),◆楓香脂的別名。可入藥。○[宋][洪芻]《香譜‧白膠香》:“樹(楓樹)高大,木理細,莖葉三角,[商][洛]間多有,五月斫為坎,十一月收脂。”○《宋史‧地理志一》:“[金州]貢麩金、麝香……白膠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楓香脂》:“白膠香。楓樹枝弱善搖,故字從風,俗呼香楓。”

白膠(白胶),◆鹿角膠。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白膠》。

阿井膠(阿井胶),◆即阿膠。○[宋][梅堯臣]《劉成伯遺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為答》詩:“玉斧裁雲片,形如阿井膠。”參見“阿膠”。

阿膠(阿胶),◆中藥名。是用驢皮加水熬成的膠。原產[山東省][東阿縣],以[阿井]水煎黑驢皮製成。佳者帶琥珀色,透明,無臭味。亦稱驢皮膠。○[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敝箄不能救[鹽池]之鹹,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一》:“[東阿]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阿膠》:“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郭沫若]《論國內評壇及我對於創作上的態度》:“它是澄清河濁的阿膠,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參見“阿井”。

弦膠(弦胶),◆即續弦膠。○[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參見“續弦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