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

示,给XX看,这是哥哥写给妹妹的诗,所以说“示”。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王文淑,尚书比部郎中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县君,唐宋五品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怆情,伤感。这两句说,年轻时离别心情已不能平静,到老来连相逢也觉得伤感。作者时年四十,因事业未成,故有叹老之语。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代指酒菜。昏昏,阴暗昏黑。这两句描写夜深人静送别亲人的情景。三年,多年。又作句,指作者出使辽国。辽国在今河北,山西直至大漠以北之地,多风沙,故云“尘沙万里”。这两句用流水对,是说,自怜兄妹相隔江湖,阔别多年;而今才相逢又要分别,我将冒着风沙远行万里。后期,后会之期。南征,南飞。这两句是说,到了大雁南飞的时候,我便会寄信来告诉重逢的日期。

译:

年轻时候分别使人心情激动,

人到老时即使相逢也觉伤情。

简单酒菜好让我们对坐谈笑,

昏暗灯光更便亲人促膝谈心。

兄妹分别隔湖隔海多年才见,

我又即将冒着风沙万里远行。

若要问道兄妹何时再能相聚,

寄信相告时间应在鸿雁南征。

评:

嘉祐五年(1060)春,王安石奉命使辽,写此诗与他妹妹王文淑告别。王文淑工诗善书,王安石与她的兄妹情相当深厚。因为是手足情深的亲人话别,所以全诗没有一句客套语,从头至尾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联的妙处在于能准确地选择家庭生活的细节,运用恰当传神的词语,创造出一个温馨亲呢的家庭气氛的意境,以实证虚,说明自己的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以见“怆情”的真实。席间谈笑风生,灯下推心置腹。“供”,“话”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吴可《藏海诗话》曰:七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曾以此联为题作画,画面和意境均极美。

颈联说兄妹远隔多年,刚见面,又将远别,更令人感到别易会难。这联用流水对,使全诗情韵相生,显得既工稳又活泼,向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尾联说大雁南飞之际,我会寄信回来。妹妹急切询问归期,哥哥巧妙地回答说大雁会传来音讯。这既是对妹妹的安慰,又表现出此次出使辽国必能完成使命的自信。亲情悠悠,语尽意不尽。以此语结束全诗,充分显示了王安石的个性。

附: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1)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2)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3)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4)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5)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6)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7)

古诗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