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个男子和邻居互让麦田地边,被称为“中国好邻居”。在古代,也有这么个好邻居,互让出来的地方以仁义命名,由此产生的诗词也流传为一代佳话。

让他三尺又何妨什么意思(让他三尺又何妨)(1)

清朝初年,有个李之芳,气量非常大。他先是考取进士,后来在平定耿精忠叛乱中立了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在康熙年间,他做到文华殿大学士,还兼做吏部尚书,官至一品大员。

李之芳的老家在山东武定,他的家属准备在武定县城里建造一所大房子。这时,隔壁有个姓傅的人家,也在盖造房子。两家因为争夺两所住宅之间的一堵墙壁的地方,吵得不可开交。

李之芳的家属为了这事,特地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京城,想让李之芳出面,仗势压倒对方,吏部尚书可是六部之首,可以直接任免四品以下的官员。

让他三尺又何妨什么意思(让他三尺又何妨)(2)

李之芳看了信,很不高兴。他写了一首诗,作为复信,仍交来人带回去。

他的家属看了这首诗后,不仅不去争夺这一墙之地,反而又让出了一些地方。傅家的人看到这一情况,非常吃惊,连忙去向李家询问让地的原因。

李家的人说;“这是我家尚书的意见。”说罢,他们就拿出诗来,让傅家的人观看。信中写道:

千里捐信为一墙,

让他一墙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让他三尺又何妨什么意思(让他三尺又何妨)(3)

傅家的人看后,感动极了,也连忙让出一些地方。

就这样,两家你一让,我一让,两墙之间居然让出来一条宽阔的胡同。武定的百姓都说:“这条胡同是李、傅两家的地方让出来的,就称为仁义胡同吧。”从此,仁义胡同的名称就叫开了。

李之芳的“大义灭亲”成就了一段佳话,孟子云:“仁者如射,不怨胜己”,为仁的就像射箭,得先端正自己,然后发箭,发了之后而没有射中,不应怪胜过自己的人,而应该反过来责备自己。让他三尺又何妨,互退一步,海阔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