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最高耸的天险,这里有最险峻的水。然而,也正是在这里,他们种下了世界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打了中国第一口盐井,织造了中国第一匹丝绸;他们为了打破高山、峡谷、大江、大河的阻隔和自然对抗、妥协、争斗、和解,造就了长度相当于12座万里长城的蜀道。

由凤凰卫视、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将于今晚黄金时段震撼来袭。镜头之下,“有形”蜀道立体串联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无形”蜀道着力展示川人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特质。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1)

蜀道尽风流,传奇颂五洲。在6月29日的云开播仪式上,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提出:“希望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凤凰与四川的全面合作,让凤凰卫视这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接现代的风流蜀道,将美丽、开放、高速发展的四川故事传播到五洲四海。”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刘成安也提到,《蜀道风流》不仅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前所未有的“风流”蜀道,更能推动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走出去,提升四川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蜀道成功申遗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2)

全球6个国家、国内12个省市、四川全境,经不同角度采访、不同层次呈现的四川,以有别于以往纪录片中的姿态跃然荧屏。今天,我们将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作为旅程的起点,循蜀道之风流,阅四川之瑰奇,看巴山蜀水如何在一代代四川人手中蜕变成为“天府之国”。

内容早知道

成都,一座可以在市区观测到雪山的特大城市。五千米的高峰和海拔只有五百米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四川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构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极。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3)

有“高原之肾”之称的若尔盖湿地,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在群峰环绕下保留了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如果将若尔盖看作是整个四川盆地的一个缩影,那么这里剥离了高楼、大厦等建筑,显示着大自然最赤裸裸的本来面目。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雪山、草地,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穿越若尔盖的短短7天里,仅红一方面军就有超过6200名战士被沼泽吞噬。而几千年前,蜀地先民们面对的也是这种困境。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5)

一提到四川,人们的印象往往是肥沃富庶的“天府之国”。但事实上,在这风景秀丽之下却处处是“绝人之路”——四周山脉竖起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湍急的河水几乎倾泄而下。如何才能改变无情的“天意”让绝境变通途呢?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6)

大渡河,岷江最大的支流。从雪峰林立的川西高原向川东盆地跌落时,河道形成了4175米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这比三峡电站还要丰沛的能源,要从理论变成现实最大的困难就是:崇山峻岭间多变的气候,以及脆弱的地质环境。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7)

大渡河水电站用两万多个感应器,让人类把建筑、岩石、土壤、植被都变成了信息源,打破了人和自然之间的阻隔。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8)

都江堰这个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的大型水利工程,将岷江之水化害为利,让“绝境”变成了“天府”的枢纽。千年来它守护着成都平原,为土地带来丰腴,为人们带来希望。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9)

位于都江堰西南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也许正是因为四川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让道教思想更容易在这里萌芽,被人们接受和推崇。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10)

在四川蒙顶山,茶祖吴理真种下了世界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茶是自然界中少数几种影响过人类历史、改变过社会形态、塑造过文化性格的植物。在东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修行、一种感悟人生的仪式。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11)

从蜀道看四川,从四川读懂中国。这是一趟精神还乡、文化寻根之旅。今晚《蜀道风流》带你细细感受!

四川天府之国游记 从艰险蜀地到天府之国(12)

编辑:雨沛沛、栗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