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包括两个基本原则:联系和发展;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理解其他范畴的钥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

一、矛盾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并且贯穿于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分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观察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现象,并力图从哲学上进行概括和说明。如“阴阳”、“两端”等朴素观点等朴素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指出“既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矛盾。”但他对矛盾的看法神秘却不彻底。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以往辩证法思想的优良传统。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实例(知哲学唯物辩证法)(1)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观察到了各种矛盾现象

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否认矛盾,它把事物的看成是不包含任何差异和变化的抽象的同一,认为同一事物永远不能变成别的事物,不容许对立思维,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同一的东西,同一总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的同一。辩证矛盾是现实的矛盾,它同逻辑矛盾是有区别的,形而上学把二者混为一谈,是完全错误的。

2、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说的是它的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之中。研究事物的矛盾,要研究矛盾双方是怎样同一又怎样斗争的,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类认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事物内部矛盾事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原因。《易经》把阴阳二气的“交感”(即相互作用)看作万物滋生发展的根源。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矛盾即事物,而事物总是作为系统、作为过程而存在的。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最本质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形上学者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自身具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把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事物外部力量的推动。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尽管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但由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竟断言:“行星现有的运动不能单单出于某个自然原因,而是由一个全智的主宰的推动。”他认为,是由于上帝的“最初的一击”,才使事务从静止转入运动。可见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如果把事物运动的原因归之于外部超现实的非物质力量,那么我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就将无所作为。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同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实例(知哲学唯物辩证法)(2)

牛顿晚年认为,是上帝“最初的一击”才使事物从静止转入运动

唯物辩证法肯定事物内部矛盾(内因)是事务“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辩证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先分解,再研究;综合就是把分析中获得的部分、要素、特性、关系等等,联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来加以把握。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反过来也是一样。形而上学刻意抬高一个、贬低一个,是错误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矛盾分析方法也就是我们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对这一方法做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辩证方法,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世间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本质不同,就在于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列宁指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实例(知哲学唯物辩证法)(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的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表现为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矛盾也有其特殊性,但各个阶段过程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改变。它们之所以互相区别,是由于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激化或缓和。

正确把握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矛盾的情况变化了,过程和阶段向前推移了,我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根据矛盾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新任务、新方针和新政策。避免陷于表面性片面性,范主观主义错误。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

在复杂事物、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同时存在、互相交织,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有一种是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解决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也是我们党有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所谓中心工作,就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而进行的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绝不可部分主次先后、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就会在复杂的矛盾面前束手无策,贻误工作。”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实例(知哲学唯物辩证法)(4)

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唯物辩证法要求抓住主要矛盾,绝不是忽视或撇开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矛盾斗争形势的特殊性: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根据矛盾的性质和状况,可以区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矛盾。其中,区分对抗和非对抗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研究这两类矛盾的斗争形式,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着重研究了阶级社会的对抗性矛盾,强调指出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必将导致激烈的阶级冲突和政治革命。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把对抗和矛盾相区别的思想。他说:“对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

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同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既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两对范畴。敌我矛盾必定对抗。

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认识事物矛盾: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它们互相联结、又互相区别。

从理论观点上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从方法论上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从实践上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它适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从矛盾的性质来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总体上是非对抗性矛盾(公有制已经消除了剥削阶级);第二,从克服矛盾的途径来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有计划的得到解决(不需要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第三,从解决矛盾的方法来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用非对抗的方法来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得到解决。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矛盾分析方法是们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


往期精选:

知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知哲学 | 从唯物唯心两派的历史斗争看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知哲学 | 世界是物质的,除了大脑产物和客观物质外什么也没有

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什么是知识、个人知识的范畴在哪里?

知识分类的意义与现状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个人知识管理(PKM)简述

思维导图主流工具综评与推荐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实例(知哲学唯物辩证法)(5)

知南——你的知识知南


参考资料: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2004,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