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七)

本期我们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李淳风的《藏头诗》。接上期的“委以重任,斯坏国家”。

太宗曰:忠贤之臣以坏国家。卿言何颠倒也?

淳风曰:天意如是,斯时人皆得志,混世魔王出焉。一马常在门中,弓长不肯解弓,杀人其势汹汹。其时文士家中坐,武将不领人。越数年,乃丧国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人皆口内生火,手上走马,头上生花,衣皆两截,天下几非人类矣。

李淳罡说的经典语录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七(1)

译文:李世民说:忠臣毁了江山社稷,爱卿你弄错了吧?李淳风说:此乃天定之数,那时的人都想满足名利欲望。作乱的人将再次出现,一人称“闯”,一人姓“张”,杀气腾腾,气势汹汹。当时文人不为朝廷效力,武将不为国杀敌。数年后,国家也就灭亡。有八旗军相伴的君主出现,百姓都抽烟袋,衣袖为马蹄袖,满族女人头上的旗头喜簪花,满人穿的行褂看似衣服两截一般。天下又没有多少安心生活的人了。

“一马常在门中”为“闯”字,指闯王李自成。“弓长不肯解弓”为“张”字,指张献忠。明末时二人齐名,均为农民军领袖,分别建立了“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手上走马”指马蹄袖,是清代男子礼服的袖口。“头上生花” 是指旗头,满族妇女的发式,远观如花开一般,旗头上通常会簪绢花、珠花。“衣皆两截”指行褂,清代礼服,指出行时外穿的短褂,又称“马褂”。“马蹄袖”、“旗头”、“行褂”都算清代特有。“天下几非人类”, 人类在这里指安心生活的人。满清入关时,南明初兴,各地抗清不断,直到公元1662年南明政权最终灭亡,才趋于安定。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朝廷改革,精简驿站,身为驿卒的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开除,赋闲在家,并欠下钱债。因无法偿还,被债主告到官府,险些被治罪丧命。幸得亲友相救,逃出牢狱。出狱后的李自成忿忿不平,将债主杀死。又因妻子与人通奸,遂将妻子也杀死。身背两条人命,只能逃跑。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从陕西榆林逃往甘肃甘州投到甘州总兵杨肇基军中。得到参将王国赏识,提升为把总。寒冬之时,后金发兵大举南下,京师危急,朝廷调兵赴京防守,李自成随大军赶往京师。路上因克扣军饷,士兵发动兵变,参将王国和榆中县令被杀。此后,李自成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王佐挂被朝廷招降后,李自成转投张存孟,不想张存孟战败也降了朝廷。

李淳罡说的经典语录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七(2)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西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发动起义,陆续得到陕西各地的响应。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张献忠集合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义军起义,以响应王嘉胤等人,其自称“八大王”。起义军相继攻陷大宁、大昌、新宁、巴州、保宁、广元等州县。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义军首领王嘉胤不幸牺牲,各地义军会合,陕晋各路义军结成三十六营,推举高迎祥为领袖之一,推称“闯王”。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李自成带领手下往山西投奔舅父“闯王”高迎祥,成为“闯将”。

随着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加入起义军声势壮大,有20万多人,分道四击,相继攻克宁乡、石楼、闻喜、等州县。明军在陕西、四川等地疲于应付。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高迎祥在周至黑水峪遭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京师,凌迟处死。起义军众将士推举李自成为“闯王”。此时,张献忠势力更强,算是起义军的主力。后来其与李自成分裂,张献忠率部出走。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张献忠率部围攻成都,遭明军重创。次年受朝廷招安。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因对朝廷的不信任以及官府腐败渐生不满,加之受李自成影响,率部再次起义。明军十万围剿,张献忠突出重围。此后,李自成与张献忠分别率部攻城略地,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张献忠则在成都建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李自成分兵两路进攻京师,沿路民众起义响应,多地守军望风而逃。三月十八日,大军兵临城下围困京师,朝廷乱做一团。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李自成大军进城。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李淳罡说的经典语录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七(3)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降清,联合清军讨伐李自成,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军,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与大顺军于山海关激战,大顺军不敌败退,李自成不得不退出京师。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迁都京师,满清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的建立,延缓了大清统一天下的进程,随着永历皇帝朱由榔被绞杀,南明灭亡。直到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岛,“大明”再无安身之处。

上一期: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六,女生须,男生子,地裂山崩矣代表什么?

【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下一期继续,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