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的前沿阵地,技术、资本、智慧的集聚区;距此960公里的长江上游金沙江畔、绵延的雪山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交通不便、信息不畅。8年来,百余名“高精尖缺”技术人才以援藏干部的身份,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来到德格,放下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藏区引资、引智、引技术。从此,千里变咫尺,小城换新颜。

2012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共选派援藏干部135人,2018年选派的是第四批。这一批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干部人才队伍共28人,其中高新区11人,简阳市17人,平均年龄36.3 岁。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2 人,硕士研究生 3人,博士研究生1人。

8年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的干部们“有情怀、敢担当、善作为”,践行“绣花针功夫”的要求,到2018年底,为德格县累计引入援藏资金4.2亿元,累计实施对口帮扶项目91个,其中已完成项目70个,其余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2019年还将投资9300万元实施22个项目,为年底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崇州市援藏帮扶(成都高新区简阳市)(1)

援藏干部不畏严寒冒雪前行

党建引领,技术援藏凸显高新特色

成都至德格,要途经茶马古道名镇马尼干戈,道路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崎岖狭窄的317国道,当翻过长年积雪的雀儿山垭口就到达了德格县城。2012年起成都高新区选派的援藏干部便踏上了这段960公里的援藏之路。这是一支高学历、高技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他们来自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不仅有成都市引进的 “高精尖缺”人才,更有海归博士、中组部博士服务团高端人才。

高原雪山一年有四个月大雪封山,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经常网络不通、通讯中断。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的艰难远超想象,“绣花功夫”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乐观积极、吃苦耐劳是援藏工作队留给德格县干部群众的第一印象。但蓝天白云背后的高寒缺氧,让援藏干部们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生同样的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

这些援藏干部分布在县直部门、教育、医疗、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各条战线和各个乡镇。无论是深山乡村里的第一书记、深入到乡镇卫生院和乡镇中心小学的医生,还是挂职县城各个部门的干部,每一个深藏在雪山中的乡村到县城之间的“天路”,他们都要用车轮和脚步去丈量。

一支队伍的战斗力,源于一种精神和担当。而在这种情况下,为每一名身处艰难但矢志不渝的援藏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机制,成为横亘在雪山上的一道难题。由于路途遥远(最远乡镇距离县城296公里)、气候恶劣等客观因素制约,部分援藏干部与组织沟通存在现实困难,不利于整合对口帮扶资源。去年,援藏工作队组织成立了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队伍临时党支部,并创新探索出实行“互联网 党建”模式灵活开展党建工作,以委托第三方开发的“智慧党建”微信小程序为平台,全方位打造“互联网党建 脱贫攻坚”立体新型党建模式,克服了藏区独特地理环境带来的物理障碍,夯实了深藏地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基础,辐射带动德格县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该项工作是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关于“智慧党建”内容的具体实践。

创字当头,惟高惟新凸显主干担当

2019年春节,德格县大雪封山,而雨拖村的村民噶布心里却温暖如春,与全村117户贫困户一起,他们在春节前住进了雨拖新村的新房子,花卉种植基地不仅解决了他们就近就业的问题,还带动了收入的增加。“日子正变得越来越好。” 噶布高兴的说。而这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在德格的三大新村建设、两个村新居建设的成果,是这个援藏队伍里每一名干部舍小家、保大家的情怀,是他们引技术、引智慧、引资本的成绩,是他们在最艰苦环境下一点一滴“绣花功夫”的结晶。

“绣花功夫”下变化不仅发生在雨拖村。自2012年起,成都高新区“牵手”德格县开展对口帮扶,在成都高新区资金、项目、人才的帮扶下,作为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德格县,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快。

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秉持成都高新区“创字当头 惟高惟新”理念,在一线援藏工作中始终坚持创新创造,不断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工作队基于德格县藏区优质文化和特色农牧产品特点,结合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特色,帮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藏区产品走出深山,其中德格县具有800年历史的《千手观音》版画通过独角兽企业果小美线上平台进行全国销售,成功迈出了深藏区产品“触电”的第一步,同时也将外界新经济经营理念传回了藏区,为下一步格萨尔王机场通航后全县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积累了实战经验。

教育先行,为藏区孩子扶贫先扶智

成都高新区,为藏区孩子的教育付出智慧与真情。德格县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30座,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0℃。然而,在德格县城关一完小综合楼里暖意融融,孩子们安心舒适地端坐学习。

这座综合楼由成都高新区投资1390万元修建而成,能容纳20个班级、1000名学生就读。里面配备先进的多媒体学习设备,每间教室都铺有地暖,为师生们挡住了高原严寒。

29岁的苏竞是成都高新新科学校的英语老师。2018年9月,苏竞到德格县马尼干戈镇初级中学支教,担任初二的英语、计算机两门学科的老师。这是德格县仅有的两所初中之一,仅初中就有1056名学生。

这里的孩子学习积极性很强,缺少的是学习方法。苏竞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英语字典,这对英语学习来说是一大“硬伤”。于是前去支教的高新老师们在朋友圈里发起倡议,很快募捐到200多本英语字典,保证了同学们的英语学习。

苏竞经常跟同学们交流,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可以跟全世界的人进行交流。他给学生看他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和视频,“只有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医疗扶贫,解决当地老百姓就医难

德格县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落后。在成都高新区援藏干部努力下,德格县医院附属设施改造完成,全县26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健康体检便携式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错阿乡中心卫生院新建、达马乡中心卫生院改造完成。成都高新区干部到乡镇卫生院任职,带去了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和技术。

鄢光俊是高新区石板凳镇中心卫生院的外科医生,2018年1月到德格县援藏,在距离县城100多公里之外的马尼干戈镇卫生院工作。镇卫生院仅有三名医生,平时负责一些简单的诊疗。

有一次,一位50岁左右的患者,由于其家庭条件较差,无力承担到州医院的治疗费用。为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鄢光俊和同事决定在镇卫生院对其实施手术。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影响,在县卫计局的支持下,卫生院建立了“日间手术室”,增强了消毒环节。今年以来,鄢光俊带领镇卫生院的医生开展了10余台门诊手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条件,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刘畅 吴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