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

大家都知道,超级英雄基本都是父母双亡。

但要是和童话故事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处理上,童话简直是“辣手摧母”。

童话主角都没妈?

中国与欧洲童话故事存在一种现象——生母缺失。

说简单点。

没妈,没亲妈。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3)

这种没妈的现象具体又可以分为:父母双亡、亲妈死亡、养母/继母恶毒、单身父亲独自抚养孩子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各位公主们。

茉莉公主、小美人鱼,自幼丧母,跟着单亲老父亲一起生活。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4)

白雪公主、灰姑娘、Elsa和安娜公主,父母双亡、无依无靠。

虽然公主丧亲概率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是比例过半是肯定的了。

不仅是各位公主,其他角色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匹诺曹,一个木偶,肯定没有父母,硬要说母亲,可能就是蓝衣仙女了。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5)

彼得·潘,这一群男孩都没有父母。

泰山,生身父母都已被萨伯尔杀害。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6)

不只是人,动物也是如此。

小飞象从小就和母亲一起长大,但妈妈大多数时间都被关着。

《小鹿斑比》和《熊的传说》里面,母亲的角色都在一开始就被猎人杀害。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7)

《森林王子》,毛克利的狼妈妈被老虎谢利·可汗杀害。

《狮子王》里的辛巴,父亲木法沙在一开始就被叔叔刀疤设计杀害。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8)

亲妈没了,孩子就会受到恶毒继母的虐待。

比如《汉赛尔与格莱特》,饥荒年代家里断粮,继母劝父亲把孩子遗弃在森林里。

《野天鹅》,艾丽莎的11个哥哥都被继母下咒,自己则要忍受一年不能说话的痛苦。

《爱人罗兰》中,巫婆有两位女儿,一个又丑又凶,巫婆却十分爱她,因为她是亲生的;一个又美丽又善良,巫婆却憎恨她,因为她是继女。

更别提《灰姑娘》《白雪公主》这种人尽皆知的恶毒后妈了。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9)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西方童话作品,主角的母亲,不是一开始被人杀害,就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交代。

比如贝儿、小红帽,甚至都没说亲妈是谁。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0)

中国童话也是一样如此。

《叶限》里,继母成天压迫叶限,打发她干这干那。

还有《变形男孩》。

一个男人娶三个妻子,其中的一个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其他的两个妻子把这个男孩子扔到了水里,想要溺死男孩,失败之后,她们又把他裹在稻草里让一头牛吃。

而在冯骥才主编的《民间故事选》中,神奇幻想类的童话收集共有19篇,其中63%完全没有提到亲妈。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1)

对于这种设定,大多数人其实一开始并不会注意到。

毕竟每个人的重点都在主角身上,除非想反映亲情主旨,不然没有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父母身上。

但现在这样看,妈妈的“死亡率”和“失踪率”未免也太高了。

为什么童话会如此跟爹妈们“过不去”?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2)

为何把亲妈写死?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主角更好地成长。

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是保护者

这两个角色要是同时存在,主角根本就没有任何成长的契机。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3)

想象一下。

如果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母亲没有死,她们还会被欺负吗?

如果Elsa的父母没有去世,她还会一个人跑到雪山上活吗?

不设定一个死亡的情节,后续的一系列故事都没了发展的依据。

说到这里,还会有人质疑,难道父母健全的人就不能获得成长了吗?

悲剧的表现方式并不只一种,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这种残酷的方式?

其实,之所以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快进

虽然主角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挫折慢慢成长,但是故事总归是要吸引人,设置冲突效果的,所以必须要让主人公尽快觉醒。

成长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哪里能有父母心疼关心你的桥段呢?

那为什么总是母亲死亡,父亲健在呢?

因为父亲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敌人,代表着未来,主角们挑战的往往就是父亲,或师父、叔叔这种与父亲等同的形象。

而且童话也是要反映一部分现实的。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医疗水平都很低下,女性很容易在生孩子的时候死亡,亲妈自然就没了。

这时,可能又有人质疑了。

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好的,完全可以不用把他们写死,直接变成反派不就好了?

这是一种方法,童话故事也的确这么做了。

但是,作为一个面向全年龄的故事,直接说父母不是好人肯定会引起人们对作品意图的质疑。

所以,它们会设计一个后妈的角色。

亲妈是好人,后妈是坏蛋。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4)

为什么偏偏要把继母设计成恶毒角色呢?

这种创作手法是在帮助孩子处理对妈妈矛盾的感觉

人类是崇尚母性的,而民间故事中的母亲,多少都会流露一些负面的东西,这是人们想要回避的。

所以在故事里妈妈就被分裂出来,继母承担了母性的负面部分,变成了邪恶的女巫、恶毒的女人,坏的照顾者。

就像《白雪公主》。

最开始的版本,王后是亲妈,不是后妈,后来才作了修改。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5)

其实,在早期的希腊、印度各国神话里,母亲的形象非常丰富。

《格林童话》之后,亲妈没了的现象才越来越多。

这么做是为了简化人物关系,增强男性的重要性

很多童话故事里,母亲的作用就是生下孩子,在故事中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如果不是扮演反派,给公主留下心理阴影,也就没有出场的必要了。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6)

打个比方。

《还珠格格》里的皇后,失去了反派属性就立马酱油,剩下的就是让男友和父亲之间有矛盾关系。

而女孩和父亲关系是很微妙的,很容易出现溺爱或者关系不好的模式。

比如《图兰朵》里的任性公主,或是《风中奇缘》里的宝加康蒂公主,这种更适合故事发展。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7)

不过,对于迪士尼童话来说,还有一个原因——迪士尼的童年创伤

在成功推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之后,迪士尼给自己的父母买了一栋房子,但一年之后,母亲弗罗拉却死在了新家里。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8)

因为对母亲心怀愧疚,所以迪士尼会有意在剧中写死,或者取代生母的角色。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19)

“继母恶毒”的戏剧理论

在《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311篇故事中,共有68个巫婆或继母。

其中38个是巫婆兼继母,她们凶狠、恶毒、嫉妒心强,最终都死于非命。

虽然也有一些善良后妈的童话。

比如《柳树下的梦》《井边的牧鹅女》,但知名度远远比不上那些邪恶的后妈。

恶毒的一直都是后妈,你很少能看到狠心的后爸。

而且,你会发现,继母的虐待行为很少受到父亲的干预和制止。

为啥?

就因为后妈做事很隐蔽?

一个主要原因是性别分工。

在中古时期,女性是没有工作的,她们一生的职责就是学做家务,然后在差不多12岁的样子结婚生育。

也就是说,女性一生的舞台就是家庭。

养家糊口是男人的责任,只有他们才能外出。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0)

所以父亲们发现不了,也不会关心孩子们与继母相处得如何。

再说,即便是发现了,父亲们也不会把继母赶走,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操持家庭的人,并且也需要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使自己的儿女实现性别认同。

而且,也正是因为没地位,所以一切的黑锅都可以让女性来背。

因此现在看到的童话里,基本上恶毒的都是母亲,而非父亲。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1)

这种故事的传播,其实是固化了女性邪恶论的传统性别意识

并且容易让人形成错觉,只要是继母,都会虐待继子继女。

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美国心理学权威,贝特尔海姆认为,儿童阅读童话的过程,就是处理自身内心恐惧的过程。

儿童因为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对继母形象的认知来自于童话和影视剧。

所以生活中,比起父母离婚,儿童更害怕的是父亲再婚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2)

这种叙事也影响到了影视的创作。

现在的电影有一个集中性的矛盾——爸爸回来了,妈妈去哪儿了?

典型如诺兰。

他的电影中,女性角色总是过早退场。《星际穿越》甚至直接设置了一个女性缺位的家庭,父女相依为命。

《电影》杂志副主编瑞贝卡·帕尔还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们来谈谈你的“死老婆强迫症”吧》。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3)

这反映的,其实是西方对父权的悲情隐喻。

俄狄浦斯弑父并非真如佛洛依德所说的“恋母”情结。

弑父更深层的原因是一种宗教文化。

上帝是“最完美的父亲”,是所有父亲的原型;世俗的父亲是凡人,是有缺陷的。

因此,当子辈在现实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更愿意单独与神圣的天父沟通。为了追求永恒,可以放弃、否定世俗的父亲。

这才是“子”之“弑父”的心理基础。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4)

这种心理基础就为父亲埋下了悲情色彩,也成了影视的叙事动力。

人们希望重新书写父亲,把父亲放在一个救赎者、把握者、掌控者的位置之上。

通过将父亲设置为无力、无助的状态,柔化父权逻辑的同时,扩大父权的兼容性

所以我们会看到,《阿甘正传》的结尾是阿甘领着小儿子站在大树下向珍妮告别。

珍妮的死亡暗示的便是,让母亲成为历史苦难的罹难者,完成父亲的再度回归。

自童话里的父权,换了一个身份,再度完成了古老秩序的回魂。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5)

而且,观察童话的结局你也会发现,这些童话最终都是受虐待的女儿获得爱情与地位

这种灰姑娘的命运变化其实在暗示——

女子最终命运的改变只有通过婚姻才能实现。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6)

这也是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情绪。

但结了婚之后,丈夫的母亲又是另一个继母,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

就像艾丽莎在《野天鹅》中的遭遇一样。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7)

母亲象征美好的一切,所以,童话采取保的护母亲的方法,就是不让她出现。

而主角,也正是因为没了妈,才获得了内心的力量。

母亲及时的死亡成全了主角的成长,也沦为新父权时代临降的最后交易筹码。

难道,就非得是亲妈死才行吗?

如果童话故事是悲剧(童话里为何喜欢把亲妈)(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