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

李百艳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博士。曾荣获“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园丁”等荣誉称号,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出版专著《上海名师课堂初中语文李百艳卷》《发展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建平实验中学建校以来的探索》,主编《在对话中成长》《对话:走进魅力语文》等。

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中小学校长》《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主持《基于学校育人生态优化的初中生对话素养促进研究》《基于对话机制建设的公办初中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研究》《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心理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五育并举引领下的初中学校“三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真善少年”生涯辅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与研究》等市级课题。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作为一个校长,要把心中对孩子的一份爱,传递给每一个老师,每一个老师再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教育就是生命传递生命,生命影响生命。——李百艳

校长李百艳的“变与不变”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3)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17日这一天,原本是上海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然而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我们的孩子迎来了一个“加长版”的寒假,直至3月2日空中课堂开学。那一天,建平实验中学的校长李百艳,看着空荡荡的校园,她觉得,孩子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特别的开学典礼,一个特殊的仪式。

于是,她隔空和孩子们深情对话,写下了《在不确定的世界做一个确定的人》,在《人民教育》发布后,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 。其中不少金句 “破圈”到教育之外,成为很多学生、家长、家庭在那个特殊时期里的一剂心灵良药。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4)

回忆当时的情形,李百艳校长至今仍十分感慨,她说:“对于一位校长来说,任何时候任何一件事情它都可以变成一种教育资源,它其实是一个教育契机。我们经历了这样一场空前的灾难,我们应该把它变成一次让孩子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身处的社会,它其实是一个变化无常的社会,我们怎么样‘不变应万变’,从教育角度来讲,就是我们倡导的‘脚踏实地做真人’,而这个‘真人’我是把它分解为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活出真我。”李百艳说。在文章的最后,李百艳校长提出了“教育恒常:未来世界真人担当”,就是鼓励我们国家新一代的孩子,在未来世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能够有所担当的人。

人在“变” 从才女到校长

在读大学期间,李百艳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女,文章写得非常出色,性格方面也有一点不识人间烟火的超脱和浪漫。但是在走上教育岗位之后,李百艳的性格变了,变得十分细心和耐心。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5)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6)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7)

“感谢我所从事的职业,我做了老师,做了校长,其实对自己性格的改变和人格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一个作用。”李百艳说,“我原来喜欢文学,可以算是一位‘文学青年’,比较浪漫,当时写的文章,现在看起来,虽然文笔优美,但多少有些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自从做了老师之后,我感受到了那份责任、沉甸甸的责任。我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不管你花多少时间用在学生身上,都不够,因为‘学无止境’决定了‘教无止境’。每一个孩子都那么鲜活,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就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就发现我这个人‘变’了,我要写的文章,其实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逐渐地,曾经的才女李百艳在写文章时,不再追求词汇的华丽;但作为一校之长,她非常注重把做人的道理,教育的理念,通过合适的形式,在各种各样合适的场合,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传递给学生。这样的“变”源于一位校长的责任。

行在“变” 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挑战

李百艳校长的职业生涯,也是和不断“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在进入了教育领域之后,李百艳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地挑战自我。

2019年,已经是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知名校长的李百艳,从华东师范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8)

“我当时激励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退休之前要毕业。”李百艳笑着说,“但我认为,不论是职称也好,荣誉称号也好,还是我的博士身份,它们都是外在的一些机会,一些称号。但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一旦停止了学习,你就不能指望再教学生什么新东西了。”

正是这份工作中永不停止的挑战,让李百艳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时候,这位在教育领域已经取得重要成绩的校长,仍然觉得自己迫切地需要学习。“当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双向转化的通道时,我会发现理论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实践的新视野。原来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都有了答案;原来很多让你觉得很纠结很苦恼的问题,你突然间觉得通透了;你拥有了对于教育改革方向的前瞻性,在这样的引领中坚定地前行。”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9)

如今,李百艳校长又迎来了新的身份: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对此,李百艳表示,新的学习又在前方迎接着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对我来说是一种转型性的挑战。”李百艳说,“我之前包括到现在,都是在学校里教学生,到了教发院,更多地将要面对研究人员,通过培养研究人员,请他们再去培养老师,然后再去培养学生。”研究人员应该是老师的老师,教师的教练。因此,李百艳又在经历新的“变”,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用她自己另一篇爆款文的标题来表达的话,可以说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追不完的梦”。在教育的路途中一路向前的李百艳校长,用“变”诠释着教育者的赤诚。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0)

心“不变” 心在何处,智慧就在何处;爱在何处,奇迹就在何处

还记得李百艳初来上海时,绿皮火车一路飞奔,她写了一首小诗:“孤雁向南飞。振翅不可追,风霜何其重,凌云志不悔。”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对于从千里之外来到上海浦东教育的这块热土,李百艳有着满满的期待,却也有丝丝的忐忑。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1)

但是建平实验中学“治愈”了李百艳。“我是这里的三朝元老,第4任校长。我来这里的第一年,也是建平实验办校的第一年,所以我是和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这里的老师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李百艳任内毕业的数万名学生,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给了李百艳无穷的动力。“所以我是被孩子治愈的一个人。”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2)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3)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4)

然而在所有建平实验中学的孩子的心里,“妈妈校长”李百艳,是真正将他们“治愈”的人。

在建平实验读书的孩子,每年都有一个温暖的活动,那就是每年都有惊喜的“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在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每一个建平实验的孩子,都能抽一个盲盒,里面的礼物就是“校长妈妈”写的一句寄语。

“孩子们都喜欢‘抽盲盒’,我就利用盲盒的形式给每个孩子写一句话,我觉得当他抽到的时候,可能就会唤起他内心的共鸣。”就在今年的教师节,有一个孩子给李百艳写了一封信。她写道自己在六一儿童节前,成绩下降幅度比较大,当时特别沮丧,随后即在盲盒中看到校长妈妈写的寄语:“孩子,一次成绩下降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一定会再赶上去的。”那一刹那,她感到“校长仿佛偷窥到了自己的内心”。并且在把周围的同学的寄语都看了一遍以后,发现没有一个人和她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和别人是一样的,她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鼓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幅提升,所以她在教师节也给校长妈妈写了一封信。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5)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6)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7)

“我们做父母,一开始也并不会做,但是因为我爱这个孩子,为了他,我就愿意去提升我自己,愿意去学那些我没有学过的技能。”李百艳说,“所以我觉得办学,首先是价值观管理,我提出来用父母心办教育,其实这句话不是一个拔高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谁来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班级怎么样。人同此理,情同此心,你想让什么样的老师教你的孩子,你就做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让你的孩子得到什么样的对待,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的孩子。”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8)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19)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0)

爱是最大的动力源,正是因为对学生的爱,李百艳校长和建平实验的老师们,愿意去探索,愿意去思考,并且愿意把它实施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对于建平实验的孩子来说,毕业时与校长妈妈的那个拥抱,一定也是可以铭记终生的。“我做校长之后,每一年的毕业前夕,就是孩子最后一天离校时,我会站在校门口一个一个地拥抱他们。”李百艳说到这里,十分动情,“拥抱孩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我就觉得我和孩子离得特别近,那一刻我很感动,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很羞涩,有的很热情,有的孩子很瘦弱,还有的孩子也许还会有点点尴尬,因为也许他很胖。”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1)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2)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3)

“但是当我在拥抱他的时候,我悄悄地跟他说一句,我说记得回来看校长妈妈,他当时就很感动。”李百艳回忆着与建平实验每一位孩子的拥抱时说,“我觉得教育就是要有一种爱的流淌,我跟他们说不是我在拥抱你们,是你们在给我拥抱,在给我力量。我一直觉得,人们都有被爱的需要,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需要,那就是去爱的需要,去爱!”

“心在何处,智慧就在何处,爱在何处,奇迹就在何处”,这是李百艳校长在变化无常的时代里,用“不变”做出的爱的承诺。

上海教科院实验小学新校长(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24)

行香子

白露生凉,秋水天长。夺人眼,如火高粱。恰西风起,大雁南翔,越万重山,千重水,百重霜。长江帆影,星疏月朗,看人间,几度沧桑。任流年去,不问炎凉,自心声醉,歌声远,笑声扬。——李百艳填词

责任编辑 倪莉琪

来源 浦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