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五首(望洞庭刘禹锡)(1)

洞庭湖

刘禹锡望洞庭五首(望洞庭刘禹锡)(2)

君山

喵一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据说和刘备一样,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本诗题目《望洞庭》就是远望洞庭湖,但是没有“赠张丞相”,名相张九龄在80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这首诗是,公元824年的秋天,52岁的刘禹锡,在从重庆奉节夔州刺史,调任安徽和县和州刺史的旅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此句中“和”字,即和谐之意,也是本诗的诗眼。潭面,就是湖面、水面,因为上一句有湖,下一句有水,为避免重复改称潭面。看来,诗人是夜里行船路过洞庭湖。或许,他正站在船头,看到皎洁的秋月,映在宽阔平静的湖面上,月光、水光互相交融,显得静谧而又和谐。夜里无风,脚下的湖面虽然没有波浪,但由于湖水的流动,也并不是十分平静,像是未磨的铜镜,映照出模糊的船影和人影,使天水一色的画面又多了些朦胧之美。如果加上画面之外的,船桨声和行船灯,一副“桨声灯影里的洞庭湖”网红景点宣传照就出炉了。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此句中的“青螺”二字,是指青色的河螺,在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诗人抬眼远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小巧玲珑的君山,好像是洁白的银盘里托着的一枚青螺,似乎有种法式大餐的味道。

事实上,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失败,从805年初次被贬,到827年贬官结束,一生中的二十三年都贬官在外,号称唐代“贬官时间最长的写诗达人”。这首诗写于他多年贬官的后期,或许是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诗人眼中的洞庭湖,更是一派空灵静谧、温润和谐的景象。

课外福利,如果给孩子起名,这首诗就是难得的“宝藏起名诗”。像是胡秋月、胡月和,谭无风、谭镜磨,姚庭山、姚水翠,白银青、白盘一,等等,都是不错的好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