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蔡
【姓氏起源】
蔡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初,周武王伐商成功后,封商纣王之子为殷侯,又将胞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殷的周围以监视,史称“三监”。武王去世后,“三监”乘成王年幼,勾结封王之子武庚发动了叛乱。最后周公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于郭邻,霍叔越降为庶人。其中蔡叔放逐后因而郁郁寡欢,不久就死去。蔡叔的儿子仲,认识到父亲的过错,并没因父亲放逐而死有怨恨,安份守己,学会了放牧驯马的技术。周公知道后,又建议成王,把仲封回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战国后期,蔡国被楚国吞并,失国后的蔡侯子孙就以国为姓,就是蔡氏,奉仲为蔡姓始祖。
【全国的分布】
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迫使蔡姓族人大举南迁,辗转定居于江浙各地;唐宋时期,社会逐步安定,经济逐渐发展,蔡姓宗族逐渐发展成望族;到了明清时期,蔡姓远播于海外地区。如今,蔡姓在尤以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居多。
【姓氏名人】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擅长散文词赋,又工隶书,曾创“飞白”书,且擅画,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蔡伦:桂阳(今湖南省郴州)人,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他总结西汉以来用汀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造纸之法,时称蔡侯纸。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襄: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北宋书法家。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淳淡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谓“散草”、“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郊燔帖》、《蒙惠帖》等,书法杰作有《茶录》。
蔡元培:浙江省绍兴人,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积极倡导科教育人,实行先进办学方针,提倡民主、科学。曾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司法部长等职。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姓氏文化】
蔡伦与造纸术
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就用石刀把字刻在乌龟壳或兽的大骨头上面,叫做“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改用来源广泛的竹片、木板作为刻字的材料。发明了毛笔后,人们就在竹简、木简上写字,然后把这些竹简、木简用绳子穿起来,但却显得太笨重。
周代末年,有人开始用丝织的白绢代替竹简、木简来写字,这虽然简便、轻巧,但却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到了东汉,太监蔡伦总结了西汉以来造纸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在原料上,除采用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类材料外,同时还采用了树皮,从而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在技术工艺上,也较以前更加完备和精细。除淘洗、碎切、泡沤原料之外,还开始用石灰进行碱液烹煮。这项重要的工艺革新,既加快了纤维的分解速度,又使植物纤维分解得更细更散,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的质量。
到了唐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日本,不久又传到阿拉伯、欧洲和非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人事迹】
蔡邕救琴
东汉灵帝时期,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后来,灵帝竟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经常在灵帝面前说蔡邕的坏话。蔡邕知道自己处境越来越危险了,随时有被加害的可能,于是他偷偷地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起来。
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在吴地隐居时,蔡邕常常弹琴,以此来抒发自己悲愤之情。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当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木柴被烧得“噼哩啪啦”地响。这时,听到清脆响声之后的蔡邕,心中不由得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一会儿,忽然间他跳起来就往灶间跑。
蔡邕来到炉火边,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做琴的一块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但他仍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经过他精雕细刻之后,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简直就是盖世无双。
后来蔡邕遇害,但是他的这把琴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稀有的珍宝。由于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此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田
【姓氏起源】
田姓是圣帝舜的后裔。周初,周武王封舜的后裔胡公妫满为陈侯。到陈桓公时,他的弟弟佗乘桓公病逝之机,借蔡侯之兵杀死太子免而篡位,自立为陈厉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君,是为庄公和宣公。宣公在位时,怀疑太子御寇要谋反,就把他杀了。厉公的儿子陈完与御寇很要好,怕受牵连,就逃到齐国去了。于是齐桓公就把他封于田邑,人称田敬仲。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就是田氏,奉田敬仲为田姓始祖。
【全国的分布】
田姓是以今山东临淄为发源地。先秦时期,田姓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宋代,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为多。
【姓氏名人】
田文:号孟尝君,山东滕县人,著名战国时期齐国重臣、四大公子之一。
田承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唐末时军阀,为河北割据势力,也曾两度叛乱,死后由其侄田悦继位,曾一度自称魏王。
田锡田:襄城人,明朝著名书法家。喜欢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田汝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学家。他博学、工文,尤善叙述,撰写有《辽记》、《炎徼纪闻》、《西湖游览者》、《田叔禾集》等。
田汉: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创作过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
【姓氏文化】
数字姓多为田姓后代
说到田姓,后来又有很多分支。秦统一六国后,田姓诸侯纷纷前来投降于秦,后来他们又帮助项羽反秦,秦灭后又帮项羽打刘邦。刘邦夺得天下后,田姓诸侯就倒霉了,成了刘邦的主要打击对象。刘邦不断削弱田族的势力。他把田姓的分成8批,后来这8批发展成为8大家族。
不仅如此,刘邦还不许他们姓田,要他们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现在台湾地区还有人姓“第五”,就是田姓的分支后代。当时,“第一”到“第八”都分布在西安附近。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的母亲姓田,他的舅舅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汾。此时田姓与刘家的皇室结亲,才算正式翻了身。
【名人事迹】
田单火牛败燕军
战国时期,燕国的大将军乐毅率军攻打齐国。他攻下了齐国的大片城池,最好只有莒城、即墨没有攻下来。即墨人为了保守自己的城池,一致推举田单为将。
当时田单看到敌军无数,自己也是无计可施,后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收集了即墨城里的一千多头牛,给牛披上绛红色的龙纹彩服,在牛角上绑扎利刃,在牛尾上系着浇注油脂的芦苇,然后又将城墙凿开了几十个大洞。
到了夜晚,他让人点燃芦苇,牛尾便烧了起来。于是他又叫人将几千头牛从十几个大洞中赶放出去。这些牛被火烧着后,发疯似的冲向城外燕军的营寨。燕军从火光中见到了被化妆的牛之后,以为是从天而降的怪兽,赶紧逃命。在混乱中燕军士卒死的死伤的伤。这时跟在牛阵后面的由田单带领的五千士兵发起反攻,燕军惨败而逃。
胡
【姓氏起源】
周初,周武王对前代圣贤之后分别封为诸侯,其中圣帝舜的后裔妫满被封为陈侯,建立了陈国(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史又称为胡公妫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后,他的子孙分为了两支,一支以国为姓,是为陈氏,一支以妫满谥号为氏,是胡氏,奉胡公妫满为始祖。
【全国的分布】
胡姓的起源地是周初的封地陈国。汉时,胡姓迁入陕西、甘肃、山西等地;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大举南迁。当今胡姓分布很广,山东、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多此姓。
【姓氏名人】
胡安:汉朝初期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瑗: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江苏泰县人,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瑰:契丹族,河北涿县人,唐朝著名画家。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所传世作品《卓歇图》,是一幅难得的传世珍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白话文学史》等。
【姓氏文化】
胡公祠
胡公祠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公园南门内,1936年落成,为庙宇式建筑,占地23亩,主要建筑有门房和大殿。大殿建在青石护砌的高台上,高台四周有汉白玉石柱,上雕狮头。大殿面阔五间,红墙绿瓦,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四角悬有风铃。殿门上雕有各种花卉图案,雕工精细,殿内正中有暖阁一座,内设胡景翼等人牌位。
胡景翼是陕西富平人,他曾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在陕西举兵响应,任新军第一标统带。民国成立后,赴日本求学,回国后在陕军陈树藩部任营长、团长,陕西陆军宣一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至河北归附曹锟、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与冯玉祥一起发动北京政变,并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不久任河南省军务督办。胡公祠即为他而设。
【名人事迹】
胡趱为驴请假
胡趱是唐昭宗时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他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爱下棋。每次都是骑着一头毛驴,去找朋友下棋。他这位朋友是十分热情,见他一来,便对家童说:“快将驴子牵到后院去喂。”胡趱见此情景深受感动。
有一天,胡趱正与这位朋友下棋,朝廷忽然临时召他去侍乐。于是他忙让家童把驴子牵来。等到牵来时,他发现驴子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原来他的朋友正用驴子拉磨呢!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次日,胡趱步行来到这位朋友家,朋友见他没骑驴来,连问原因。胡趱对朋友说:“自从昨天回去后,我的驴生病了,头晕恶心,不愿动弹,今天暂请假休息一下。”朋友听胡趱这么一说,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小聪明”,感到不好意思,他马上向胡趱道歉,胡趱便也原谅了他。
万
【姓氏起源】
周初,“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的后人中有个叫毕万的,在晋国当大夫,因功被封于魏。毕万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是为万氏,奉毕万为万姓始祖。
另外,周初有个芮国(今山西省芮城县),是周王室同姓诸侯国。春秋时期,芮国有个国君叫苗伯万,因其好女色,宫中养了很多美女。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后很生气,就把他赶到魏城去了。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为姓,就是万氏,是另一支万氏。
【全国的分布】
早期万姓当发源于山西、陕西省境,这二省亦为后世万姓支系主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四起,万姓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迁,奠定了后世万姓盛于南方的基础;唐时,浙江、安徽万姓发展比较旺盛;宋元时期,北方时有战争,致使万姓再次南迁;明清时期,是历史上万姓最盛阶段,四川、江苏、广西亦有万姓足迹。如今,万姓尤以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
【姓氏名人】
万修:字君游,东汉茂陵人。更始年间任信都令,迎光武帝,拜偏将军。平河北,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宝常:隋朝著名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表: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有《灼艾集》、《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等。
万寿祺: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朝灭亡后,仍以遗民自居,着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家宝:笔名曹禺,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史上杰出的文艺家、戏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姓氏文化】
“万年历”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没有历法,没有节气。后来,有一个叫万年历的青年樵夫,发现树阴随着太阳移动,因而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他上山采药,又受泉水有节奏地往下滴的启发,做了个“漏壶”,用漏水的方法计时。经过多年细观察,他发现每隔360天,天时长短就重复一次。万年历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天子祖乙。祖乙非常高兴,大兴土木,修建日月阁,请万年历带着他的“日晷”、“漏壶”在阁上精心研究历法。
经过三年钻研,万年历终于制成草历,向宫中管这项工作的阿衡作了汇报:“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嫉贤妒能,他收买一名刺客暗中杀万年历,但他的阴谋没有得呈。他的阴谋败露后天子下令将阿衡处以极刑,并亲自到“日月阁”看望了万年历。万年历请求天子为他草制的历法定个名字。天子说:“你入阁三年,制出了历法,功德无量,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叫它‘万年历’吧!”
【名人事迹】
偏偏姓万
从前,有一个财主不认识字,于是他为儿子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教他儿子写字,写上一划时,告诉他这是“一”字;写上二划时,告诉他这是“二”字;三划就是“三”字。
财主的儿子听了,感觉认字太容易了。于是他扔下笔高兴得跳起来说:“识字也太简单了,何必要请先生呢!”财主听从儿子的话,就把这位教书先生给辞退了。
过了几天,财主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家吃饭,叫儿子写个请柬。财主的儿子一大早就动笔写。可是时间马上到了中午还不见儿子写成。财主着急得很,接连去催他。财主的儿子不厌其烦地嘟囔着:“姓啥不好,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写到现在,才写了五百多划。”
喜欢的话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