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在说解"主义"这个词的时候提到,主义即隐含着优先的意思,于是当谈论到某某主义的时候,就是说在涉及到有关方面时以它为先。我这位老师作为莫言的读者的年纪想必比我的年龄还大,我还记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一年,老师的朋友,也就是另一位语文老师来代课,用他那充满着刚气干脆凛冽的声音说起这件事,仿佛许多年前夜读《丰乳肥臀》的时候重现眼前,泪水也就在那个夜里流淌。我那时第一次了解到莫言,由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我直到两三年后才将朋友送来的《蛙》读完,而这时我已经离家有年,实在是不能冲到讲台上,拿着这本《生死疲劳》问一问老师,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是否就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片刻之间不能得到答案,只能按照老师曾经的说解,像完成一道论述题一样,将我所看到的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暂时的回答。我想魔幻现实主义,定然有一个需要以之优先的目的在,我愿意认为魔幻是手段,现实是目的,那么这样的主义就一定要以反映现实这一目的为最高优先级。这算一个不太会犯大错误的答案,我读完《蛙》的时候这样想,然后带着这样的理解将《生死疲劳》读完,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为什么要用魔幻的方法达成现实的目的呢?在我惯有的小说思维里,若要写时代的现实,就需要忠实得写现实,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一个时代的变迁改易不需要牛鬼蛇神的影子,比如《活着》,比如《白鹿原》。当然白鹿原还是略有一点传奇的色彩,朱先生最后在砖窑里留下的那几块砖仿佛带着洞见未来的透彻,让人从惊诧中反思,不过相较于《生死疲劳》,前者不过是小说的戏剧化处理。我想到,唯有一种境况是仅仅依靠写实的笔法不能满足的,即现实的思考可以依托于最真实反映时代的笔触,而更深层的思考或者反思,却需要超越现实的事物作为载体去让人感受到。我模糊感受到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反思在,但没有办法准确的表达出来。

生死疲劳的六世轮回(轮回何须六道读罢生死疲劳)(1)

我要引用莫言几句话来开始我对《生死疲劳》的大致感悟,"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的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还有一句,"佛言低垂处,生死皆疲劳。"

从这两句话里便可以知道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在这个故事里是如何承担着各自的作用,并且将现实或超越现实的反思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魔幻"方法就是六道轮回,而"现实"目的则是建国初到新世纪初这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故事,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时代变化又如此剧烈且各具特色,我想,如果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跟随着他的文字将这五十年过完,也要叹一声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的第一滴蒸发的海水是作为地主被打倒枪毙的西门闹,也就是贯穿整个故事在畜生道里轮回往复的冤魂。从西门闹大闹地府随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到最后的大头婴儿,故事叙述的视角就随着轮回的变化而变化。整个故事用的是回忆的口吻,回忆者是西门闹最后一次转生大头婴儿,而故事的倾听者是故事中那个与时代潮流抗争一生的蓝脸儿子,蓝解放。

我愿意相信,莫言在小说里每一个安排都有其独到的意义,而这,也许就是我应该从故事读到的超越现实的反思。

西门闹带着不甘和不解死去,因此也带着不甘和愤怒以各种非灵长的生物流连在人世间。故事五十年的时间里,人生的走向大致受了时代潮流了影响,从蓝脸、西门金龙到蓝开放,西门闹从猪狗牛驴的视角里参与了这些子孙后辈的人生坎坷。故事中反抗意识最强烈的主角是蓝脸,但我看来,不仅仅是蓝脸,整个故事涉及到的主人公,都有一种反抗时代的意味在,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年最迎合时代的人,到最后也成为反抗时代最激烈的人,这其中的变化令人慨叹,当然,同一个时代里,时代的迎合者与抗争者之间身份的转换与博弈会让我想得更多一些。

西门闹的转生是从最初的不甘心开始的,他是一个有为有良心的大地主,在地主阶层里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而蓝脸则是他救下来并且悉心培养的助手,作为第一个与时代抗争的人,也是第一个被迫站在时代对立面的人,西门闹作为地主被枪毙了,他不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也不愿意接受因为一个身份就被背叛而魂归黄泉,于是带着这样的冤屈他成为蓝脸最依赖的驴和牛。蓝脸是故事里最鲜明的反抗者,也是最孤独的人。因为站在时代的对立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所有人格格不入,我想,这种勇气和毅力不是人人都有的,蓝脸的勇气和毅力是来自于自身良知的谴责。蓝脸的反抗最初也源自于对时代的迎合,因为他也是枪毙西门闹的同谋,也许正因为这一次的迎合,于朴实农民的简单的道德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直到死亡也念念不忘着西门闹的冤屈。蓝脸没有办法伸冤,这种冤屈没有道理可申述,唯有他自己努力将西门闹留下的土地经营好,于是他在合作社的年代选择自己一个人单干,为此妻儿也不得不离他远去成为大时代里激荡的浪花,陪他的只有一头驴,然后是一头牛,西门闹的灵魂旁观了蓝脸在迎合时代以后毅然走到大时代的对立面这一阶段的故事。

西门闹有一个儿子,西门金龙。蓝解放则是蓝脸的儿子,这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人生走向也大不相同,西门金龙是时代坚定且先行的迎合者,土地革命时他是时代的拥护者,合作社搞大跃进时他一人当先,文革时他是毛主席的拥护者,毛泽东去世的消息通过广播传到高密时,也是他托着收音机走在乡村里,默然传递这个消息,改革开放时也是他成为公司的董事长,思考着全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西门金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迎合者,也是一个时代成功的代言,他的人生轨迹确实反映了中国开国五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在思想和行为上,西门金龙的转变是成功的,而他的死,也因为此。他的引路人洪泰岳曾经也是时代的忠实追随者,然而到改革开放时,也成为固执的守旧者,他还迎合着文革以前的时代,也就被迫成为了新时代的反抗者,当洪泰岳抱着炸药与西门金龙同归于尽的时候,也意味着旧时代与新时代的消亡,当然彻底消亡的是洪泰岳所坚持的时代,与之相对的蓝脸由此也被迫成为了时代的迎合者,他以单干的形式反抗着合作社的时代,最后却因为单干守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蓝脸的亲生儿子蓝解放,也就是故事的另一个回忆者,是一个介于时代反抗与迎合边缘的人,他最初因为蓝脸的原因,与父亲一起选择单,半途也选择了跟随西门金龙的脚步,迎着时代的潮流最后成为副县长,到这时他又因为和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庞春苗相爱,毅然抛弃了许多年因为迎合时代得到的一切,也抛家弃子与其私奔,成为当时县城里最轰动的事件,西门金龙的迎合一直都是自主的,而蓝解放从迎合到反抗都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他没有一个明确的信念要去面对当下的时代,他的行为受到眼前的利益驱动(爱情在他看来也是一种能让他得到家庭温暖的利益,与西门金龙区别在于蓝解放因为看到利益选择迎合,而后者是因为迎合而得到利益)。这个时期,西门闹作为西门金龙的猪、蓝解放的狗旁观整个过程。

最后一个和时代抗争的人物是蓝解放的儿子蓝开放,蓝开放算得上新旧时代过渡时期的代言人,他既没有直接接触到父辈少年时代各式人物剧烈冲突的故事,也未来得及享受到新时代里中国日新月异变化中带来的好处,他的反抗是脆弱的。首先,他唾弃着父亲因为另一个女人而抛弃家庭的行为,也因为爱上了因为家庭变故流落街头的庞凤凰选择了要放弃人民警察的职位,与爱人厮守一生,然而当他最后得知庞凤凰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时,他不能接受这一现实选择了自杀,西门闹作为庞凤凰的猴子参与了这件事,蓝开放自杀之前先一枪解决了这个猴子。

整个故事既有着悲剧,也有圆满。迎合时代者西门金龙结局是悲剧,反抗时代者蓝脸一生都是悲剧,而在反抗与迎合边缘的蓝解放相较之下到有一个算是圆满的结局,总之是悲剧多过圆满。

故事里莫言直接表达出来的主旨是关于人生的爱恨。西门闹初次死亡时满怀着怨恨,随着一次次的轮回,他的怨恨也随之减少,到最后恨无可恨,"这个世界上,怀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不愿意让怀有仇恨的灵魂再转生为人,但总那些怀有仇恨的灵魂漏网"阎王如是说,西门闹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他终于不再恨。

未能直接表述在小说里的内涵,我想,关于恨,故事里所有的恨,到最后都不可避免与时代有关系,一个人在大时代的洪流应该如何自处呢?这是个宏大的话题,莫言将这个话题摆在读者面前,而故事的主人公在时代里一次次经历着自主的思想与时代思想博弈的煎熬过程,不仅仅是西门闹转生各类动物,就是当事人也在一次次仇恨的产生与消亡中产生。

如果不用转生,以人的视角来说这个故事会更好吗?我想不会了,转生是一种象征意义,不论是转生为猪狗或其他,都不会影响整个故事,但转生这个过程却包含着时代的变化,包含着各类人物心路历程的起伏与信念的变化。

昨日之是,也许为今日之非,没有人看够看得清未来怎样在变化,似乎没有一种完美的人生模式可以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悲剧,我们无所怨恨。

也许蓝脸的墓碑会有所启示,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