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字面上看是一个人有两张脸,不过一般用来形容有两种状态的人。如李汝珍才曾在《镜花缘》中的描写,两面国的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是笑脸慈眉善目。另外一张却是恶脸凶狠阴险,这样的笔法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然而历史上却有过不少这样的“两面人”。

比如说唐朝宰相李林甫,对外那些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能威胁到他的官员。表面和善、语言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遭他这一招的人可不少,比如说卢绚、严挺之,为此诞生了一个口蜜腹剑的成语。而同在唐朝的另一位诗人,也称得上双面人,他便是李绅。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1)

李绅其人

李绅,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会昌六年(846年)。进士及第后在朝廷做官,一路升到了赵国公的位置上,还曾为相四年。李绅其人不光在当时的政坛颇有作为,在诗坛也很有作为,跟元稹、白居易的交往都很频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他是唐代第一个有意识地以“新题乐府”为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诗人,生平有不少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中。在诗坛,李绅还有一个外号,那便是“悯农诗人”。这源自于李绅的一个作品,也就是《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2)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是李绅的组诗作品,一共有两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组诗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以硕果累累衬托农民辛勤但两手空空的现实问题,第二首描绘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劳作的场景。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3)

最后一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而悯农的创作起因便是李绅青年时代。目睹了农民终日劳作,却不得温饱的场景后,既同情又气愤。出于这种心态这才写下了悯农二首,诗人显然很敏锐的观察到了,汗滴禾下土可谓是体微察细。出于诗的语言精简,且通俗、质朴,它在人民中广为流传。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4)

生活豪奢

可讽刺的是,这位体察到农民辛苦,写下悯农二首的李绅。在生活中却有着另一面,他仕途飞黄腾达后,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竟然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贪官污吏,据说,李绅的一餐常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他当节度使的时候,丝毫不顾百姓的疾苦,他治下的百姓纷纷渡江而难逃。

有观点认为李绅喜欢吃鸡舌汤,一顿鸡舌汤药耗费三百个鸡舌,这相当于一天要杀三百只鸡。诚然,李绅生活是十分豪奢,但并不代表他喜欢吃鸡舌。这大概是民间的误传,这儿的鸡舌是一种西域进贡来的香料,咀嚼可以去除口腔里的异味。所以他吃的应该是鸡舌香,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价格可不低。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5)

滥施淫威

不光生活奢侈,而且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从前他时常去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里做客,那是尊敬的称呼叔叔,发迹之后却将对方称之为孙子。还有个姓崔的巡官员跟他是同科进士,李绅嫌他不主动来给自己打招呼,借着两家仆人打架的名义将其杖打二十并流放。这些还不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他晚年经手过一起吴湘案,吴湘此人贪污了一点钱。

李绅真的珍惜粮食吗(双面人李绅人前是辛苦的悯农)(6)

但数额并不多,也没有强抢民女,李绅却一意孤行将他送上了断头台。民间有说法认为是李绅与吴湘有仇,至于是何仇有些许争议,有说是因为女人也有说是因为从前父辈的旧恩怨。是哪一种不得而知,但李绅这个人滥施淫威是真的,好在他最后也得到了报应。大中元年(847年),虽然此时李绅已死亡,但还是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