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1)

说起民国的这段历史往事,虽然时间不长(1912-1949),短短几时年间,却诞生了一批文豪,也诞生了许多的民国爱恨情仇·······

民国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时代,但是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国期间的往事。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2)

从政治角度看,我们应该肯定民国这段历史往事,因为民国的开始,意味着在中国几百年的封建帝制时代的结束,是社会的进步,民国的建立,离不开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先辈的努力,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推翻封建帝国主义的统治,将“三民主义”传播在中国的大地上,让“沉睡”的雄狮慢慢开始苏醒,让被奴性所麻木的中国人民摆脱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思想,且敢于表达,这在封建帝制时期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一切都以皇帝为主,阶级性很强,普通百姓怎么敢有自己的心声,更不用说发表自己的意见了,那可是要被株连九族的死罪啊。所以说,民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端。

从文化的角度看,民国期间是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之一,民国虽然不算是一个朝代,但其影响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朝代,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在民国前的两三百年间,民国可谓是诞生出最多大师的时代。有徐志摩,梁思成,梁启超,鲁迅,钱钟书等等,实在是太多了,真可谓是群英汇聚。

而在这些大师之间,更多的却是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就如梁思成,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微妙爱情故事,在现在来说应该说是他们之间的三角恋关系。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3)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其父亲梁启超是清末的改革家,所以梁思成在幼年期间就接受着先进的教育,这也为他之后的道路做了铺垫。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保护中国的古代建筑,并创办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至今,清华大学的建筑系都是非常地出名。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4)

徐志摩,原名章垿,出生于1897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文豪,散文家,现代诗人,而其父亲是清光绪年间的大富豪,徐志摩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也正因此徐志摩才有经济条件到美国留学,而徐志摩,也正是他在出国留学期间他父亲帮他另取的名字,他本人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所以其所作的诗都是浪漫主义的诗,就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再别康桥》。而徐志摩的亲戚也是个个很厉害,如我们所述的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外甥女,甚至我们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也和徐志摩有亲戚关系。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5)

林徽因,原名徽音,出生于1904年,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其也是一位诗人。林徽因的家庭也是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其祖父是进士,族叔是林觉民,父亲林长民又是比较活跃的政治人物,她16岁的时候便和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历,也是在欧洲期间,她认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

可以说梁思成,徐志摩和林徽因本身就是相互认识的,徐志摩是梁思成父亲梁启超的忠实粉丝,而徐志摩又是林徽因父亲的弟子,这关系还真是藕断丝连啊。说起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三角恋关系,学文学的应该都有所了解,都说,林徽因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把爱情给了徐志摩。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6)

在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便在加拿大结为夫妻,他们都是建筑学家,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而走在了一起,在他们两回到国内期间,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古建筑都遭到了炮火的洗礼,许多著名的古建筑遭到了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而作为建筑学家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两更是为此所感到惋惜,他们立志要为中国的古建筑做出自己的贡献,要保护好中国的古建筑,于是他们夫妻二人携手走边中国15个省份和190多个县,考察并绘制了将近3000处中国古建筑,而中国的古建筑能够得到全国和世界人民的认同,从而让国人重视并保护起这些古建筑,让后世能够有完整的建筑可供研究,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他们夫妻两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这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直致力中国的建筑学,所有的测绘考察,几乎都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去完成的,不得不说他们确实是一对模范夫妻。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真的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吗?其实不然,他们的婚姻也多半是迫于无奈和受命于自己父亲,因为梁思成父亲梁启超与林徽因父亲林厂民是挚友。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7)

在认识梁思成之前,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位浪漫主义诗人,而林徽因又是有独立思想的进步女青年,面对徐志摩的疯狂追求,林徽因再也顶不住,和徐志摩走在了一起,并迅速坠入爱河,但是在这之后林徽因便了解到徐志摩竟然早已结婚,而且育有小孩,这让林徽因深受打击,竟然成了第三者,至此,林徽因便于徐志摩结束了这段感情,之后便在父亲的介绍下与父亲挚友的儿子梁思成结为夫妻,梁思成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梁思成适合林徽因一同到美国留学。

在留学期间认识的徐志摩,当时林徽因选择了徐志摩的时候,梁思成也是倍感伤心,并质问过林徽因为什么选择了徐志摩而不选择他,而现在林徽因竟然和自己结了婚,真的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其实林徽因的内心却还是在徐志摩那里,只是因为她不想成为第三者,作为进步女青年,她也不想成为别人的二房,她要做大房,也正因为此,她才选择了梁思成,也因为她的进步思想,导致她在平常生活当中经常忽略了梁思成,所以在婚后的生活中,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好在,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建筑学,也正是因为此,他们两人才一直走到最后。

但是在林徽因去世后的第七年,梁思成便另娶了他人为妻,而他也表现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时的不一样的状态,这就能说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是充满了矛盾的婚姻。

再来说说民国期间另一对鸳鸯的爱恨情仇,他们就是阮玲玉和张达民。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8)

阮玲玉出生于1910年,在阮玲玉7岁那年,母亲便到了上海一家大户人家家里做女佣,也就是阮玲玉丈夫张达民家里,母亲为了女儿的学业,去和张家大老爷求情,以半价学费进入了当时的崇德女校,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阮玲玉却不加珍惜,没过多久便自动退学了。在其16岁那年,经人介绍,阮玲玉进入了一间影视公司,当起了演员,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主演了几部电影,城为了民国时间当红的女明星。

张达民,是张家的四少爷,与许多富家子弟一样,不学无术,是个纨绔子弟。但是却是一个进步青年,对于阮玲玉母女并没有歧视,反而对她们母女二人多加照顾,这也让阮玲玉对其有所好感。

张达民为了追阮玲玉,也是费尽了心思,先是主动讨好阮玲玉母亲,进而打探阮玲玉经常去的地方,然后制造一些偶遇和意外事件,从而博得阮玲玉的芳心。两人也迅速坠入了爱河,可是,他们的相爱并没有得到张家人的祝福,反而是将阮玲玉母女赶出了张家,而张达民也选择了和阮玲玉一起远走高飞。

在这之后,张达民靠着自己之前的身家继续讨好着阮玲玉和她的母亲,阮玲玉也倍加感动,以为自己找到了真命天子,对这段感情也是倍加珍惜。但是后来张达民的钱财都用光了,却不愿出去工作养活家人,因为其之前是富家子弟,所以出手都是大手大脚,还经常去赌博,舞厅等高消费的地方,这让阮玲玉哪里顶得住,再后来实在没办法,阮玲玉便出去碰运气,看是否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机缘巧合,刚好有一个剧组在招募女主角,阮玲玉便报名试镜,一下子便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就这样,阮玲玉进入了演艺界,在之后的《挂名夫妻》上映后,阮玲玉一炮而红,从一个佣人的女儿华丽转身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是,她的丈夫张达民更是肆无忌惮的大手大脚花销,阮玲玉靠演戏赚的钱都被张达民挥霍一空。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9)

之后的日子里,阮玲玉更是苦不堪言,知道其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个男人唐季珊,两人迅速坠入爱河,阮玲玉完全不顾唐季珊已有家室,或许是对张达民已经失望透顶了。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事很快就让张达民知道了,阮玲玉便不再逃避,提出和张达民分手,而张达民却提出阮玲玉每月给他生活费,或许是太想与张大民分手,阮玲玉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要求,但是张达民就像个无赖,不断地加码,让阮玲玉拿出更多的生活费给他。

最后唐季珊不同意了,他认为张达民是个无底洞,永远不会满足,阮玲玉便听了唐季珊的话,不再给张达民生活费。可是张达民又怎会善罢甘休呢,他一纸诉状将唐季珊和阮玲玉告上了法庭,说阮玲玉盗取财物等,并且钱财都让唐季珊侵吞了。而唐季珊听闻后,立刻就发表声明,并逼着阮玲玉也发表声明,迅速和阮玲玉撇清了关系,唐季珊的这种态度,也是阮玲玉所始料未及的,而在这之后,唐季珊便转身和另一个女人走在了一起,这让阮玲玉更是奔溃,她这一生要被两个男人同时折磨,而且外面的流言蜚语也还在继续着。

民国文人对徐志摩的评价(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10)

在这之后阮玲玉又和导演蔡楚生走在了一起,没曾想,这个男人又一次深深地上海了阮玲玉。而这一次,阮玲玉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1935年3月8日的深夜,她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享年25岁。她的一生是如此的悲催。

民国的爱恨情仇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少帅张学良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这里就不在一一叙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索了解,总的来说,民国时期是一个爱恨交加,也是值得我们去回味的一个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