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野战军部队之一,简称为中野,后来在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正式组建于1948年5月,到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它一共存在了七个月的时间。在中原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之下,一共有七个纵队,作战番号依次是第一纵队(司令员是杨勇)、第二纵队(司令员是陈再道)、第三纵队(司令员是陈锡联)、第四纵队(司令员是陈赓)、第六纵队(司令员是王近山)、第九纵队(司令员是秦基伟)、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是王秉璋)。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1)

看到中原野战军上述纵队的作战番号,或许有人表示不解。中原野战军没有组建第五纵队,这个很好理解,当时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也没有组建第五纵队,只有东北野战军组建有第五纵队。没有组建第五纵队的原因是,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第五纵队指的是混在内部的敌人,后来就泛称间谍。由于历史影响不好,所以当时中原野战军包括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都没有组建第五纵队,将这个作战番号空编。那么,为什么中原野战军没有第七、第八、第十纵队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2)

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之时,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并制止内战危机。军委于1945年8月11日发出了一个重要指示,就是要求各个战略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八路军第129师组建了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到了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为了组织发起上党战役,以冀南军区主力改编为冀南纵队、太行军区主力改编为太行纵队、太岳军区主力改编为太岳纵队。不久,冀鲁豫军区主力改编为第一纵队。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3)

这四个纵队,也是晋冀鲁豫军区最早成立的纵队,不过这时候并没有实现统一的数字序列番号。到了1945年10月,冀南纵队改编为第二纵队,太行纵队改编为第三纵队,太岳纵队改编为第四纵队,这才实现了数字序列番号的统编。此时,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是杨得志)、第二纵队9(司令员是陈再道)、第三纵队(司令员是陈锡联)、第四纵队(司令员是陈赓)。到了1945年11月,军委发布命令,杨得志率领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开赴东北,途中因为形势的变化而留在了晋察冀军区(也就是后来华北军区的前身)。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4)

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军区又以太行军区部队为主组建了第六纵队(司令员是王宏坤,后由王近山接任),以冀鲁豫军区部队为主组建了第七纵队(司令员是杨勇)。不久之后,军委发布命令,陈赓率领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开赴东北,晋冀鲁豫军区随之决定组建了第八纵队(司令员谢富治)。不过,后来由于军委又决定第四纵队不去东北,所以第四纵队与新组建的第八纵队进行了合并,第八纵队的番号被撤销,使用第四纵队的番号。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5)

到了1946年12月,此前留在晋察冀军区的第一纵队归建(杨得志因为工作需要留在晋察冀军区),后来第一纵队与第七纵队合并,第七纵队的番号被撤销,使用第一纵队的番号(司令员是杨勇)。从以上经过来看,在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晋冀鲁豫军区,曾组建有第七纵队和第八纵队,但后来都被撤销,第七纵队与第一纵队合并,第八纵队与第四纵队合并。这也就是后来中原野战军没有第七纵队和第八纵队的原因。

这里要多说的是,在1947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又陆续组建了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第九纵队(司令员是秦基伟)、第十纵队(司令员是王宏坤)、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第十二纵队(司令员是赵基梅)。可是,后来王新亭率领的第八纵队被划归华北军区建制,第十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在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发展为了新建二级军区和军分区的基干部队,第十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的番号都没有保留。

中野十一纵队实力 中野为什么没有组建第七(6)

后来到了1948年5月,中原野战军组建之时,晋冀鲁豫军区的七个现有纵队,就改编为成了中原野战军的七个纵队。这样一来,中原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之下,就缺少了第七纵队、第八纵队、第十纵队以及第十二纵队。试想一下,如果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晋冀鲁豫军区,能够正常发展的话,或许中原野战军的纵队数量不仅仅是七个。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