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周的时间,这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重新开辟了一条获得巨大影响力的道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马斯克为特斯拉挣了多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马斯克为特斯拉挣了多少(马斯克影响世界的一周)

马斯克为特斯拉挣了多少

在这一周的时间,这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重新开辟了一条获得巨大影响力的道路。

埃隆•马斯克,是一位非典型的亿万富翁,更是是一个追求影响力的且有远见的梦想家。而就在这一周之内,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即将获得世界上罕见的影响力。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估计,马斯克的净资产最近达到2650亿美元。但他的生活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奢华。马斯克曾在2020年承诺要摆脱包括加州豪宅在内“几乎所有的物质财产”。

节俭的生活方式

“我几乎卖掉了包括房子在内的所有的有形财产。”2020年5月1日,这位大亨在推特上写道。

后来,他搬到了奥斯汀,住在他从火箭公司SpaceX租来的一套工作室大小的公寓里。

“我的主要住所是Boca Chica/Starbase的一栋价值5万美元的房子,是我从SpaceX租用的。不过这挺棒的,”曾拥有1亿美元房地产投资组合的马斯克在去年六月表示。“我唯一拥有的房子是在旧金山湾区的活动房。如果我把它卖了,房子对于我来说就更没什么用了。当然,那套房子适合一个大家庭成员买下来,并且这一天也有可能发生。”

马斯克经常解释说,他选择过俭朴的生活,是因为他想为把人类带到火星,并拯救人类免受污染。

这位科技大亨也曾在去年表示:“和特斯拉一起为地球开发可持续能源,和SpaceX一起让生命多行星化,保护人类意识的未来、利用Neuralink降低人工智能风险并用Boring解决交通问题都是自己的使命。”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马斯克是一个肩负使命的人,他似乎在争夺“世纪梦想家”的称号。

在四月的第一周,马斯克这个有使命感的人似乎再度找到了的意义。截至4月4日,马斯克宣布,他已购入超过9%的推特股份,这使得他成为了他最喜欢的社交网络——推特平台的最大股东。

正是在这个平台上,马斯克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形象。而推特也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最喜欢的沟通渠道。

马斯克通过推特与外界交流,更新他的公司特斯拉(Tesla)、SpaceX、Boring Co.和Neuralink的产品。

也正是在推特上,马斯克攻击、嘲笑并回应他的批评者。在社交网络上,这位高管会毫不犹豫地回应质疑他和就各种问题向他提问的用户。他也毫不避讳地阐述了自己的状态。

他也利用这个平台做财务顾问。和许多政客一样,马斯克似乎完全理解与人直接互动的力量。

他本可以在不严重损害自己财富的情况下获得推特的控制权。但相比拥有和运营该网站,马斯克似乎更感兴趣的是扰乱它。上个月,他在社交网络上增长了数百万粉丝(目前有近8100万粉丝)。

如此众多的粉丝和仰慕者让他的名声和影响力跨越了硅谷、商界、汽车和航天行业,在不拥有推特的情况下,马斯克也给世人留下了极具深刻的影响。

4月7日,马斯克为特斯拉在奥斯汀的工厂举行落成典礼,这是这家高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第四个生产基地。马斯克决定把它变成一个盛大的派对。当地时间下午4点,约有1.5万人受邀参加Cyber Rodeo,这是2019年推出的未来主义汽车赛博卡车(cybertruck)和德州文化的混合体。

马斯克表示,这将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派对。不管怎样,他认为这次活动是一个额外建立自身品牌及其宣扬其颠覆性能力的机会。

开展太空旅游

马斯克希望完成对汽车行业的颠覆。毫无疑问,它的所有竞争对手,无论是硅谷的还是底特律的,都将密切关注奥斯汀。马斯克最近宣布,他正在致力于改革交通运输的总体计划的第三部分。

4月8日,人们的注意力转向面临重大考验的SpaceX。该公司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旅游飞行的一部分。德克萨斯州的Axiom Space公司正与SpaceX公司合作组织Ax-1任务。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获准在美国境内使用自己的太空飞行硬件进行载人飞行任务。从那以后,美国宇航局已经让SpaceX公司在四次载人任务中运送专业宇航员往返空间站。

取决于Ax-1的成功,美国宇航局的旅游任务可能是一系列轨道前哨基地任务中的第一个,该前哨基地将于2031年退役。

Ax-1的机组人员包括加拿大投资者和慈善家马克·帕西(Mark Pathy)、美国企业家拉里·康纳(Larry Connor)、前以色列空军飞行员埃坦·斯蒂布(Eytan Stibbe),以及此次任务的指挥官、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迈克尔·López-Alegría。

在这10天的任务中,三名新训练的宇航员每人都要为这10天的任务支付大约5500万美元。在此期间,他们将与国际空间站目前的专业宇航员一起生活和工作。

可以说,在这短短一个疯狂的星期里,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正在进一步扩大他的权力和影响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