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1)

隐睾(cryptorchidism)也称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隐睾分单侧和双侧,双侧隐睾占1/3,右侧隐睾占70%,睾丸发源于胚胎后腹中线旁的两侧泌尿生殖嵴,其位置相当于第12胸椎。睾丸下降开始于胚胎第7个月。

下降开始前,睾丸和睾丸引带以及腹股沟管都增大,精索的血管增多且延长而呈曲张,睾丸的活动度也增大,有利于下降,因此睾丸的下降与其发育有一定关系,如果睾丸发育发生停顿或延迟,则将影响其下降。睾丸通过内环、腹股沟管及外环向外脱出,是跟随腹膜鞘状突的外突而出现,再沿睾丸引带尾端阴囊支而进入阴囊底部。

如睾丸下降停留在腹股沟管的内环、管内或外环,则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如睾丸未降至阴囊底而沿睾丸引带尾端其他分支下降至会阴、耻骨部或股部,则成为异位睾丸。睾丸下降至阴囊常是先左侧后右侧。

2019年我科收住一例男性患儿,经过2年的治疗,患者睾丸完全下降,现将该病例诊疗过程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李玉英 马明福 马伟娟 阿婷仁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情况

现病史

患儿,男,15岁,2019年3月行包皮手术时发现双侧隐睾症,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分别于2019年8月、2020年3月及2020年7月予以激素补充治疗3月后停药,每个疗程是3个月,总共治疗3个疗程,于2021年8月复查。

既往史

既往患儿体健,法定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

足月顺产

家族史

父母体健,有一哥哥,患有左侧隐睾症,有一双胞胎哥哥,患有右侧隐睾症,同年在我院均行对应侧睾丸固定术。

2019年8月HCG兴奋实验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2)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3)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4)

专科查体

辅助检查:2019年8月、2020年3月、2020年7月、2021年8月血、尿、便常规、凝血六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均未见明显异常;

甲功八项未见异常;

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MRI:示垂体微腺瘤可能;复查垂体MRI较前相仿。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5)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6)

染色体核型:XY

皮质醇节律未见异常

诊断

隐睾术后

生长发育迟缓

治疗

注射用绒促性素,2000iu,2次/周,im

十一酸睾酮胶丸,40mg,1次/天,po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因

①机械因素,将睾丸引入阴囊的索状引带异常或缺如,睾丸不能由原来位置降至阴囊(单侧隐睾);

②内分泌因素,睾丸发育不全,对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作用(单侧或双侧隐睾),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影响睾酮的产生,进而影响激素的动力作用(双侧隐睾)。

分类

①可回缩的睾丸,睾丸提睾肌过于活动,睾丸可回缩至阴囊以上位置,但夜间休息及检查中可将睾丸推入阴囊中。不用治疗青春期后睾丸位置和大小均正常,生育力同正常人。

②真性隐睾,有腹内高位隐睾、腹股沟隐睾、阴囊高位隐睾、滑动性隐睾。

③异位睾丸

④无睾畸形

临床表现

一侧或双侧阴囊空虚,在腹股沟区和阴囊上方常可触及睾丸样组织。常合并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

并发症

不育,恶变,扭转,外伤,心理障碍等。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是目前临床摸不到睾丸常用隐睾定位检查方法。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试验用于临床检查常常摸不到睾丸,腹内高位睾丸或者睾丸缺如的鉴别诊断。

(3)腹腔镜 在腹腔镜检查中常沿精索血管可找到位于腹内或者腹股沟内环处睾丸。

诊断

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第一步,患者阴囊扁平,发育差,不对称。触诊患侧阴囊空虚、无睾丸。

治疗

0-6月:观察等待

6月-1岁:激素治疗,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2岁:(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

青春期:手术治疗,睾丸切除术。

讨论与总结

男性生殖系统调节男性性别分化、第二性征变化和青春期激素变化,最终导致精子的生成和生育。在垂体激素(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作用下,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分泌睾酮,同时生殖细胞受到睾支持细胞(Sertoli cell)滋养生殖细胞,使其分隔、分化成熟成为精子。在胚胎发育时期,睾酮和双氢睾酮诱导中肾管发育和外生殖器的男性化。在青春期,睾丸促进机体生长和第二性征发育。到了成人阶段,睾丸对精子生成、刺激性欲和维持正常性功非常重要。

睾丸通过腹股沟的沉降部分受到间质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样因子3(INSL3)的控制,INSL3通过Great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睾丸下降)发挥作用。Sertoli cell产生苗勒管抑制物质(MIS),使苗勒管结构(包括输卵管、子宫及阴道部分)的退化。

正常男性青春期发育: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7)

男性青春期事件

针对该患儿,考虑到该患儿第二性征未发育,采用双侧睾丸下降固定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及睾酮助其睾丸的正常发育,观察睾酮水平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因长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后效价降低及药物的副作用,故每次激素补充治疗3个月,每个疗程是3个月,总共治疗3个疗程。每周3次肌内注射1500-2000IUhCG是常用的起始剂量,hCG注射后48-72h和治疗6-8周后均需要测定睾酮水平,以及时调整hCG剂量使睾酮水平控制在适宜的正常范围内。

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雄激素治疗并不影响后续hCG治疗反应,同时考虑患者第二性征缺如,单纯hCG治疗第二性征出现缓慢,故给予HCG治疗的同时予以雄激素治疗。雄激素治疗可以恢复睾酮水平和纠正雄激素缺乏相关的体征。睾酮替代治疗能够改善性欲和性生活;增加精力、肌肉体积和骨密度;患者对身体状况的感觉会更好。睾酮口服吸收良好,但通过肝脏时的首次降解很快,十一酸酯睾酮是一种十八烯酸,口服时,优先经过淋巴系统吸收进入体循环,避开肝脏首过效应的降解。

疗效评价

患儿经给予注射用绒促性素(2000iu 2次/周 im),十一酸睾酮胶丸(40mg 1次/天 po)治疗后,双侧睾丸完全下降,皮肤黏膜增厚、肌肉组织增强;喉部明显隆起有喉结,并且由童声而逐渐转变为低沉的嗓音;颜面部、四肢毛发增多,阴毛、腋毛发育,下肢毛发增多;有乳腺的发育;激素水平正常,身高、体重、睾丸体积达到正常水平,男性第二性征正常发育。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在睾丸固定术后,单纯应用hCG较多,联合应用hCG及雄激素报道较少,目前该患儿疗效确切,效果理想,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期望建立正常的生育能力。

专家简介

隐睾自愈的可能性和弊端(隐睾症诊断及治疗)(8)

马明福 教授

主任医师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委员

青海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青海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海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主任

昆仑英才高原名医

青海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委员

青海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第一作者

李玉英 主治医师

青海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委员

青海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