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

華表復原訴謗前

譏朝自古代民言

明堯有愛修蹲獸

望帝魂歸蜀道難

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

华表的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天安门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华表,最早是古代君主纳谏的一种形式;它和“铭”有着渊源。

天安门前的二座华表来历(天安门前你去过)(1)

华表顶端的蹲兽,其名曰“犼(hou3)”。传说它生性“好望”,古人把它安放在华表上,以示对君主的提醒。天安门里的华表上的犼,名曰“望君出”,意思是希望君主不要在深宫里整日贪恋酒色,要经常外出体察民情。天安门前的华表上的犼,名曰“望君归”,意思是希望君主在外面不要贪恋山水美景而流连忘返;视察之后要早日回宫料理政务。但是,这种涵义还是后起的意思。

犼(hou 3声)者,傳說中之怪獸也。《集韻·厚韻》有云:“北方獸名,似犬食人。”又說:犼、象、獅各出於寺殿所供,折法中三大士之座下。故而觀世音大士以‘犼’為其坐騎。另有一傳曰:犼居於东海之中,麟甲猎毛兇猛異常;口喷烈火利爪横空。善斗蛟龙斗而蛟龙不敌,嘗於北海鬥死三龍二蛟而歿……

大家知道,龍則歷來為帝王象徵,犼則可以看成是民眾代言。而犼堪制龍,則可看成是古代民貴君輕的又一思想依據。

華表則是帝堯為百姓所立的可以批評執政者的“謗木”,如今仍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及尊嚴性象徵,華表上的蹲獸名為朝天犼!

天安门前的二座华表来历(天安门前你去过)(2)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

“华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文字还未健全的时候,华表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类似的标志。尧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住处的外面,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指责他的过失,让他引以为鉴,因此该木柱又叫“诽谤木”,其作用类似今天的“意见箱”。后来在大路口上也设了诽谤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横木,作为指明路站、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又叫“华表木”或“恒表”。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解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被剥夺了,“诽谤木”上不能再刻写“意见”了,而被刻上云龙纹,既当作宫殿前面的装饰物,更作为皇权的象征。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的顶上,都有一个石头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说这种石兽名叫“孔”,性好望。孔头向内的,名叫“望君山”,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宫廷,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经常出来看看自己的臣民;孔头向外的,名叫“望帝归”,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视完毕就马上回宫,不要耽恋山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者欺骗、收买人心的伎俩。

总之,华表是我国特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改变着它的历史作用。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前。

天安门前的二座华表来历(天安门前你去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