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1)

周末回老家,到三叔家串门儿。我三叔常年在外,只有过年傍节才会回家,一家人全靠三婶儿一个人操持。三婶儿是个利索人,到处都拾掇的干干净净的,就单说厨房,地板墙壁一尘不染,炊具擦的铮亮,餐具摆放整齐有序,看厨房就知道三婶儿是个细发人儿。

这次到三叔家,发现三个亮点:其一牛槽靠墙平卧,里面整齐的躺着饮料瓶,瓶口一边,瓶底一边,连一个倒置的都没有。我问:“三婶儿,这都是咱们自己喝的瓶子吧?”“也有捡的,有时候见个瓶子,老忍不住,就捡回来了。”其二客厅里的铁腿凳子都用布裹了脚,扎的结结实实的,这个不用问,防凳子脚把地板刮出印子来,这样的凳子坐起来防滑,挪动起来还没有声响。最亮眼的就是靠墙角的扫帚,通身被布包裹着,柄儿用绳子扎的紧紧的,下面用针脚来回缀三行儿,最后露出一排扫穗,一把扫帚这样武装下来,真叫人称奇。这三个亮点,让我对三婶儿倏然起敬,真是勤俭持家的行家里手。

我三叔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儿大学毕业,刚就业;男孩正在上大学,属于名牌院校。这两个都是老实本分实干的孩子,我相信这与我三婶儿的家教是分不开的,我也相信这俩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当然勤俭持家在我父母身上也有体现。曾记得我们家一猪仔,生病了,快要死掉了,于是给它打针,药水吸好了,猪仔已只有进气,没有出气,医生拿着针询问父亲说:“还打不打?”父亲回答:“打,药水都吸好了,不打可惜了。”虽然猪仔最终没有活下来。再说母亲,家里边看电视边剥花生,这边一个盆子成子儿,那边垃圾桶装壳儿,一低头看花生子里有个壳子,就去垃圾桶里找子儿,指头抠来抠去的,我就说:“不就一花生子,至于吗?”母亲就训斥我说:“那过日子比飘树叶都稠。”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2)

我是70后,今年四十多岁。我就能感觉到浪费,衣服没有穿坏的;鞋子没有穿破的。衣服总差一件,鞋子总少一双,买下新的,旧的就懒得穿,都好好的,留下占地方,扔了怪可惜。过去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的人穿够三年的衣服少之又少,就别谈缝补。过去人为了吃饱、穿暖;现在人为了吃巧、穿时尚。以时尚为美的现代价值观,就促进了衣服更新的特别快,时尚这个“时”,还越来越短,还没咋穿,就奥特了,只得买新的。现在的人身价都是“装”出来的,名车、名表、名牌这么一装备,感觉倍儿有面子,身价就这么走高,一副成功者的样子。还有喜欢晒富,有钱总怕别人不知道,犹如衣锦夜游,不好玩,得晒晒,游艇、美女、奢饰品,这么一配套,好了,倍儿有范儿。有钱不任性,等于浪费生命。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真能养德,奢侈真能败德。那些落马的达官贵人哪个不是从奢侈开始的,奢侈膨胀着欲望,欲壑又难填,不贪都不成,最终身陷囹圄,留下了惊天数字,花不着,但收不住手。俭入奢易如反掌,奢入俭隔水隔山,搁现代社会,物质充斥着市场,诱惑如影随形,想做到节俭,那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己复礼为仁。欲望一旦脱缰,必人仰马翻。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4)

社会上的事咱管不了,咱就谈谈教育。节俭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朱子家训》中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家庭教育的古训,父母的节俭以身教的形式影响着孩子,这样的孩子谨慎、内敛、实干、不张杨、懂感恩,知道东西中用,这样的孩子不成功都难。节俭也是良好的学校教育,每次刚开学发扫帚,我就嘟噜:带上孩子们用绳子把扫帚捆一捆,大扫帚上绑点短塑料绳,它耐用,这个过程就是良好的教育行为。好多教师不以为然,认为这事小的芝麻一样,公家的经费多着呢?又不花自己钱。有些东西一姓“公”就坏了,浪费起来就不心疼,打印纸印错一厚摞,视而不见,其实树林在哭泣。天亮的扎眼,教室灯还亮着,自己家的绝对舍不得。我曾鄙视过一个老师,开运动会,我穿着学校的新校服,我问老师:“土地敢坐不敢?”老师说:“随便坐,使劲蹭,蹭坏都没事。”也曾鄙视过一个同事,冬天冷,在学校烤火,没有引柴,一同事就拿起一把新扫帚,三两下子,撕的粉碎,烤着大火,心里琢磨:咱们天天叫学生爱护公物,这不是笑话吗?这一老师一同事,烙印在我心里,想起他们,心里可疼。我的一个老师喜欢用粉笔头,最后一笔是用指头涂上去的,想想就觉得敬重,粉笔头成了美好的回忆。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5)

现在谈节俭似乎老掉牙了,其实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想想新守则,哪一条不是从古人那里来的?我们的智慧从来就没有超过古人,古人的所有智慧都可以穿越时空,指导现在,且用之有效,效果良好。

我三婶儿真真的给我上了一课,只是这一课上的比较晚,或者我觉悟的比较晚。人的一生是一个修行过程,修身如登上,修行如涅槃,我曾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吃过亏,上过当,都过去了。一句话:好好做人,好好修炼。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育儿观念(70后的真情忠告节俭)(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