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卷(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专转本全日制报考条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专转本全日制报考条件(重要免试专转本)

专转本全日制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卷(一)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

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言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洞悉融会贯通自出机杼墨守成规

B.撕打义气相投计日成功推崇倍至

C.隔阂迫不急待水乳交溶有侍无恐

D.风糜笑容可拘滥芋充数破绽百出

3.下列划线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旁(旁边)征博引虎踞(蹲坐)龙盘荒诞不经(常规)

B.苦心孤诣(达到)赴汤(热水)蹈火置之度(考虑)外

C.茹(吃)毛饮血甚嚣(嚣张)尘上克勤克(能够)俭

D.听(听任)之任之尾大不掉(摆脱)若即(靠近)若离

4.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刘校长来学校里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B.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C.在《我的父亲》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D.三个老师提出的建议,在教代会上以全票获得通过。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

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

征的伟大意义。

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形容愁多易老。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

人民的不同态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和乐歌唱的,它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初唐张志和的《渔歌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唐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就

是早期词作的名篇。

B.元杂剧主要由曲词、宾白和科介构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倩女幽魂》《墙头马上》。

C.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早年曾参加“新月社”,主要作品有诗集

《死水》《猛虎集》等。

D.世界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浮士德》的作者

依次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和德国的歌德。

7.“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

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等。

B.《孤独者》中塑造的吕纬甫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形象。

C.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D.《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第一部农业百

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B.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殿下等。

C.令尊是称呼对方的父亲,令堂是称呼对方的母亲,令阃是称呼对方的妻子,令

郎是称呼对方的儿子,令媛是称呼对方的女儿。

D.六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各部的总称,始见于隋唐,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

副长官称为侍郎。

11.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12.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欧根·奥涅金》——普希金——俄——诗体小说

《老残游记》——刘鹗——清——小说

B.《日出》——曹禺——现代——戏剧

《草叶集》——惠特曼——英——诗歌

C.《四世同堂》——老舍——现代——戏剧

《警世通言》——凌濛初——明——小说

D.《牡丹亭》——关汉卿——元——戏剧

《水浒传》——施耐庵——清——小说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

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B.“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

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

优秀散文。

C.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

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施

耐庵。

D.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杜甫,

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14.下列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C.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D.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刘备

15.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一部小说,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

《圣经》九年的销量,这一部赞颂人文主义的伟大杰作是()

A.《神曲》B.《十日谈》C.《巨人传》D.《唐吉诃德》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

2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问答题2小题,请在答题

卡相应部分作答)

(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的16~20题

民意和舆论

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

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

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能够以此为依据,为

民执政,务实谋划。()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

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

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

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

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

公共情绪。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

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因此,一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

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中,民意的

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

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

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而舆论

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

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舆论

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事此

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

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

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

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

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

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

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

官意志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

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

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政首长的立场与意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

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

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

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

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奇从于官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

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

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由此观之,

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

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

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

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6.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传媒业者为政者为民者

B.为政者为民者为传媒业者

C.为政者为传媒业者为民者

D.为民者为传媒业者为政者

17.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2分)

A.选举投票B.演讲呼号C.发表微信D.静坐示威

18.对“民意”和“舆论”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民意具有相对稳定性;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表层的群体情绪。

B.民意厚实有力、威慑性强;舆论因其可变性对官方的压力不如民意大。

C.民意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易于测知;舆论则理性不足,缺乏稳定性。

D.民意更有韧劲和耐力;民意一旦操控舆论就转变为公共、群体性事件。

19.第②段引用林肯话语的目的是。(3分)

20.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8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第20~23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

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

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

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禁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

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禁者众而捕

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

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

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

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蝉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

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痔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

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滩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滩民皆涕泣奔送。履

遂乞骸骨归。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久之,

以老病放归。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且遗之缭,须臾衮数百匹。钦固辞

不得,一夕遁去。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民争乞留,乃遣还之。

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窑化典史杜漫皆坐事,以部民乞

宥,复其官,而惟正立擢陕西参议。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B.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C.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D.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丞,文中指县丞,是我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的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

B.淫祠,指滥建的祠庙,不合礼义,不属于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中所载的祠庙。

C.秋税,是在秋季开征的田赋,也叫“秋苗”“秋租”“秋粮',明代以收米为主。

D.河内,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战国时为韩国领土。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吴履断案老练,长于治理百姓。做县丞时,他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百姓惊

服;接着又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

B.吴履明辨是非,敢于纠正上官。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抓了很多无辜之人,

吴履间清情况把人释放,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见解独到,助力收服易氏。吴履任安化知县时,江阴侯准备出兵袭击易氏,

吴履认为易氏并非谋反,建议先招抚他。

D.吴履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做知州时,他同意百姓提出的粮食代替牛羊交

税的请求;离开时,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2)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

25.廖钦为什么要“一夕遁去”?请简要说明。(3分)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25.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6.试分析颈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6分)

27.全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5分)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28.根据下列材料拟制一则文字海报。(20分)

为进一步推进某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习氛围,给

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校学生会定于2022年1月1日

晚6:30—9:30,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元旦面具舞会。欢迎全体青年教师和

学生积极参加。

要求:(1)字数300字左右。

(2)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xx代

替。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

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

止宣纸呢?

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除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