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春天里一个美好的光明故事!
4月13日、14日,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
浙江大学附属卲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为回乡务农的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96岁“老阿姨”龚全珍,成功实施“5级核”最重度白内障手术。
忘不了:去年冬天,也有一个温暖人心的光明故事:姚玉峰给四处求医无果,93岁的黄旭华院士成功实施了高难度的白内障手术。
黄旭华称姚玉峰真是“妙手神医”!
黄旭华与姚玉峰
但是,这次,96岁高龄,5级硬核、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老阿姨”的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压力更重。
就在半个月前,“老阿姨”还和黄旭华一样,被专家会诊认定:难手术!不手术为妥。
姚玉峰又创造了奇迹:已经两年不能看书,开始影响生活走路,几乎失明的“老阿姨”,术后第二天,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够看清楚住院腕带上的个人信息了。她乐呵呵地对护士说:“我是96岁,马上97岁啦!不是94岁,写错了。”
手术第三天,老人从4楼往下看,开心地拍着手说:“我看见小车的牌号啦。”
这是一台高难度而完美的手术!
但这又不仅仅是一台高难度而完美的手术!
接受挑战
4月3日,萍乡市委给浙江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发出一封特殊的公函:恳请姚玉峰给龚全珍做眼睛手术。
9天前,“老阿姨”因胸闷、心慌,到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面对医院副院长、首席眼科专家何建中,老人再也忍不住,脱口而出:“我想看书!”
“近半年,因为眼睛看不见,妈妈走路都出现困难。但不能看书,已经两年了。妈妈一辈子喜欢看书,不能看书,她很痛苦。”女儿甘公荣说:“妈妈一直不让说。她不愿给组织,给大家添麻烦。”
这是一位多么纯粹的老人!
“老人总是这样说:不要给大家添麻烦。”4年来,一直负责老人保健工作的莲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严海林充满歉疚地说:“老人总是说眼睛有点老花,没关系的。还说年纪大了,不要占用太多的医疗资源。”
这是一位多么崇高的老人!
早年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龚全珍,1957年8月,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她把工资的70%都奉献给家乡,扶贫助学,又用自己10多万元的离休工资,帮助社区困难人员……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并赴京领奖,得到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老阿姨”牵动了众人的心。
医院立即就近请省内外的眼科专家会诊。
会诊结果:老人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视力不到0.1,患有最重度的“5级核”白内障。尽管视力这么差,但考虑到肾功能不全、慢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又是96岁高龄,手术风险太大,还是不做为好。
怎么办?
“‘老阿姨’是我们萍乡的宝贝,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贝!”闻讯,萍乡市委领导说,“还有办法吗?!”
何建中的脑海中迅速跳出一个人——姚玉峰!
姚玉峰
去年,姚玉峰给93岁的黄旭华成功实施了“5级核”最重度的白内障手术。
姚玉峰1962年出生,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90年代,他成功主持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困扰世界眼科医学的百年难题——眼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美国眼科科学院誉之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国际眼科界把姚玉峰创造的技术,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1995年,登上世界眼科角膜移植高峰的姚玉峰,婉拒了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的高薪邀请,选择回国。20多年来,他治疗过30多万例病人,经他手术复明的病人有3万多人。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姚玉峰也曾受到的亲切接见。
接到公函,一如去年应邀给黄旭华实施手术,内心再次无法平静的姚玉峰,很清楚给96岁的“老阿姨”做手术,难度、风险、责任、压力会有多大。
但是,英雄,在姚玉峰心中重逾千钧!
邱少云、雷锋、麦贤得、焦裕禄、李四光、钱学森、陈景润……这些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让一代又一代人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在姚玉峰心中:甘祖昌、龚全珍也是真正的英雄。
姚玉峰毅然决定:再次接受挑战!
“大战”前夕考虑到团队的配合、硬件、软件的完备和熟悉程度,姚玉峰提出:能否请“老阿姨”和黄旭华一样,到杭州手术?
“到杭州?!这……”面对何建中欲言又止的难处,姚玉峰陷入沉思:老人血压波动很大,经常达到200毫米汞柱以上。如到杭州,路途劳顿,环境陌生,会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万一途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怎么办?而且,老人因为肾功能不全住院,现在情况好转。如因路途等原因,加重肾功能不全,会不会耽误白内障手术的时机?
崇敬英雄,也不乏英雄情结的姚玉峰决定:4月12日,带上自己的得力助手许叶圣博士,从杭州到萍乡给“老阿姨”做手术!
知悉姚玉峰的决定,何建中感慨不已。
就在刚才,还有同行劝他:这台手术,不做,不会失去什么。做了,或一失万无!绝对不要自找麻烦啊!
姚玉峰想的是什么?
他请何建中提供老人的详细病情,包括全身情况的细节;他要把能够想到的手术细节做一番透彻的思考,做好所有的预案。
姚玉峰还做了什么?
为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姚玉峰联系了美国一家公司,请对方将一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设备,在11日前运抵萍乡医院,并装机试用,手术当天有专职工程师保障机器不出任何意外……
为了手术更顺畅,他在杭州还准备好自己顺手的手术器械;针对老人特殊情况,以备万一的特殊器材和眼科用药……
12日晚上,姚玉峰踏上征程。
刚走出高铁站,一个情况就让姚玉峰心里“咯噔”一下。
接站的何建中介绍:想到明天要手术,老人血压波动很大。晚上检查时,血压是170,才过了两三分钟,就变成了190,刚刚又上升到200多。
顾不上休息,姚玉峰立即赶往医院。
“请允许我也敬称您为‘老阿姨’!我们这代人是读着甘将军和您的故事长大的。”姚玉峰握着老人的手说,“我深深崇敬甘将军和您!给您老做手术,是我的荣幸!我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要把我的敬意,通过这次手术传递给您。一定让您实现看书的愿望。”
“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大家这么关心我,爱护我,我真是当不起!”老人说。
姚玉峰搀扶着老人在裂隙灯显微镜前坐下。细细检查后,姚玉峰用心再三安抚老人。
“白内障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明天手术,我们会做好万全准备。您一定会很快重见光明!”
面对姚玉峰的话,老人笑了,孩子般纯真地笑了!
其实,她无法明白姚玉峰心内的凝重。
因为老人白内障是最严重的等级。她现存的视力,只是从重度混浊,已呈棕褐色的白内障间隙,才勉强模糊看见一点东西。如果白内障的混浊板块进一步融合,老人将很快完全失明。
21时30分,一场特殊的多学科会诊在萍乡市人民医院举行。
医院领导来了、医院眼科所有的骨干,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护理部主任都来了。大家围坐一起,就术前各项指标进行认真的解读、分析。
“刚才,我透过老阿姨浑浊的眼睛,看到老人对光明深切的渴望。”姚玉峰动情地说,“老人思路清晰、应答敏捷。在这种状态下,无论如何,这个手术必须做,否则,就意味着让老人放弃光明,也意味着我们医生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能放弃!”
姚玉峰坚定地说:“必须手术,而且要尽快做。否则,一旦失明,对老人的心理打击太大了!那时,老人心理、生理的状况无法预测,手术难度会更大,更加无法挽回。”
这是真正的战前动员!
麻醉科主任说:“我们一定保障术中监护、用药,以及意外的抢救!”
心血管内科主任说:“我们会做好血压大幅度波动时,最安全的药物调控和可能的急救准备!”
肾内科主任说:“对肾功能不全,我们会继续做好管理和调控!”
医院领导表示会调动医院所有的资源提供保障!
……
这一切,让姚玉峰深深地感动。
“我为黄旭华等多位老科学家手术过。我很明白接受这样的手术,我有压力,何建中副院长有压力,大家都有压力。”姚玉峰激动地说,“今天,我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担当,看到了老区人民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对‘老阿姨’的关爱和尊敬。对我,这是最大的激励!更坚定了我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于无声处深夜11时10分,大会诊结束。
姚玉峰、何建中、许叶圣继续对老人眼睛各方面的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对检查前后误差的可能性进行反复推敲。当手术设计的总体方案和备选预案定下来时,13日,零时的钟声已经响起。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老人的白内障太老,太浑浊了,光学智能测量仪无法用光穿透白内障完成测量;几次超声波检查的前后数据误差又比较大。
怎样才能给老人选择最合适的人工晶体?既能满足看远、看电视的生活需求,又能满足不借助任何眼镜就能够看书的需求?
根据超声波测量数据,根据经验争取把误差降到最低限度。再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眼睛条件,在反复比较核对数据后,他们又对几个方案进行反复推算和比较,终于设计出两个眼睛植入不同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案……
这时,已是13日凌晨2时。
惊心动魄的手术,将在5个小时后拉开序幕。
正常手术,瞳孔要放大到7毫米或更大。
老人散瞳非常慢。7时,老人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散瞳,但到8时,瞳孔才从最初的2毫米不到,一点点扩大到4毫米。
每间隔5分钟再滴一次,严密监测。
呼吸机、抢救车等依次推进手术间;各专科主任、医生都到达了,一切有条不紊。
但是,又一个小时过去,9时,老人的瞳孔仍然只有4毫米多一点。
“不要再等了,”姚玉峰说:“我们准备开始吧!”
9时40分,老人被推进手术室。
手术前,姚玉峰与老阿姨耳语,帮助老阿姨缓解压力
姚玉峰一边给老人点药水,一边说:“‘老阿姨’,别紧张,放心、放松!”他给老人带上氧气罩,问老人:“吸点氧,舒服吗?”
“姚教授,开始了吗?”老人问。
“‘老阿姨’,还要稍等一下。别急,您放心!”
就在谈话时,9时56分,老人血压从推进手术室时的160汞柱血压,一会儿就上升到175,接着再到197。
如果血压继续升高,各种风险就明显加大。
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
“‘老阿姨’,您是一位老大学生,当年,随甘将军回来当农民,真是不容易啊!”贴着老人的耳朵,姚玉峰轻柔地说。
“是啊!老甘不容易!”老人说,“我这么做,是应该的。”
“您以前喜欢看什么书啊?”
“我喜欢看巴金、茅盾、鲁迅的书。”
“那您现在闭上眼睛,想想他们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姚玉峰说,“我的家乡离鲁迅的故乡绍兴很近,等您看得见了,我陪您去鲁迅的家乡看看。”
“好的,好的!”老人舒缓地笑了。
细心的疏导,再配合降压药,5分钟后,10时02分,老人的血压慢慢降到了165。
10时03分,姚玉峰说:“好,开始!”
他亲自给老人打麻药,再耐心嘱咐护士给她滴上表面局麻药,细致确认眼药水能够覆盖整个眼睛表面。他要确保手术时,老人没有任何痛点。
洗好手,又换上绿色的手术服,戴上乳白色的手术手套。
10时16分,险情环生、惊心动魄的“恶战”正式开始。
所有人屏住呼吸!
姚玉峰神色坚毅。
鬼斧神工这真是一场“恶战”!
没想到手术开始后不久,老人的瞳孔从4毫米,又缩回到2毫米。
“手术难度太大了!”现场观摩的眼科医生倒吸一口冷气。
但是,姚玉峰很快进入“无我”的境界。他全神贯注地在老人眼睛里插入白内障超声乳化头,十分娴熟地对白内障核进行刻槽。
只见老人的眼睛表面,冒出了一阵阵青烟一样的乳液。
何建中轻轻地感叹:“老人的核,像小石头,实在太坚硬了。”
姚玉峰左脚控制着超声乳化器速度的踏脚板,右脚控制着显微镜。他的眼睛像雷达一样,追踪着老人眼睛里面的变化,双手如鬼斧神工般地操作着精致的器械。
只见他沉稳地把白内障的硬核掰开,精准地分成两半,再一小块、一小块地吃进超声乳化头里,逐步吸除掉、吸除掉。
太精湛、太漂亮、太优美了!
突然,老人的头开始挪动。
“‘老阿姨’,痛吗?”姚玉峰问。
“不痛,放心。”老人回答。
不痛!说明麻药覆盖没问题。老人不配合,头部的移动,是因为年龄太大,自我控制力变弱了。
然而,这无意识的挪动,对手术却是极大的挑战。
“‘老阿姨’,不动,好吗?”姚玉峰说。为了跟随老人的节奏,他的反应必须敏捷准确。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速度、位置的不准确,发生意外!
隔着遮住面部的手术布,感觉老人在屏气,姚玉峰又问。“现在血压多少?”
屏气,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他一边手术,一边安慰:“‘老阿姨’快了,快了,手术马上就要好了。”
这种手术,太需要患者平静地配合。姚玉峰有着丰富的经验,每次给老人手术都会特别再多考虑一些。
这次,他从杭州特意带来颈枕给“老阿姨”枕上,就是为了保障老人的头部枕着舒服些,减少无意中挪动的次数,挪动的幅度也更小些。
但是,毕竟超高龄,老人的头还是无意识地移动,有好几次都要超出显微镜的视野范围。
挑战,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吸氧质量,术前给肺功能也较差的老人戴上了吸氧面罩。铺盖在老人脸上和面罩上的消毒铺巾,随着老人头部的移动,开始挡住了手术中姚玉峰的视野。
眼科手术,需要精细到微米级啊!这台精细、高难度的手术,老人的头移动一点点,手术的难度都会增加10倍、20倍……
姚玉峰只能依靠脚控调整显微镜头,配合老人头的移动,不停地调整焦点,追踪着坚硬核块。
既要保护虹膜,又要照顾老人头部的挪动;一边要关注老人的血压、心跳;一边还要稳妥有序地把白内障吸除,这一切,都是同步进行,必须瞬间作出调整反应。瞬息万变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在刹那间完成。
挑战,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又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因为白内障太老、核太硬,无法充分超声乳化的核碎块,突然把机器管道堵住了。老人剩余的白内障核块,怎么吸都吸不动,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了。
“这怎么可能?!”专职负责机器的工程师难以置信:目前,这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声乳化仪器还从来没有发生被堵塞过啊!
如果堵塞情况下继续盲目操作,很有可能会导致眼睛角膜的严重损伤。这样,即使白内障被摘除了,也会留下角膜不可逆的浑浊水肿,无法实现复明的愿望。
如果有任何毫秒,毫厘之间的动作偏差,手术出现意外让白内障的核块掉入眼内,或者术中眼睛发生大出血等都可能,后果都不堪设想。
手术似乎难以推进了。
惊心动魄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大家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此时此刻只见姚玉峰一边非常果断、冷静、麻利、准确地先把超声乳化头拔出,暂停手术;一边沉着吩咐、指挥助手、工程师冲洗套管。
然而,当管道再通畅,又把超声乳化头插入时,老人已经很小的瞳孔,进一步缩小到只有1毫米了。
1毫米的瞳孔,太小,太小了,意味着几乎接近盲区的情况下操作。
紧张气氛骤然上升,几乎又要让人窒息!有人受不了了,悄悄地离开了手术室。
但是,姚玉峰依然镇静从容、平稳有序。他小心地把剩余的核块,一点点,一点点往视野中心区域拨移、乳化、吸除。
终于,最后一块核块被吞入超声乳化头,消失了。
“干净了!终于干净了!”大家的眼睛亮了。
姚玉峰从助手手上接过蓝色的注射器,对着切口,把一个卷起来的透明人工晶体注入老人的眼睛里,它在“老阿姨”的眼睛里舒展开来。
这是世界上一朵最美丽的花朵!
停了一会儿,观察一下后,姚玉峰缓缓地掀开盖在“老阿姨”头上的手术布,轻轻地说:“手术结束了。”
10时29分,13分钟,一台惊心动魄的手术结束了!
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声。
许多人一直沉浸在紧张气氛中,还没反应过来。
姚玉峰问:“现在血压多少?”
“160/80!”
“好,成功了!”姚玉峰说,“我们慢慢扶老人起来吧。”
这时,大家开始轻轻地拍着手,用心在欢呼!
姚玉峰慢慢地扶起老人,扶她坐上推椅。
陪伴并推送“老阿姨”到了手术室外面,姚玉峰说:“‘老阿姨’,手术很顺利,您放心!”
老人微笑着,向着姚玉峰发出声音的方向挥手,直到电梯门合上。
因为经受了太大的压力,肩膀几乎僵硬的姚玉峰,此时闭上了眼睛,深深地舒出一口气。
但是,压力纾解,只有一口气的间隙。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芦下村,一位眼睛已经烂穿的农民老人又等着姚玉峰赶去会诊。
术后次日,下午3点。当姚玉峰给两只眼睛都做过手术的“老阿姨”小心地揭开纱布时,老人脱口而出:“哇!好亮啊,我看得清清楚楚!”
手术非常成功!
4月27日,姚玉峰利用周末专程再赴萍乡,在何建中陪同下,给老人做术后两周的眼睛复查。走到“老阿姨”家院子门口,大家听见“老阿姨”在唱歌。
“妈妈一早就等待着姚教授。重见光明,她太高兴了!”老人二女儿甘吉荣说,“妈妈已经很久不唱歌了。”
歌声、掌声、笑语声……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喜悦气氛之中。
检查结果显示:现在“老阿姨”看远、看近的视力都达到了0.8,接近年轻人的正常视力。
“手术太成功!太完美!太值得庆贺了!”何建中有感而发:眼睛手术,是以毫厘计算,又以毫秒把控。这台手术的操作,无论是时间跟空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姚玉峰主任经受了极限的挑战!
面对这番感慨,记者脑海里突然闪现一年前,中船重工集团719研究所党委书记曹明江专程来到杭州,祝贺黄旭华手术成功时说的那番话:“我们将铭记姚玉峰主任为黄老揭开纱布的那个神奇时刻!我们感谢姚主任顶着巨大压力,主动承担起黄旭华院士的治疗责任。这充分展示了姚主任的精湛医术、人格魅力和一位优秀医学科学家的担当!”
这次给“老阿姨”做手术,一如去年面对黄老的手术一样,当决定接受挑战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姚玉峰已没有任何退路!
他只能万无一失!
有时,比医术、比技术更珍贵的是这份情怀、责任、勇气和这份担当!更艰难的是这种心理的无比强大!
这是时代的需要!
这是时代的呼唤!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姜奕名 刘宇航 胡晓军 通讯员 叶芹)
图片来源于浙江大学头条号网期推文
本文编辑:周亦颖
责任编辑:周亦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