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终于看完了小说《挪威的森林》,说实话,已经好久没有读到过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的小说了,而且还不止一回。(字写得估计有点多了,愿写给真正喜欢这部小说的人,权当探讨。)

从小说的第一个场景开始,一股悲伤的基调如密布的乌云般侵袭而来。在这锥心般伤痛的感染下,随之而来的是如潮水般的有关他们的回忆。这回忆是美好的,美好的让人忍不住想偷偷地怀念,这回忆又是悲伤的,悲伤的和美好紧紧缠绕在一起,让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将其完全分开,如果想要真切地回味美好,就必须先经得起随之而来的阵阵伤悲。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1)

我一直不知道死亡是如何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自愿去终结自己的,看了挪威的森林后我更不知道精神方面的控制力究竟在哪里?它究竟是怎么样使得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有如此大的勇气去抛弃这个世界。一个能够自愿舍弃世界的人那需要有多么的绝望才能够下定决心用生命作为代价。

木月的死,始终是个谜,我不知道木月到底是怎么了,它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子,它的父母亲戚是什么样子?他究竟有什么压力,以及有多大的压力,大到他可以一声不吭,没有只言片语的遗言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生命的征程。在死亡面前,他对身边的人没有半点怜惜,对父母没有,对青梅竹马的直子没有,对自己唯一的朋友渡边也没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让这些关心他的人一直在悲伤的边缘徘徊,甚至在痛苦的精神恍惚中产生幻觉,最后有的更是选择随他而去。如果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他真的会狠得下这心吗?他死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感觉不到,可是直子这个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他难道不知道他的死会对她造成多大的影响吗?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2)

他死后直子从此被悲伤禁锢在了与他的记忆里。她把现实的渡边君当成了他的替代品,可是又不能完全代替的替代品,一直在矛盾中苦苦挣扎,后来还是不能忍受最终走上了绝路。直子是个心思清澈单纯的女孩,而不幸的是上天居然让她在短短的人生中受到两次如此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姐姐的上吊自杀。(她姐姐是一个多么优秀多么独立的人,可最后却不知怎么的就自杀了,心理的自闭和忧郁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当她无意间发现姐姐已经死去的时候,她面对着姐姐的脸,而惊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我想她的心已经失去了1/2了吧。)第二次又面对了木月,她的恋人,这个她已经早就决定好将要托付终身的人,至此她的心就完全死了,对人生失去了方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在苦苦挣扎后最后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3)

我对渡边君的感触很深,总感觉渡边君在某些方面很像自己,他喜欢读书,听音乐,游泳跑步等等,没有几个朋友,生活的很孤独,但又很害怕孤独。就像渡边君说的,谁喜欢孤独吗?不,只是对交友比较谨慎不想勉强而已。我想勉强了恐怕就只有失望了,但这一谨慎和怕失望下来就没朋友可言了。渡边君对高中时所睡过的那个女孩,心里没有半点的留恋,就像那件事好像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似的,如果按照人的本能来讲,都会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有着某种独特的记忆,可他没有,不能不说这要么是作者的疏忽那就是故事的需要了,总之我觉得人生的第一次本不应该有这样被忽略的感觉。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4)

渡边对直子的爱,其实我也不够明白,我不知道他对直子的爱究竟是出于自身的爱慕还是出自于朋友间的扶持与怜悯。刚开始的时候直子给她介绍过女同学,可是他们没有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去,后来也就不介绍了。在三个人的小圈子里,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了融洽与快乐,可这个融洽是建立在有木月作为调剂的基础上的,没有木月的存在,他们两个人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常常都是默默对视而无语的尴尬。所以如果按照爱情发展的顺序来看,他们俩是不可能按照正常的顺序发展成为恋人的。后来木月死了,直子在他的身上找到的可能是木月般的安全感的残存,其主要的原因,——他是木月唯一的朋友,也是他们三人团中的一员。在木月离开后,他们再次偶遇之后的每个星期天,渡边和直子携手走过京都的许多地方,却很少说话,就算说话也是讲讲生活中的一些快乐的事情,好让对方产生快乐,而不是本人的因素去给对方带来愉悦的享受,所以说直子根本没有爱过渡边君,她只是把渡边当成了木月的替代品。而渡边对直子的爱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对木月死后延续给自己的对直子的未尽责任,再从这种责任演变成了自己对直子的关心与怜悯,甚至变成某种爱,附带着对自己孤独的一种排解。可能在他心里他就认为这就是爱了吧。我不知道为了化解寂寞而建立的关系它算不算是爱。爱是一个综合体是精神的爱和身体的爱的结合。精神上的爱筛选比较严格,在短时间内大多能勉强与身体上的爱得到统一,但要做到长久却很难,要做到一生一世的高度统一就更难。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5)

渡边对直子的爱,先撇开产生的原因,也算得上精神上的爱,爱一个人就要先尊重一个人,他对直子是真正的尊重与关心。直子在渡边的心里是一种白月光般的存在,但我后来又发现其实在渡边的心里初美才应该真正算得上一种青春期的憧憬吧,有时我也感觉渡边对直子的爱有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种亲情。但无论怎么讲,直子对木月的爱算得上是一种双重爱情。对于直子而言,即使木月不在了,她对他精神上的爱也并未消失。

渡边在精神上爱着直子,但在身体上又没有任何的忠诚可言,对于和异性发生关系这种身体上的爱,他并没有限制任何人,这也算得上了是动物的原始本能吧。有人说渡边对直子的爱有精神上的,也有身体上的。他爱直子的身体,即使并未与其发生关系,这也算吸引力中的一个点了吧。记得那次在深山中的疗养院,他一个人睡在客厅临时搭建的沙发床上,月华如练,水银般泻在客厅的地板上,直子只穿着一件睡衣,双膝跪在床边看着他,四目相对,然后自己一颗颗地解开纽扣,轻轻的退下睡衣,月华下她的裸体成熟丰腴,完美无瑕,散发着奕奕的光辉,多么美的画面。无需多言这一段印象已经映入每一个人读者的心中,可不止渡边君。我觉得喜欢上某个事物或者人,必定是在你的心里产生了美的印象,所以才会被吸引才会高度关注和喜欢吧。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6)

直子对木月的爱,可以为木月奉献出一切,当初之所以和木月没有发生正真的关系,可能会有其他心理的障碍吧?首先我想可能因为紧张的缘故吧,但是他们3岁就在一起了,他们的身体都是互相共有的,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所以紧张相对还是较小的。但如果说是怕怀孕呢?虽然其他方面没有任何紧张,但这一点对于小孩子来讲还是有点不知所措的。但如果说这些都不是呢?那就可能是精神方面的疾病了,毕竟她姐姐的死对她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早期没有多少表现,可在思想的最深处谁又能说的明白呢。她和木月在性方面几乎完成了所有的步骤,只是除开了性本身。在她二十岁生日那晚,她之所以具备了所有性爱的基础条件,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想念木月了吧,想和木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性,想弥补他们之间所欠缺的那个部分,在爱的强烈推动下,估计她在心里才把渡边默认成了木月,在思念着木月的脑海里和渡边完成了第一次的爱。一旦她完成了这个心中的愿望,她的心就死了,再也不愿意任何人与自己的身体发生关系,因为她的身体只愿意给她爱的木月,以致后来她和渡边的亲密接触都是排除性本身的性,只是满足身体的发泄欲望,并未真正与她的身体发生关系。我觉得并不是她不想和渡边发生关系,主要是她的心太诚实了,只认木月不认渡边,就算她答应,可内心深处同样是抗拒的,所以才没有机会。直子对木月的爱是根植在内心深处的痴恋,任何外在的因素都不能改变,所以这就会产生心里疾病。而渡边对直子的爱是普通人的爱,虽然同是生在心里,可它没有直子的那样根深蒂固,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地淡化。更何况他对直子的爱还夹杂着诸多其他的感情因素,可能已经不是最原始最单纯的男女之爱了。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7)

从另一方面讲,渡边,直子,木月,他们的爱都是没有任何功利的爱,出发点都很单纯。而永泽的爱却是功利性的、现实性的、社会性的。在整个小说中只有他的爱情观是现实的,没有爱的美好感觉。他所认为的爱只是身体上的,无论对方是谁他都能接受,只要身体的爱得到满足就行,他是一个没有精神恋爱的人。不仅在爱上没有精神,在他的三观上也没有。他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平性,他嘲讽阶层的关系纽带,而他本人也处在他所嘲讽的关系层之中,他厌恶自己的背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得到那些关系能让他轻松得到的东西。但他本身还是未能冲破这层关系网的束缚,他不管表现的如何另类,始终还是像一条开往目的地的船,无论在航行的途中再怎么东转转西转转,可最后还是到达了原来预定的目的地,并未产生实质的变化。所以他是没有精神信念的人,他觉得人就应该做个绅士,即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我想如果一个人不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他还有生活的热情吗?还有生活的原动力吗?也许还有其它让他生存的原因吧,但我总觉得生存和生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至于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居然不是由自己做主,那就只能由社会,由国家,由团体,由家人,等等,只是不能由自己。那他这样的人以后还需要吗?我想是不是直接造个机器人得了,既节约还好管教,反正没有意识,说什么就做什么,如果都是这样的人存在,人类还有未来的希望吗?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8)

看到这样的永泽,我为初美感到惋惜,初美(这个名字,起的真好,初生的美好。它是渡边君12年后才领悟到的,她代表的是少年时代的憧憬,一种从来不曾实现且永远不能实现的憧憬,直欲燃烧般的天真烂漫的憧憬。)多么好的一个姑娘,出生高贵,又文雅娴淑,又专一,可她有那么多人可去爱,却偏偏爱上这样一个没有精神恋爱的人,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爱情,可她却偏偏还抱着幻想,她说:“只要能结了婚,每晚给心上人抱在怀里,生儿育女,就足够了,别无他求。” 在他们恋爱过程中她并不在乎他在外面和别的女人发生关系。两个爱情观不同的人在一起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初美是一个大众完美型的结婚对象,最后却在失望后的煎熬中自杀了,可惜、可惜、可惜。追其缘由,永泽占了很大部分,可是她自己也有原因,还是心智不够成熟,过于古板,接受不了现实的不理想。所以这本小说的功效之一就是打破美好的幻境接受现实的不足,勇于直面真实而有缺憾的人生,珍爱生命。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9)

当直子最终死后,渡边完全回到了绿子的身边。绿子对渡边的爱是真实的爱情,她欣赏渡边的思维方式,渡边能够容纳她的撒娇放肆,她在渡边身边能够感受到被呵护,能感觉到安稳,她自己有经济上的基础,不需要渡边去养活,她是单纯地想和渡边一起生活的人。可渡边对绿子的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赖,是一种对寂寞的排解。由于他心里一直装着直子,而生活中直子又不可能陪伴着他,所以他会产生很大的孤独,就在这个时候绿子闯入了他的生活,刚开始他是把她当作朋友一样去相处,主要为了驱除生活的寂寞。可能习惯成自然吧,到后来绿子赌气不再理他时,他才发现寂寞的难受,他再也离不开绿子了。我不知道这种因为寂寞而在一起的感情算不算爱,还是说爱会由相处中而悄然产生,假如在绿子暂时离开的真空期,渡边又遇到一个女孩,陪他一起度过,在他没有寂寞的情况下,他还会去找寻绿子吗?对这方面我确实感到怀疑。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10)

不得不说渡边就是一个现实中的普通人,兴趣爱好小众化,不喜欢出风头,交际圈小,朋友不多,他精神上爱恋专一,身体上多少也有点放纵,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一直都在跟着感觉走,但他的内心却有真善的种子,能够迷途知返。他多少还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只对自己关心的感兴趣,容易忽略旁边关心他的人的感受,他对直子付出了一年的陪伴,以及后来一年的书信关心。陪伴,我觉得是相互的,除开陪伴外,就是书信,书信对直子而言意义重大,是这些关心的文字让直子暂时得到了精神的寄托,起到延缓直子生命的作用。而最后直子还是和木月一样,除了留下一张把衣服给玲子的便条,抛下了所有关心她的人,甚至对渡边也不例外,同样没有只言片语就离开了。我觉得渡边君真正需要好好对待与弥补的是绿子。是绿子在他最寂寞的时候陪伴着他,就像他陪伴直子一样。而这种陪伴也算是一种互相的成全,记得当绿子说他为了来陪他已经和现男友分手的时候,他的反应却是问为什么?所以当时的他仍然还处于排解寂寞的阶段,并没希望以后会与她有进一步的关系。直到后来直子死了,在他心里最大的障碍消亡之后,他也就自动的回归到绿子的爱中,全身心的回归,无论精神还是身体。

挪威的森林里你最喜欢谁(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11)

爱情既可以让你快乐之极,也可以让你悲痛欲绝,当你感到快乐时请好好珍惜,如果感到悲伤也要适时学会放下,生活没有完美,爱情也没有完美,现实都会多少有点缺陷,期望完美,接受缺陷,这就是现实的爱情。但究竟什么是爱情,这个答案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就更不知从何说起,希望我们都能乐观地看待爱情,遇见合适的爱情。

,